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薄膜以及半导体晶片加工用胶带

    公开(公告)号:CN10251107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80005501.9

    申请日:2010-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7/20 C09J2201/622 C09J2203/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薄膜及半导体晶片加工用胶带,即使在粘合剂附着于胶粘剂层的状态下进行拾取,也可减少封装的回流焊裂痕。本发明的粘合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基材薄膜及设于该基材薄膜上的粘合剂层构成,并使用于加工半导体晶片,其中,由差热分析测得的回流焊温度时所述粘合剂层的重量减少为1.5%以下。此外,本发明的半导体晶片加工用胶带,具有由基材薄膜及设于该基材薄膜上的粘合剂层构成的粘合薄膜、及设于所述粘合剂层上的胶粘剂层,其中,由差热分析测得的回流焊温度时所述粘合剂层的重量减少为1.5%以下。

    晶片加工用带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50555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010179460.7

    申请日:2010-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加工用带,通过使粘合剂层和粘接剂层之间的剥离容易,提高拾取工序的半导体芯片的拾取成功率,同时,可以防止由增大销的顶起力及顶起高度而引起的薄的半导体芯片的破损。晶片加工用带(10)具有由基材膜(12a)和粘合剂层(12b)构成的粘合膜(12)、层叠于粘合膜(12)上的粘接剂层(13)。粘合剂层(12b)的80℃时的胶粘力(B)为0.9(N)以下,且粘接剂层(13)的80℃时的胶粘力(A)和粘合剂层(12b)的80℃时的胶粘力(B)的胶粘力比(A/B)在6.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

    晶片加工用带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7259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168146.9

    申请日:2010-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在拾取工序中邻接芯片一同拾起的双芯片错误的产生的晶片加工用带。所述晶片加工用带10具有由基材膜12a和粘合剂层12b构成的粘合膜12、和粘接剂层13。将粘接剂层13的厚度设为t(ad)[μm]、80℃下的储存弹性模量设为G’(80ad)、tanδ设为tanδ(80ad)、粘合膜(12)的厚度设为t(film)、80℃下的tanδ设为tanδ(80film)时,用式(1)表示的值A为0.043以上。…式(1),粘接剂层13受到切割刀21压入的力时,粘接剂层13不易变形,粘接剂层13从半导体芯片2的溢出减少。由此,粘接剂层13不进行再熔接。

    晶片加工用胶带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6469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80346.3

    申请日:2011-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加工用胶带,其具有适于通过扩张来截断接合剂层的工序的均匀扩张性,且在加热收缩工序中显示充分的收缩性,加热收缩工序后不会因松弛引起不良情况。作为通过扩张将接合剂层(13)沿芯片截断时所用的可扩张的晶片加工用胶带10的基材膜11,使用JIS K7206中规定的维氏软化点为50℃以上且不足90℃、热收缩所致的应力增大在9MPa以上的热塑性交联树脂。

    晶片加工用薄膜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14432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17459.1

    申请日:2010-0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29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增加材料成本或制造工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充分地抑制向粘接剂层的转印痕的发生的晶片加工用薄膜。将晶片加工用薄膜(10)的标记部(13a)预切割如下,即:在标记部的外周(13c)中,至少在晶片加工用薄膜(10)以辊状卷绕时与粘接剂层(12)重叠的外周转印区域(13d)中,从使粘接剂层(12)的中心部到所述外周转印区域(13d)的距离为最短的长度设为r时,外周转印区域(13d)的全长比半径为r的圆弧长度的外周转印区域的全长长,减轻施加于标记部(13a)的外周转印区域(13d)的应力,由此抑制转印痕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