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565390.7

    申请日:2021-05-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组件、内燃机气缸和排气组件,并且排气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设置有换热组件。其中,内燃机气缸具有进气道和缸盖。换热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换热器和废气换热器并形成液冷回路,换热器设置在进气组件上,废气换热器设置在排气组件上。排气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排气管和具有催化剂层和隔热层的催化器,废气换热器分别与催化剂层、隔热层和排气管连接,内燃机气缸与催化剂层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工况需要对进入内燃机气缸前的气体及进气经过的通道或催化器进行加热,提升催化剂起燃速度和附壁油膜的挥发速率,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

    一种车辆进气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2119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84825.6

    申请日:2023-10-07

    IPC分类号: F02B29/0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气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车辆包括发动机、中冷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一控制阀,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气体经过中冷器后的处理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冰点温度阈值,处理温度小于或等于冰点温度阈值以及处理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凝阈值,其中,冷凝阈值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则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一管路,打开第二管路,以便气体从第二管路直接向发动机通入气体,无需经过冷凝器处理降低气体温度,提高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从而降低气体的冷凝风险,进而降低中冷器出口附近的积水或结冰概率,降低节气门卡滞的概率,提高车辆行车安全性。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059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55918.1

    申请日:2023-08-21

    IPC分类号: F02D41/1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方法包括:车辆运行时,获取环境温度下的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进气歧管温度和发动机出水温度;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发动机负荷、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温度和所述发动机出水温度,获取实际燃油消耗率和对应的预测燃油消耗率;当所述实际燃油消耗率与所述预测燃油消耗率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所述发动机负荷。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会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进而使得燃油消耗率处于相对较优的状态。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4575984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011373316.7

    申请日:2020-11-30

    IPC分类号: F01P7/16 F01P3/08 F02N19/0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控制单元,包括:获取发动机水温;当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获得第一转速需求值;以及根据电子水泵运转的时间需求值,控制电子水泵交替启停运行;当所述发动机水温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发动机负荷和所述发动机水温获得第一转速需求值;根据所述第一转速需求值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可见,本申请实际上是利用电子水泵转速可调的特性,将暖机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的工况进行针对性的快速暖机,暖机的速度较快,所消耗的时间较短。

    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66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98484.9

    申请日:2021-1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燃烧系统包括具有预燃室的预燃室腔体和具有主燃室的主燃室腔体,主燃室腔体一端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孔,预燃室腔体的一端穿过第一凹孔伸入主燃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处。燃烧系统还包括进气管,主燃室腔体上设置有第一凹孔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并且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分别位于主燃室腔体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进气管包括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进气孔上,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进气孔上;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主管的一端连通。该燃烧系统具有主燃室内滚流一致,能够降低爆震的发生以及能够形成强滚流,从而进一步提升热效率的优势。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的控制方法和电子控制单元ECU

    公开(公告)号:CN11457595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373330.7

    申请日:2020-11-30

    IPC分类号: F01M1/16 F01M1/02 F01P3/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降低发动机排放的控制方法和电子控制单元ECU,该方法包括:在发动机启动后的第一时间内,控制机油泵以最大能力工作;在所述第一时间后,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发动机的负荷和实测机油压力值对所述机油泵的排量进行连续控制,以使所述机油泵的压力达到目标机油泵压力值;所述目标机油压力值由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发动机的负荷确定。由此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机油泵排量的连续控制,使机油泵的机油排量与发动机各润滑部件的要求匹配度较高,从而减少发动机机油的浪费。

    控制发动机高温负荷的方法、系统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142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12258.6

    申请日:2022-07-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发动机高温负荷的方法、系统以及车辆,方法包括:S1:实时获取发动机的当前的运行工况参数;S2:判断发动机的当前温度参数是否处于高温区间;若是,则以高温目标进排气正时、高温目标喷油正时、以及高温目标轨压按照高温控制规则控制发动机;若否,则以常温/低温目标进排气正时、常温/低温目标喷油正时、以及常温/低温目标轨压按照常温/低温控制规则控制发动机;S3:根据转速、进气温度以及出水温度计算发动机的最大负荷;S4:若用户需求负荷大于最大负荷,则根据最大负荷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反之,根据用户需求负荷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因此,可以精细准确的控制发动机运行在最大负荷内,从而发挥发动机最佳性能。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4575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73316.7

    申请日:2020-11-30

    IPC分类号: F01P7/16 F01P3/08 F02N19/0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控制单元,包括:获取发动机水温;当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获得第一转速需求值;以及根据电子水泵运转的时间需求值,控制电子水泵交替启停运行;当所述发动机水温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发动机负荷和所述发动机水温获得第一转速需求值;根据所述第一转速需求值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可见,本申请实际上是利用电子水泵转速可调的特性,将暖机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的工况进行针对性的快速暖机,暖机的速度较快,所消耗的时间较短。

    一种发动机的汽缸构件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439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31881.X

    申请日:2020-1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的汽缸构件及发动机,其中,该汽缸构件包括腔室和位于腔室内部的活塞,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点火部件,活塞的上表面还设有预燃室,预燃室与点火部件相对应,预燃室呈环形,活塞还设置有环槽;还包括驱动组件,在活塞处于相对远离上止点的位置时,预燃室能够自行或者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至少部分缩入环槽内,在活塞处于相对靠近上止点的位置时,预燃室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活塞向外位移,预燃室的周壁设置有出火间隙,或者,预燃室与活塞之间能够形成出火间隙。上述汽缸构件可以缓解或者克服稀薄燃烧技术应用时所存在的燃烧不稳定、排放变差等缺陷,有利于稀薄燃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种发动机的汽缸构件、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4396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30352.8

    申请日:2020-11-06

    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汽缸构件、发动机及汽车,其中,该汽缸构件包括腔室和位于腔室内部的活塞,腔室的顶部还设有点火部件;活塞的上表面还设有预燃室,预燃室与点火部件相对应,预燃室包括至少一个环体,环体的数量为多个时,各环体同轴设置,至少一个环体能够相对位移,以在至少两个相邻的环体之间和/或环体与活塞之间形成可调出火间隙;还包括磁力部件,在活塞处于相对靠近上止点的位置时,磁力部件能够驱使至少一个环体进行位移,以使可调出火间隙形成或者扩大,在活塞处于相对远离上止点的位置时,可调出火间隙缩小或者消失。上述汽缸构件能够缓解或者克服稀薄燃烧技术应用时所存在的燃烧不稳定、排放变差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