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7743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736.5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625 , H01L27/14629 , H01L27/14645 , H01L31/0232 , H01L31/02325 , H04N9/045 , H04N9/097
Abstract: 本申请所公开示的摄像装置,具备:多个光检测部,其是具有光接收面的多个光检测部(15a、15b),通过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二维地排列,多个光检测部的光接收面构成摄像面;透明层(11),其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且使出射面与摄像面对置地配置;多个分光部(12),其具有比透明层(11)的折射率大的折射率,在透明层内且在与摄像面平行的排列面被二维排列,并且,使在各分光部和与各分光部邻接的透明层的部分所透过的光形成的0级衍射光(13)和±1级衍射光(14),分别入射多个光检测部之中不同的光检测部,在规定的方向上邻接的两个分光部的间隔,周边侧的一方比摄像面的中央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03867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0980130652.4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2 , G02B5/3025 , G09F1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其按照来自发光体的光向一侧的面入射且从另一侧的面射出的方式使用,在另一侧的面具备内切最大圆直径为0.2μm以上2μm以下的多个微小区域(13),多个微小区域(13)中的每个微小区域被多个微小区域(13)中的另外的多个微小区域邻接且围绕,多个微小区域(13)由从多个微小区域(13)中以20%以上80%以下的比率所随机选择的多个微小区域(13a)和除此之外的多个微小区域(13b)构成,透过所述多个微小区域(13a)的光与透过多个微小区域(13b)的光的相位差为π。
-
公开(公告)号:CN10268106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35198.5
申请日:2006-08-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8 , B29C45/0053 , B29C2045/0079 , B29D11/0073 , B29D11/00769 , B29L2011/0016 , G02B5/1814 , G02B5/1852 , G02B27/4211 , G02B27/4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成型的衍射光学元件、包含该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装置和该衍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衍射光学元件(10)包括:基材(11),由含有树脂的第1材料构成,并且包含形成为衍射光栅形状(12a、12b)的面(11a、11b);和被覆膜(13a、13b),由含有树脂的第2材料构成,并且与上述面的上述衍射光栅形状(12a、12b)部分接触配置,从上述第1材料和上述第2材料选择的至少一个材料是包含无机粒子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7739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80004302.0
申请日:2011-04-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4N9/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9/07 , H01L27/14621 , H01L27/14629 , H04N5/3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摄像元件和摄像装置,在固体摄像元件的基本像素结构中,与第1行第2列的像素及第3行第1列的像素相对置地配置分光要素,该分光要素使第1颜色成分的光入射至水平方向的相邻像素,使第1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对置像素。与第2行第1列的像素及第3行第1列的像素相对置地配置分光要素,该分光要素使第2颜色成分的光入射至水平方向的相邻像素,使第2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对置像素。在第1行第1列、第2行第2列、第3行第2列、及第4行第2列不配置分光要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995594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22485.2
申请日:2006-08-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8 , B29C45/0053 , B29C2045/0079 , B29D11/0073 , B29D11/00769 , B29L2011/0016 , G02B5/1814 , G02B5/1852 , G02B27/4211 , G02B27/4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成型的衍射光学元件、包含该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装置和该衍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衍射光学元件(10)包括:基材(11),由含有树脂的第1材料构成,并且包含形成为衍射光栅形状(12a、12b)的面(11a、11b);和被覆膜(13a、13b),由含有树脂的第2材料构成,并且与上述面的上述衍射光栅形状(12a、12b)部分接触配置,从上述第1材料和上述第2材料选择的至少一个材料是包含无机粒子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971636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80001238.6
申请日:2010-01-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625 , H01L27/14629 , H01L27/14643 , H01L27/148
Abstract: 本发明中的固体摄像元件由多个的单位要素构成。各单位要素,具有与第1光敏单元2a、第2光敏单元2b和第1光敏单元2a相面对而配置的分光要素1a。分光要素1a,将入射光的中第1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到第2光敏单元2b。第1光敏单元2a,将比入射到所述分光要素中的第1色成分的光的量少的量的第1色成分的光进行接受。第2光敏单元2b,将比入射到所述分光要素中的第1色成分的光的量多的量的第1色成分的光进行接受。从来自第1光敏单元2a的光电变换信号和来自第2光敏单元2b的光电变换信号的差,以及表示所述第2光敏单元所接受的第1色成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第1色成分的光的量的比例的信息,算出入射光中所包含的第1色成分的光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0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80051176.3
申请日:2006-12-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正明
IPC: H01L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6 , H01L33/501 , H01L33/54 , H01L33/58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3 , H01L2224/32257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48257 , H01L2224/73265 , H01L2224/8592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81 , H01L2224/05599 , H01L2924/000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可提高光取出效率。本发明的半导体发光装置(1)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10)、覆盖半导体发光元件(10)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荧光体层(11)、覆盖荧光体层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外层(12);荧光体层(11)包含粘合剂(17)和分散在粘合剂(17)中的荧光体(18);外层(12)包含多孔质材料(19)。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半导体发光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14790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152843.3
申请日:2003-05-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8B7/0021 , Y10S134/902
Abstract: 通过用液化气体或超临界流体清洗介质清洗具有凹部构造的部件来提高清洗效果。在去除附着在具有凹部构造的部件(31)的至少上述凹部构造表面的附着物的清洗方法中,使用超临界气体或液化气体使清洗介质不遍布在上述凹部构造表面来进行清洗。
-
公开(公告)号:CN100536607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03131454.6
申请日:2003-05-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0K11/02 , Y10T29/42 , Y10T29/49005 , Y10T29/49007 , Y10T29/4913 , Y10T29/49155 , Y10T29/49165
Abstract: 一种装入用于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换能器内的声音匹配部件,包括: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至少两个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具有不同的声音阻抗值。第一层由多孔部件和由多孔部件的空隙部分支撑的填充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第二层由填充材料或多孔部件制成,第一层和第二层以上述的次序呈现。一压电部件置于声音匹配部件的第一层的一侧上,以形成一超声波换能器或一超声波流量计。该声音匹配部件的各层之间不具有独立的中间层,因此很难发生分层,可以避免与中间层相关的设计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930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03801292.8
申请日:2003-01-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F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声匹配层包含干燥凝胶体的粉末。优选干燥凝胶体的密度小于等于500kg/m3,平均细孔直径小于等于100nm。通过使用干燥凝胶体的粉末,从而可以降低声匹配层的特性不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