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7967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493720.2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加速度等效的水下系泊体涡激振荡缩比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实际尺寸的水下系泊体质量与几何参数;按照几何比例1:λ对实际尺寸水下系泊体进行缩比;根据合成加速度反向相等g1=‑gλ,获得等效后的试验模型参数;其中,g1表示倒挂后的试验模型的合成加速度;按照试验模型参数完成模型加工与质浮心调整;将试验模型悬挂在造流水池上方;记录试验模型在倒置大地坐标系OλXλYλZλ下的运动参数;获得实际尺寸系泊体在大地坐标系O0X0Y0Z0下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倒向悬挂的方式(56)对比文件谷家扬;谢玉林;陶延武;黄祥宏;吴介.新型浮式钻井生产储油平台涡激运动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7,(第07期),第878-885页.王宏伟;罗勇;苏玉民.悬链线式系泊及立管系统等效截断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第12期),第1565-1572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499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03068.X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磁超表面人造多普勒效应的无人集群协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指挥平台和无人平台两类无人系统;所述指挥平台用于给集群节点下达按指定导航点运动的任务;所述无人平台用于执行指挥平台下达的任务;本发明基与雷达目标特性变化被动传递信息,不依赖双向无线电通信。具有可控的目标特性变化能力,提供额外的敌我识别功能。被动协同不需要无人平台额外辐射电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7884153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003127.9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速气动剥蚀过程的结构,包括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和底板,样件和底板结合区域正对来流的部位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还包括侧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样件侧对来流方向的部位开设凹槽,凹槽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剥蚀层平滑了样件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模拟烧蚀过程的结构,可以在气动试验中,让高速流动逐步吹除表面贴附的石墨‑金属‑粘合剂,得到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因此可以模拟实际烧蚀过程中,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的剥蚀层以及不同粘结在不同部位,可以模拟不同部位和不同特点的烧蚀变形过程,在普通风洞中研究烧蚀变形过程对气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74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891888.6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2 , Y02T7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涉及水下高速航行领域。所述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包括头部舱段和主体舱段,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所述主体舱段的下表面,所述疏水涂层覆盖在所述头部舱段的外表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利用非对称设计的非对称空泡,对飞行器的水下姿态进行被动式控制,对头部舱段形状无特殊要求,且不需要外加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降低了对飞行器壳体外形设计要求,生产成本低,可控性、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9197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901374.4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可调节增稳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中心轴,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均由部分重叠的多个鳞片围绕而成,第一尾裙的鳞片与飞行器尾端活动连接,绕飞行器围成一周,每个第一尾裙的鳞片通过骨架与第一轴套连接;第二尾裙的鳞片沿飞行器轴向与第一尾裙的鳞片尾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二尾裙的鳞片通过骨架与第二轴套连接;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沿飞行器轴向依次套在中心轴上,沿中心轴自由移动改变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的张角,从而调节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稳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5420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867728.3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3B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 B63B1/32 , B63B2001/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流式涡破碎尾部减阻装置,属于水下减阻领域。包括扰流带和多个大小不一的扰流片,扰流带为圆环状结构,安装在航行体尾部边缘,扰流带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圈扰流片,每个扰流片为半椭圆形状,且尖端向扰流带的中心收缩,扰流片之间相互紧邻,但不重叠搭接。本发明在不增加航行体长度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尾部泄漏涡完全破碎,消除尾部的脱落涡系,减小尾部阻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尾部无法形成流线型尾部外形的各类水下航行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30916.3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流动下评估激光烧蚀的获取方法,建立基于流场与烧蚀双向耦合计算的高精度激光烧蚀模型,实现流场与烧蚀速率同步计算。在解决激光/流场耦合下辐射环境、激光烧蚀结构性能预示、激光烧蚀后流动预示方面具有低成本、精度高、准备时间短等优势,体现先进数值方法以及多物理场耦合创新性,可广泛应用于辐射环境评估、辐射效能仿真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52533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252844.7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变水下驻留系统固有频率抑制涡激振荡的方法,属于水下涡激振荡抑制领域;在水下建立驻留系统;包括水下系留体、悬索、卷扬机构、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和锚块;采用卷扬机构调节悬索长度,通过水下系留体加速度信号的傅里叶分析获得其运动的频域特征,通过固有频率计算对水动力导致的振动信号进行解耦,得到水流速度,使用推导得出的涡激振荡抑制区间调节系统固有频率,达到抑制涡激振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783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007947.X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扰动触发湍流转捩的扰流装置及扰流片,在航行体周向多个凹槽内安装扰流片,当流动会自主发生湍流转捩时,扰流片在凹槽内,航行体表面没有凸起,因此不会引起额外的流动阻力。本发明设定了额定的临界雷诺数,当流动速度降低、密度较低的状态下,流动为层流,这时候流动对扰流片的压力降低,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可以将扰流片弹出。扰流片弹出后会扰动流动底层的流动,将层流触发为湍流。本发明通过设定弹簧的弹力,可以自动在需要扰动触发湍流转捩的时候,自动开启扰动装置,不需要的情况下,自动关闭,实现湍流转捩的自主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95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39600.6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试验通气模型,该模型是航行体等比缩小后的相似缩比模型,用于进行航行体的水洞试验,主要包括主体部分、支撑翼型和管路,其中,支撑翼型采用中空结构,可以与模型主体内部空腔作为气体压力稳定空间,缩短了模型内通气管路的长度,从而减少了管路占据空间,而且扩大了内部稳压的空间,即提高了模型内部空间利用率,又可以满足较大通气量的需求;两外,本发明的通气管路分为中部放气引入管和尾部放气引入管,实现前后分口通气,可以有效解决小型水洞试验中多路通气管路过于密集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