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变形缝的结构、构造及防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454470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130198.2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变形缝的结构、构造及防水系统,其中,防水结构,背贴止水带,沿所述第一变形缝延伸方向设置;第一中埋止水带,设且沿所述第一变形缝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填充层,填充于所述背贴止水带和所述第一中埋止水带之间;引排水管,所述引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中埋止水带靠近隧道内的一侧,所述引排水管靠近所述第一中埋止水带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二次衬砌、所述第一中埋止水带和所述引排水管围成用于排水的通道。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变形缝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外侧的水进入隧道,以达到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隧道的防水要求。

    一种隧道仰拱的被动排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105956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729703.9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的被动排水系统,包含引水管,所述引水管沿隧道纵向间隔分布,所述引水管包含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竖向段的一端伸入仰拱下方的围岩中、另一端连接所述横向段的一端,所述横向段的另一端连通中心排水沟的侧壁,所述中心排水沟设于所述仰拱的填充层。本装置能够通畅的排导仰拱底部聚集的地下水,降低隧道底部衬砌外的水压力,从而有效解决了仰拱底部围岩积水的问题,保证隧道仰拱长期的运营安全,实用性强,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230546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419672.7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包括钻孔、排水网络、排水管和隧道排水沟,钻孔为下倾钻孔,钻孔为从隧道拱墙打向岩溶发育区域的下倾钻孔,排水网络位于钻孔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排水网络至少有部分位于岩溶发育区域,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所有裂隙相互连通,钻孔内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排水网络相连通,排水管的出水口与隧道排水沟相连通,排水管的进水口的高程低于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且钻孔顶端的高程高于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本实用新型的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虹吸作用,只要地下水发生汇聚,就能自动高效实时排出隧道围岩内多余地下水,无需任何外部动力,无需人工维护。(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248291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832249.X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喇叭形边坡支挡结构,包含翼缘桩,所述翼缘桩设于边坡的内侧,所述翼缘桩沿对应所述边坡的走向间隔分布,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位于远离对应所述边坡的一侧,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之间连接有L型的挡土板,所述挡土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对应所述翼缘桩的翼缘部,所述挡土板的高度与翼缘桩的高度适配,所述翼缘桩的高度适配所述边坡平台区的高度。本结构能有效将所述挡土板受到的土压力分散给相邻两个所述翼缘桩,避免所述挡土板与翼缘桩发生错动,消除传统桩板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支挡体系的稳定,并能使靠近端墙的翼缘桩能够与隧道洞门端墙紧密贴合,从而更好保护端墙,有效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仰拱填充渗漏水的排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003256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720619.0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填充渗漏水的排放系统,包含若干个沿隧道横向设置的第一凹槽,所有所述第一凹槽沿隧道纵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凹槽设于一期仰拱和二期仰拱之间,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排水沟。本装置通过分布于隧道纵向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及其中所述第一排水管,在冷缝中形成排水管网,有效将冷缝各处的积水排入所述排水沟中,极大的提升了排水效率和排水效果;同时,所述第一排水管对所述一期仰拱的渗水起到截水作用,在渗水上逸至仰拱顶面前进行引排,避免渗水上逸而影响列车运营安全,运营维护成本低,排水难度小,值得大力推广。

    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003241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723806.4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包括:第一封隔件,与所述隧道内壁适配,用于与掌子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隔件与所述掌子面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一封隔空间;第二封隔件,与所述隧道内壁适配,与所述第一封隔件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封隔件远离掌子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封隔件与所述第二封隔件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二封隔空间;第一供氧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封隔空间中供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通过设置两级封隔空间,能够保证掌子面附近的施工人员的氧气供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保障施工机械顺利通过的同时,能够降低氧气损耗,节约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