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5859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84590.7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温膨胀的单阀膨胀机系统及方法,可应用于小型/微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或者其他动力系统,通过向膨胀过程的气体内喷射雾状或者泡沫状介质实现准等温膨胀过程,从而提高单位工质的输出功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具体方式是所述气缸顶部装有进气阀和环形喷射器,所述进气阀与外部高压气体工质源连通,所述环形喷射器与外部加热介质源系统连通,在膨胀机工作过程中,将加热后的加热介质雾化或者形成泡沫并以一定的质量流量注入气缸内。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单阀膨胀机,可以使膨胀过程明显地偏离绝热过程,获得接近于等温的“准等温膨胀”过程,提高单位工质的输出功量以及膨胀机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04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55855.7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气压耦合的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中,在用电低谷通过压缩机组将空气压入恒压储气装置,同时将恒压储气装置中的液体通过液体泵压入变压储气装置中,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和液体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恒压储气装置中高压空气经加热器吸热并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变压储气装置中的高压流体驱动液压马达发电机组发电,并将流体注入恒压储气装置中维持其压力恒定。本发明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储能周期不受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源,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2241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110264361.3
申请日:2011-09-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F04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间冷热量高质量回收及储存的空气压缩机组,包括空气压缩系统和级间热量回收储存系统,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利用管路串联的若干级空气压缩机(1-6),所述级间热量回收储存系统包括用管路连接的泵(13、14)、若干级级间冷却器(7-12)和不同温度等级的储罐(16-18),所述级间冷却器设置于相邻两级压缩机之间,空气压缩系统和级间热量回收储存系统通过各级级间冷却器耦合在一起,级间冷却器的热侧同压缩空气管路相连,冷侧同冷却剂管路相连,各级级间冷却器的冷却剂出口经冷却剂管路与相应温度等级的储罐相连。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组可以高质量回收级间冷却热量,并按能量品位的高低分别存储在不同温度等级的储罐中,实现了级间冷热量在“量”和“质”上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存储。
-
公开(公告)号:CN102758748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66701.0
申请日:2012-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3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液态空气储能/释能系统,包括储能子系统和释能子系统:储能子系统中,压缩机组(1)、蓄冷器(2)、低温换热器(3)、高压低温储罐(4)、低温膨胀机组(6)、低温换热器(3)、蓄冷器(2)依次顺序联通;释能子系统包括自增压单元(5)和做功单元,高压低温储罐(4)、蓄冷器(2)、蓄热/换热器(7)、主膨胀机组(8)依次连接,所述主膨胀机组(8)驱动发电机(24)。本发明的高压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发电阶段不耗功耗电、适用于各种电站、不产生温室气体、可回收中低温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00867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010277740.1
申请日:2010-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3G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蓄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集热器聚集太阳光加热传热流体,并通过蓄热/换热器为动力循环提供稳定、可控的高温热量。在动力循环中,液态二氧化碳(CO2)被液泵升压后依次流经回热器和蓄热/换热器吸热、气化至超临界状态,随后超临界CO2进入膨胀机做功,膨胀后进入回热器回热,并在冷凝器中冷却凝结成液态CO2,最后回到液泵中,完成一个循环。本发明的系统拥有明显高于常规基于水(蒸汽)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动力转换效率,同时,系统集成了高温蓄热/换热器,在克服了太阳能间歇性和稳定性低的同时,还可改善系统整体效率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37050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393055.4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用燃气轮机燃油稳燃的高压空气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102)、空气分离器(103)、储气罐(104)、电磁阀(105)、空气分配器(106)。燃气轮机包括带有空气雾化路的燃油喷嘴和不带有空气雾化路的燃油喷嘴,空气压缩机(102)由低压涡轮转子(100)驱动。空气经滤网(101)过滤、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分离器滤清及调压后压入储气罐,燃气轮机起动时,高压空气通入空气雾化路以促进燃油雾化;燃气轮机停车时,高压空气通入供油管以吹除剩余燃油,以清洁油路。本发明的高压空气路系统可保证在低温、高海拔等恶劣条件下燃气轮机的起动性能及沙尘环境中工作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87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51821.8
申请日:2012-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2C9/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通道燃气轮机液态燃料计量方法及装置,尤其适用于地面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其它对燃料计量可靠性要求高的动力装置中。其特征为:装置增加了备份燃料计量、备份压差回流及故障检测换向等机构,燃气轮机工作时,燃机控制单元Ⅶ根据回流通路压力传感器测量值,通过换向阀启动主/备份/主备份压差回流通路工作,从而实现提高回流通路可靠性;燃机控制单元Ⅶ根据计量通路流量计测量值,通过换向阀启动燃料计量主/备份/主备份通路工作,从而实现提高计量通路可靠性。发明中装置采用主备份三通路结构形式及三通路工作状态相互切换功能提高了燃料计量的可靠性,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87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41501.4
申请日:2012-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燃气轮机燃料供应装置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能为燃气轮机提供气液态和不同热值燃料的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尤其适用于气液燃料混用或燃料种类更换频繁的燃气轮机中。其特征为:装置包括燃料供应单元A、燃料供应单元B、燃机控制单元及燃烧室等机构,其中单元A为气态燃料供应机构,单元B为液态燃料供应机构,通过控制系统可实现燃料供应单元A或B或A、B同时工作,可为燃机提供气态或液态或同时气液态燃料,从而达到增强燃机适应环境能力。发明中装置同时采用气态供应单元和液态供应单元的装置结构形式及上述供应单元单独或混合工作方式提高了燃机对环境适应和灵活性,因此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052256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225252.3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03D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6 , F01K3/004 , F01K5/02 , F01K7/22 , F25J1/0012 , F25J1/0037 , F25J1/0045 , F25J1/0228 , F25J1/0251 , F25J3/04018 , F25J3/04054 , F25J3/04084 , F25J3/04187 , F25J3/04193 , F25J3/04309 , F25J3/044 , F25J3/04581 , F25J3/04842 , F25J2205/24 , F25J2230/04 , F25J2230/08 , F25J2230/30 , F25J2240/10 , F25J2240/90 , F25J2245/90 , Y02E6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为新型储能系统,涉及能量储存技术,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将空气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存储压缩热),并利用已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并存储(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加压、吸热至超临界状态(同时冷能回收),并在进一步吸收压缩热后通过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释能)。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不受储能周期和地理条件限制、适用于各种电站(包括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对环境友好、可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5690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810057745.X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PC: F23R3/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其中双活动套定位部件由第一级活动套和第二级活动套构成,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一环形连接臂与第一级活动套的连接口连接,构成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双活动套定位部件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二环形连接臂与弧面壁的弧面滑道槽连接,将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安装在弧面壁上。本公开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能使得电嘴或热端部件在弧面或其他复杂型面上完成自适应定位,以提高工业和民用热释放装置以及燃机燃烧室中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定位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