-
公开(公告)号:CN101340013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810130880.9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420595C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610106417.1
申请日:2006-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N2/3068 , B60N2/3075 , B60N2/36 , B60N2002/363
Abstract: 一种车辆中的电气设备的冷却结构,其中,后车座(16),通过使座椅座垫(14)向下方移动并将车座靠背(15)向前方倾倒而折叠,并在其后方的后部底板(27)的地板下配置有电源单元(19)。在后车座(16)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通过座椅座垫(14)的下面和车座下方底板(21)的上面之间的空间而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导入到电源单元(19)的冷却空气入口(34),另外在后车座处于折叠状态时,可将冷却空气从车室内,通过冷却空气导入通路(P1、P2),导入到所述冷却空气导入口,因此能够与后车座的折叠状态的如何无关地对电源单元(19)进行冷却。能够无损后座椅的折叠功能而有效地冷却搭载于后座椅的后方的电气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980056617.6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中,蓄电池壳体(20)的壳体主体(31)为金属压铸制,因此,通过使从壳体底壁(31a)向上方隆起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1e)和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与壳体主体(31)一体地形成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重量,不仅如此,而且能够使具备横梁(31e)及第二固定部(31g)的壳体主体(31)的强度增加来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另外,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固定于地板框架(15),因此,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地板框架(15)向壳体主体(31)的横梁(31e)直接地传递并被支承,由此,即使通过使地板框架(15)的强度下降来实现轻量化,也能够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1971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80090676.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89
Abstract: 将层叠有多个方形单体(14)的单体层叠体(15)收纳在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蓄电池封装体(11)具备:端板(20),其配置在单体层叠体(15)的层叠方向一端侧;楔构件(19),其配置在端板(20)的与单体层叠体(15)相反的一侧;以及螺栓(18),其配置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螺栓拧入方向上,来对楔构件(19)朝向蓄电池壳体(12)的底壁(12c)施力,其中,楔构件(19)与端板(20)相互抵接的第一抵接面(19b、20a)由朝着螺栓拧入方向而向螺栓(18)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强力压紧单体层叠体(15)来抑制方形单体(14)的膨胀,而且能够使蓄电池封装体(11)小型轻量化,且提高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797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36761.4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6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冷却装置。该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管道,其与配置于车辆的发热体连通;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管道,位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上方的座椅中的座面部的下方,并且在车室开口;以及风扇,其向所述发热体供给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管道的空气,所述开口部位于相对于座椅固定部中的车身前方侧的座椅固定部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该座椅固定部在配置于比所述座面部的前端靠车身后方的状态下将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底板面板。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821065.5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熊香苗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K1/04
Abstract: 一种以最小限度的部件个数来构成二层构造的蓄电池壳体中的、上层的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在叠合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上侧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壳体下壁(42a)形成有朝上凹陷的凹部(42b),在凹部(42b)的上表面载置有蓄电池(45),在凹部(42b)的下表面和与其结合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套(47),因此,不仅能够不追加特别的构件地利用现有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来构成冷却介质套(47),而且,即使在万一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套(47)泄漏的情况下,该冷却介质也不会浸入第一蓄电池壳体(31)或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149721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204194.7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蓄电装置的线缆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在车辆的车身后部搭载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经由线缆而与电池模块(20)连接的PCU(23);风扇转子(35);对电池模块(20)、PCU(23)及风扇转子(35)进行保持的后部保持构件(16)。当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风扇转子(35)前进而嵌合于后部保持构件(16)的贯通孔(16b),从而能够防止风扇转子(35)按压PCU(23)而使PCU(23)移动的情况。由此,不用设置特别的加强构件,就能够防止因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使电池模块(20)及PCU(23)相互发生位置错动而损伤线缆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50398.7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高电压构件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搭载于车辆的车身后部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将电池模块(20)从前后夹着而保持的前部保持构件(15)及后部保持构件(16);支承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的单元电压传感器(25)。由于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固定罩(26),且在后部保持构件(16)与罩(26)之间配置单元电压传感器(25),因此使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经由罩(26)而向后部保持构件(16)传递,由此在罩(26)与后部保持构件(16)之间确保对单元电压传感器(25)进行保护的空间,能够防止单元电压传感器(25)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02924.X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蓄电装置的线缆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在车辆的车身后部搭载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与电池模块连接的PCU(23);将电池模块及PCU(23)从前后夹着而保持并固定于车身的前部保持构件(15)及后部保持构件(16);以及经由支架(31)而安装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的冷却风扇(27)。支架(31)耐受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比后部保持构件(16)耐受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低,因此在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施加于冷却风扇(27)时,支架(31)变形而吸收冲击,从而防止后部保持构件(16)的变形。由此,防止电池模块及PCU相互发生位置错动,从而能够防止将它们连接的线缆的断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