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502534.0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地震‑冲刷灾害耦合作用下的危险性分析方法,包括:建立桥梁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数值分析模型,求解得到结构系统的动力响应;建立地震作用下构件及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地震‑冲刷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曲面,建立地震灾害作用下的平均年失效概率和地震‑冲刷耦合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联合平均年失效概率;确定地震‑冲刷耦合作用下的合理设计冲刷深度和荷载系数。本发明通过采用概率统计思想来考虑地震‑冲刷两种灾害耦合作用,充分考虑了桥梁结构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和地震‑冲刷耦合作用的非线性效应,有效避免了灾害组合分析中对边缘效应的忽略,实现了桥梁地震‑冲刷灾害耦合作用下的危险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86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41661.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公开是一种竖向位置分阶段自调整耐波浪的跨海桥梁用防船撞装置,包括:防撞套箱,设置于水面附近的桥梁基础周围;水平约束系统,设置于桥梁基础与防撞套箱之间;竖向约束系统,一端固定于防撞套箱,另一端固定于桥梁基础,用于对防撞套箱提供与其竖向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调节水箱,设置于防撞套箱的顶部,用于调节防撞套箱的入水深度。利用本公开,使得防撞套箱在小幅水位变化或小幅波浪作用时可锁定不动,大幅水位变化或大幅波浪作用时竖向适应性移动,实现了不同水位下的防船撞功能,同时减小了防撞套箱在海洋环境随机波浪作用下上下高频运动幅值和累积行程,减小水平约束系统摩损,提升了抗波浪冲击和耐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068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08602.1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明治型顶底板抗剪加固的混凝土板梁结构,包括:混凝土板梁;顶部混凝土整体化层,所述顶部混凝土整体化层的底面与所述混凝土板梁的顶面固结,其抗压强度标准值≥60MPa,其在混凝土板梁的顶面全部加固,厚度50~150mm;底部加固层,所述底部加固层的顶面与混凝土板梁的底面固结,其抗拉强度设计值≥15MPa,其在混凝土板梁的底面沿梁的长度方向在整宽度或局部宽度加固,厚度8~50mm。本公开能够分别充分发挥混凝土板梁的顶部混凝土整体化层、底部加固层的材料抗压、抗拉性能,大幅提升结构抗剪承载能力,可有效解决在役钢筋及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桥普遍存在设计荷载等级低、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68091.9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1D11/04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性能的桥梁附加阻尼器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技术领域。包括:根据桥梁结构建立非线性动力数值分析模型,求解若干条地震动输入下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拟合得到不同损伤状态下基于工程需求参数的易损性曲线;根据基于工程需求参数的易损性曲线、损伤比和构件修复费用,建立结构层面的修复费用方程;根据桥梁场地特性确定地震动输入、非线性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和结构层面的修复费用方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阻尼器优化参数。本发明能够确定特定场地下的阻尼器的最优参数,有效避免了现有设计方法中难以考虑结构强非线性及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1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26330.5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热装置、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地基结构包括至少部分埋设于地下的地基基础以及一个或多个导热装置,地基基础包括装配式的混凝土基础和支承结构,混凝土基础设置于隔热层上,支承结构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上方并与混凝土基础连接,导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和采热单元,散热单元设置于地面以上,采热单元埋设于地面以下,采热单元和散热单元热连通,采热单元将地基基础所在的地下区域的热量通过散热单元传输至地上环境。该地基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减小基础散热量、提高基础回冻速率,从而提高扩大基础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89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5437.3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1D19/12 , E01D2/00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公开是一种装配式槽型纵肋与L型纵肋组合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包括钢顶板、槽型纵肋、L型纵肋、横隔板和倒T型横肋。钢顶板作为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上顶板,在桥面的行车道和重车道区域其底面与槽型纵肋的上翼缘固接,在桥面的超车道和紧急停车带区域其底面与L型纵肋的顶面固接;横隔板和倒T型横肋的上部均设置有多个靴形孔,横隔板和倒T型横肋的顶面均与钢顶板的底面固接;槽型纵肋、L型纵肋均穿过横隔板和倒T型横肋的多个靴形孔。利用本公开,能有效提升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刚度匹配和变形协调能力,避免应力集中,并保障不同区域的桥面板结构抗疲劳能力和抗疲劳需求更加协调,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84725.9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01D19/14 , E01D21/00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斜拉‑悬索协作桥端吊索受力的锚固装置及制作方法,装置包括承压板,所述承压板设于加劲梁顶板底部,加劲梁顶板内部贯穿设置有吊索,承压板底部设有弹性垫块,用于调整主缆到承压板之间的吊索的长度和受力状态,以减小端吊索的活载应力幅值,所述弹性垫块底部设有锚固座,锚固座底部设有锚垫板,锚垫板底部设有用于锚固吊索的锚具,承压板一侧与加劲梁横隔板固定连接,其于三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用于限制弹性垫块水平方向移动。本发明端吊索受力的锚固装置能够根据吊索索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降低吊索在主梁上的锚固刚度,调整局部区域吊索受力分配,避免了传统刚性锚固造成的端吊索受力过大导致吊索的疲劳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66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647416.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桥梁刚度的评价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并施加荷载来模拟出待评价的协作桥受荷载影响而发生变形后的状态,通过数据模型能够确定出协作桥所包含的多种结构体系以及各结构体系分别包含的桥梁上的位置点,从而能够识别出协作桥包含的结构体系,得到多个结构体系各自的变形数据,通过将各结构体系各自的变形数据与预存的样本变形数据进行比较,识别出与单一结构体系的目标桥的变形状态最为相似的样本桥,利用现有的对仅具有单一结构体系的样本桥进行刚度评价的方式,分别对各单一结构体系的目标桥进行刚度评价,并利用这些刚度评价结果得到整体协作桥的刚度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35930.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1M5/00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公路新建桥梁合理竖向刚度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大跨度公路新建桥梁初始设计方案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在恒载、活载、温度作用、风荷载的标准组合作用下的竖向挠跨比和梁端竖向转角;对桥梁上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梁端支座和伸缩缝使用指标、主梁竖向变形后线路竖曲线指标进行验算;将桥梁上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梁端支座和伸缩缝使用要求、主梁竖向变形后线路竖曲线要求作为限制条件,调减或调增有限元模型中桥梁设计参数;将满足限制条件的各个方案中最大竖向挠跨比和最大竖向梁端转角确定为桥梁的合理竖向刚度的最小值;本发明能够为大跨度公路新建桥梁的合理设计、经济安全提供可靠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8773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74149.X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拉吊索攀爬装置及检测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机器人攀桥梁拉吊索的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包括伸缩驱动模块、开合驱动模块、两个安装座和两个开合模块;通过一个驱动件来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并利用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来改变对应连接的开合模块的当前状态,且同时只能改变其中一个开合模块的当前状态,以防止攀爬装置在攀爬过程中从空中掉落;另外至少一个开合机构可跟随伸缩驱动模块的运动,在第一传动轴上滑动,进而可确保攀爬装置能够顺利的攀爬拉吊索;此外通过一个驱动件即可实现切换两个开合模块的状态,减少了伸缩驱动组件在两个运动周期之间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桥梁拉吊索的检测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