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2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1272.4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用电池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用电池组及其热管理模块耦合建模与联合仿真方法,由电池包三维模型经过离散化处理转变为电池包拟三维模型,将该拟三维模型应用于电池包一维仿真计算,判断电池包保温层设计的合理性并实现设计优化;添加合格保温层的电池包耦合周边热管理系统统一建模实现电池热管理集成系统的一维建模;该集成系统与整车的相关系统联合实现整车层面的热管理系统一维建模,完成不同工况下电池热管理集成系统的仿真计算。本发明主要解决电池热管理一维建模计算难以详细描述电池温度场分布情况;电池热管理仿真计算通常忽略其他热管理系统影响以及电池热管理技术多工况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26975.1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50/50 , H01M10/657 , H01M50/298 , H01M50/103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电池包及车辆,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加热组件,所述电芯本体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芯本体贴合,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正极柱连接,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负极柱连接,以使所述电芯本体能够对所述加热件进行加热。本发明的电芯中的加热膜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电芯本体的正极柱和负极柱连接,通过加热件为与该加热件贴合的电芯本体进行加热,如此无需设置用于加热膜与加热膜之间连接的连接线束以及接插件等结构,节省了电池包的箱体内的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箱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8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71102.2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没式冷却电池箱体、动力电池总成以及车辆,浸没式冷却电池箱体包括:箱壳,所述箱壳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箱壳的底板的内部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箱壳的边框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箱壳的开口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箱壳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壳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地设置。本申请将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设置于底板的内部,并将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与容纳腔连通,这样设置无需再增加引流介质,可通过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进行引流,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散热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电池总成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48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90450.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 , H01M10/633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69 , H01M50/202 , H01M10/44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电电池包、热管理方法以及车辆。其中,换电电池包:电池箱体、换热板、相变导热单元以及电芯,换热板与相变导热单元将电池箱体的容纳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容纳区域,电芯设置在第二容纳区域内,电芯分别与换热板以及相变导热单元抵接以进行换热作业,换热板内设置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用于与换电站热管理系统连通。换电电池包在换电站充电时,即换热板与换电站热管理系统处于连通状态,电芯通过相变导热单元以及换热板进行同时换热。换电电池包在充电过程中,利用换电站热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温度的调节,车辆上无需为换电电池包的换热作业设置相关的零部件,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以及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38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5519.3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72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细化温度均衡控制系统、方法、动力电池包及车辆,属于动力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若干电芯,所述电芯底部与柔性电路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帕尔贴,所述电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帕尔贴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终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车载BMS电池系统电性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细化温度均衡控制系统、方法、动力电池包及车辆,使用帕尔贴效应对电池进行均温,杜绝液冷系统均温存在冷却液泄漏风险;通过取消换电电池液冷均温系统的设计以及快装接头,可实现单电芯温度调节,实现电池包内每个电芯温度精细化控制,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9278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372879.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 , H01M10/44 , H01M10/613 , H01M10/633 , H01M10/6568 , H01M50/143 , H01M50/30 , H01M5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电池盖板、盖板厚度确定方法及动力电池系统,多功能电池盖板,包括电池盖板,电池盖板内部设有可供冷却液流动的容纳腔,至少有一个外部接口用于冷却液流入,至少有一个外部接口用于冷却液流出,电池盖板下方有凹槽,凹槽位于电芯防爆阀正上方。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芯、汇流排、电池箱体及与电池箱体相连的电池盖板,电池箱体能够与电池盖板对电芯同时从上下两面进行冷却。本发明电芯顶部与汇流排在同一平面上,可与电池盖板同时接触,实现从电芯顶部冷却;动力电池系统具备抑制电芯热失控功能,盖板内容腔中冷却液能从被破坏位置流入电池内部,将热失控电芯熄灭,终止热失控,保护用户的安全;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778348.9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54 , H01M10/655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电芯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电芯中面积最大的表面,液冷板包括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第一板构件与第二板构件扣合,第一板构件与第二板构件围设出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第一流动段和第二流动段;第一板构件包括主体件和多个延伸件,主体件与多个延伸件是一体成型的,延伸件相对主体件凸出,延伸件与第二板构件围设出第一流动段,主体件与第二板构件围设出第二流动段,相邻的两个第一流动段通过第二流动段连通,延伸件用于与第一表面贴合。本申请的液冷板能够解决采用侧面冷却时电池包内置较多水管会导致泄漏点增多,导致电池包运行的危险性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88665.2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22 , H01M50/24 , H01M50/249 , H01M10/615 , H01M10/658 , H01M10/625 , H01M50/5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电池箱体,包括:非金属上箱体总成;非金属下箱体总成,非金属上箱体总成与非金属下箱体总成连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单元的密封空腔;安装点系统,安装点系统设置于非金属下箱体总成的边沿位置和中间位置,安装点系统用于与整车结构连接;型材加强系统,型材加强系统包括边框加强件和安装点加强件,边框加强件与非金属下箱体总成的部分结构连接,安装点加强件与位于非金属下箱体总成的边沿位置的安装点系统连接;保温系统,保温系统与非金属下箱体总成的内部连接,使得该电池箱体能够满足金属箱体的强度,同时又具备保温,绝缘的优势,能够增加电池的续航里程,同时非金属原材料价格稳定,整体成本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882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183097.5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10/625 , H01M10/617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42 , H01M10/48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车辆,方法步骤包括:采集冷却板出水口和/或入水口处的温度,采集电池包内的电芯温度;在动力电池电芯加热工况下,切换电磁阀至第一位置,控制冷却液的液路流向为:先两侧流道,后中间流道;在动力电池电芯冷却工况下,切换电磁阀至第二位置,控制冷却液的液路流向为:先中间流道,后两侧流道。本发明能够根据冷却板出水口、入口处以及电池包内电芯的温度,结合加热工况和冷却工况对电池电芯的温度进行动态控制,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和车辆,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均能够结合加热工况和冷却工况对冷却液的液路流向进行动态控制,延长了电芯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33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77394.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主动保温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电动车辆,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设定隔层厚度初始值d0、目标压力初始值P0和降温速率目标值μ0;通过隔层厚度初始值d0和目标压力初始值P0确定单位时间t内电芯的温降ΔT1;通过所述单位时间t内电芯的温降ΔT1确定各个时刻的电芯温度TCn;通过所述各个时刻的电芯温度TCn确定降温速率μ,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通过所述降温速率μ判断是否≤降温速率目标值μ0;若是,结束计算,此时所述隔层厚度初始值d0即为所述隔层(101)的设计尺寸,所述目标压力初始值P0即为所述隔层内实时调节压值的设计目标值。本专利通过将保温箱体壁面抽成真空的方式隔绝大部分热量传递,实现了较好的保温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