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变形补偿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596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109667.8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变形补偿制造方法,包括:建立初始零件数模的初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SLM增材制造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初始SLM增材后的应力场,对应力场方向进行反向变换,然后进行去基板和去支撑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新零件数模,并建立新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SLM增材制造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到新SLM增材,并进行去基板和去支撑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到最终零件数模;若最终零件数模的变形度在许可范围内,则将新零件数模导入SLM打印机进行实际SLM制造。前一次有限元仿真分析对应力场方向反向变换,后一次有限元仿真分析应力场方向保持不变,零件数模两次形变方向相反并相互抵消,可有效改善零件形变。

    一种增材制造变形补偿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59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910109667.8

    申请日:2019-02-1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变形补偿制造方法,包括:建立初始零件数模的初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SLM增材制造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初始SLM增材后的应力场,对应力场方向进行反向变换,然后进行去基板和去支撑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新零件数模,并建立新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SLM增材制造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到新SLM增材,并进行去基板和去支撑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到最终零件数模;若最终零件数模的变形度在许可范围内,则将新零件数模导入SLM打印机进行实际SLM制造。前一次有限元仿真分析对应力场方向反向变换,后一次有限元仿真分析应力场方向保持不变,零件数模两次形变方向相反并相互抵消,可有效改善零件形变。

    一种用于夹持试验件的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92549.1

    申请日:2016-0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4 G01N2203/0405 G01N2203/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上夹持片包括上夹持片本体,在上夹持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上夹持片通孔,上夹持片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燕尾榫;下夹持片包括下夹持片本体和试验机夹持部,试验机夹持部用于被夹持在外部的试验机中,下夹持片本体进一步包括下夹持片本体底座部和下夹持片本体高起部,在下夹持片本体底座部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下夹持片通孔,下夹持片本体高起部设置有燕尾卯,燕尾卯的深度等于高度差;燕尾榫与燕尾卯能够对准,此时上夹持片通孔与下夹持片通孔能够对准。本夹持装置有结构紧凑、定位准确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夹持方法,大大提高了待测试件的夹持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种用于夹持试验件的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056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292549.1

    申请日:2016-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上夹持片包括上夹持片本体,在上夹持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上夹持片通孔,上夹持片本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燕尾榫;下夹持片包括下夹持片本体和试验机夹持部,试验机夹持部用于被夹持在外部的试验机中,下夹持片本体进一步包括下夹持片本体底座部和下夹持片本体高起部,在下夹持片本体底座部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下夹持片通孔,下夹持片本体高起部设置有燕尾卯,燕尾卯的深度等于高度差;燕尾榫与燕尾卯能够对准,此时上夹持片通孔与下夹持片通孔能够对准。本夹持装置有结构紧凑、定位准确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夹持方法,大大提高了待测试件的夹持稳定性和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