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19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02712.5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外网数据传输加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国密加解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链路层的每一个网络端口都外挂一个加解密设备,无疑会导致高昂的成本支出;以及传统的加解密设备往往不具备高度的可配置性的技术问题。包括一个交换机和一个密码机;所述交换机,提供多个以太网端口,包括千兆光口和百兆电口;所述交换机,用于管理多个所述以太网端口之间的数据流,并通过所述千兆光口实现数据的上行通信,通过所述百兆电口实现数据的下行通信;所述密码机,与所述交换机连接,用于对交换机中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或解密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7962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39806.7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群组列车进路触发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调度集中控制模块基于运行计划生成当前列车的进路序列;通过群组控制中心模块基于进路序列对当前列车进行编组确定列车编组结果;通过调度集中控制模块基于列车编组结果和进路序列确定群组列车中相邻列车的股道相似度,基于股道相似度确定群组列车中目标列车的子进路的状态调整策略;通过计算机联锁模块基于状态调整策略控制目标车站内的当前子进路触发确定子进路触发结果,从而实现对群组列车的统一进路触发,提高列车进路触发效率;通过群组控制中心模块基于子进路触发结果控制目标列车驶入当前子进路,基于状态调整策略和目标列车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当前子进路的当前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01312.2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DC‑DC变换器的测试方法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通过所述测试转接箱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以及所述DC‑DC变换器的板卡侧和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仿真器电连接后,控制所述控制主机完成单板功能测试程序的自动烧录,减少人工手动烧录时间;并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完成至少一项单板功能测试、至少一项整机功能测试、至少一项老化功能测试以及所述DC‑DC变换器完成灌封后的老化功能复测,自动判断DC‑DC变换器的测试指标,提高生产测试效率,便于后续维护和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9659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9730.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27/2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列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群组列车运行控制权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当群组列车进入移交切换区时,移交GCC向接收GCC发送群组列车移交信息;接收GCC向移交GCC发送授权相关信息;移交GCC将本设备管辖范围内计算的授权信息及接收GCC发送的授权相关信息拼接后发送群组列车;群组列车根据拼接后授权信息通过移交切换区。本公开通过交互群组列车群组状态、群组计划、编组状态、位置信息、行车许可、移交切换区联锁信息等实现群组列车的移交切换功能,解决了既有技术方案移交边界仅能单列车移交切换的限制,提高线路运输效率,进而提升群组列车控制系统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9230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494570.4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考虑驱动系统的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第一仿真平台建立考虑机车驱动系统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第二仿真平台建立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模型;然后,将第一仿真平台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第二仿真平台的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在设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完成黏着控制过程。本发明能够准确考虑驱动系统对轮轨黏着控制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与黏着控制实时联合仿真来完成黏着控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68914.6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8/25 , G06F18/2135 , G06F18/2113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5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载群组列车群组通信的列车运行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方法包括:获取前方列车及同组列车的历史轨迹数据;基于所述历史轨迹数据,提取前方列车及同组列车的历史轨迹特征;基于前方列车的历史轨迹特征,构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CTRA模型;基于前方列车及同组列车的历史轨迹特征,构建基于BiGRU的时空双层预测模型;将前方列车的长短时域轨迹预测结果,通过交互式多模式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加权融合后,获得前方列车的未来位置和运行速度。本发明实现前方列车长短时域的综合位置和速度预测,能够快速、实时地对前方列车进行状态预测,增强了自动驾驶列车对非视距列车的感知,减少了列车驾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12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94611.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列车风险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系统中设置有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信息数据并进行单独分析得出风险率,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根据单独风险率得出风险系数,利用风险系数的实时调节,进而得出更加智能的综合风险率,规避列车和驾驶员风险率同步逼近预警阈值而无法报警的问题,同时利用弹性安装的传感压板和固定半环、卡箍的配合,达到稳定弹性夹持人体的同时,实现便捷的拆卸和自动落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对设备的保护,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01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67250.7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43/0823 , B61L15/00 , H04L43/50 , H04L67/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应用于车载设备,具体包括:获取车站数据服务器发送的实时报文消息;当车载设备所属车辆经过预先设置于任一车站的地面应答器时,获取地面应答器的应答器编号;对于任一车站,根据应答器编号,在实时报文消息中查询车站对应的目标报文消息;将目标报文消息和车载设备中预存的目标交路的行车数据进行校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列车只要进入车站范围内即可快速进行控车数据的快速校验,以检查实时的线路或限速情况,提高了车载预存数据的正确性,进一步保障了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0142.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群组列车供电设备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各供电设备的供电数据信息,估计荷电状态值,确定局部状态观测信息;基于协同比例因子的状态编码器对局部状态观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局部状态特征信息,输入对应的装置级控制器中得到动作间的映射;采用限幅双指数平滑安全策略进行平滑得到最终控制指令进而输出至对应供电设备、装置级控制器实现交互,将装置级控制器的稳压和功率协同控制作为目标,建立动态协同比例因子误差函数与动态电压误差函数,并采用两阶段奖励函数得到奖励反馈;根据奖励反馈计算损失函数与梯度,反向优化更新装置级控制器参数。所述方法能够考虑控制指令安全性下的重载货运列车多供电设备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192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94570.4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考虑驱动系统的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第一仿真平台建立考虑机车驱动系统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第二仿真平台建立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模型;然后,将第一仿真平台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第二仿真平台的轮轨防滑防空转黏着控制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在设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完成黏着控制过程。本发明能够准确考虑驱动系统对轮轨黏着控制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与黏着控制实时联合仿真来完成黏着控制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