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73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94848.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碳建筑吊杆的无热桥支撑连接方法。为实现无热桥支撑。是通过至少三枚周向分布的紧固钉将有机硬质材料基座固定在室内顶或墙砼骨层上,有机硬质材料基座的正面设置内固螺母的中心盲孔,所述螺母用于螺固穿入所述中心盲孔的吊杆进行竖向或横向承重,使螺母及吊杆与紧固钉断热桥隔离;有机硬质材料基座外周部设钉孔供紧固钉的钉杆穿过,和供紧固钉的钉帽深入的钉孔凹坑以及密封所述钉孔凹坑和钉帽的有机材料盖帽,使室内空气与紧固钉断热桥隔离。所述螺母是六角螺母或者是设外周延伸部的螺母,增强有机硬质材料基座对螺母的持固定强度。具有既能保障支撑强度,又能阻断热桥,避免增加建筑物内纳凉采暖能耗,方便安装使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68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8234.X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hino和Grasshopper的溶洞勘察点位自动编号方法,包括基于Rhino和Grasshopper创建勘察孔拾取模块,勘察点位自动编号模块和编号打印模块,将CAD桩位图导入Rhino软件平台,基于勘察孔拾取模块获取CAD桩位图中的溶洞勘察点位,基于勘察点位自动编号模块对CAD桩位图中的溶洞勘察点位进行自动编号,生成勘察编号图,基于编号打印模块导出勘察编号图。本发明利用Rhino和Grasshopper软件平台编写程序组,分别生成勘察孔拾取模块,勘察点位自动编号模块和编号打印模块,通过自动拾取CAD图纸中勘察孔位图元信息并自动提取其孔位中心点,即可一键对图纸中勘察孔位自动编号并导出,省去了对溶洞勘察点位的逐一手动编号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工作错误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0477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97209.X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工地BIM系统的柔性负载搬运机器人系统,所述机器人系统包括:建筑工地建模模块、环境地图自建模块、物品打包运输模块和柔性负载搬运模块;所述建筑工地建模模块用于根据工地建筑物的图纸进行建模;所述环境地图自建模块用于基于建模结果,按照每个建筑工地所需物品对搬运机器人的路径进行最优路径规划;所述物品打包运输模块基于所述每个建筑工地所需物品以及所述最优路径规划,对所需物品进行打包与摆放;所述柔性负载搬运模块用于将所需物品按照最优路径规划将物品运输至不同楼层与不同建筑,实现建筑工地的立体柔性运转。本申请可以实现地面多工序之间的柔性运转,还能在楼层之间、楼层与地面之间的柔性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704059.8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逆作法施工的核心筒暗柱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核心筒暗柱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逆作法施工的特殊工况,对核心筒暗柱的箍筋施工方式进行优化,将核心筒暗柱的箍筋进行分段加工,具体地将封闭箍筋均加工成两个节段,并预留焊接长度,将箍筋节段绑扎在竖向箍筋外,然后将绑扎后的箍筋节段焊接,使箍筋节段组成封闭的箍筋系统,从而保证在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竖向钢筋施工完成后,还能顺利绑扎箍筋,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61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43733.1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凯轩 , 张晓锋 , 刘通 , 崔旭东 , 高琳 , 王国元 , 赵春颖 , 王二伟 , 马奋飞 , 王金龙 , 刘延奇 , 张振鹏 , 路景顺 , 蒋国华 , 李国冰 , 朱若柠 , 马瑞冬
IPC: B65G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传送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呈C型结构,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弯折部上套设有传送件,所述传送件与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弯折部转动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通过安装架的顶端弯折部将其挂设在框架上,并将钢筋放置在传送件上,通过传送件的转动实现对钢筋的传送,解决了人工传送钢筋费时费力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筋传送的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31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96576.9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超高钢管柱外包薄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钢模板深化设计排版:进行钢模板的排版,建立三维模型;S2、钢模板加工:根据三维模型出具二维图纸,指导加工厂进行钢模板构件加工、安装、清理、保护;S3、钢筋绑扎:施工加固纵筋,施工加固箍筋,施工加固水泥垫块;S4、钢模板体系拼装:将钢模板吊装至安装位置,模板拼装采用高强螺栓固定;S5、浇筑清水混凝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层浇筑清水混凝土;S6、依次重复步骤S4和S5;S7、钢模板拆除:混凝土强度达4Mpa时拆除钢模板,拆模时间根据室外温度适当调整;本申请能够简化超高钢管柱外包薄型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原理,使施工操作更简易。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4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45484.8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5/74 , E02D31/1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0、根据抗浮锚杆桩位置埋设外侧钢护筒;步骤S200、施工地下室底部结构;步骤S300、在外侧钢护筒内施工抗浮锚杆桩;步骤S400、浇筑外侧钢护筒内部空腔,封堵抗浮锚杆桩。本申请中,调整施工工序,先施工地下底部结构后施工抗浮锚杆桩,保证了关键工作的推进,解决场区内抗浮锚杆桩成桩缓慢带来的后续施工进度滞后的问题,加快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1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45730.0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狭窄部位的调节式铝模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于狭窄部位的墙体的浇筑施工,铝模结构包括铝模和调节支撑构件,所述铝模设置在建筑主体上,共设置两组,两组铝模分别浇筑位于狭窄部位两侧的墙体,所述调节支撑构件设在两组铝模之间。本发明的调节支撑构件能够放置在铝模上并对其两侧的铝模进行支撑,通过对调节支撑构件的尺寸进行调节使其对两侧的铝模进行支撑,解决了狭窄部分模板的支模问题,实现了人员在狭缝外部进行模板支模的操作,模板支撑稳固且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746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94969.6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20/17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V10/44 , G06V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TPNet网络模型的单木树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获取,通过无人机不同传感器分别获取研究区内树木的高光谱数据和激光雷达数据,并由工作人员采集地面调查数据;步骤二,数据预处理,预处理激光雷达数据获得冠层高度模型;预处理高光谱数据反映真实地表反射率的高光谱数据;处理地面调查数据获取研究区内真实的树种分布信息;步骤三,单木树种识别数据集构建,将高光谱数据与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地理配置以使空间位置对齐;等。该方法基于ITPNet网络模型进行单木树种识别,ITPNet网络可充分提取和直接使用高光谱影像中丰富的空间‑光谱信息,对于所有树种均具有良好的分类能力,满足小样本复杂森林条件下多树种单木识别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656194.X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星河模板有限公司 , 中央储备粮泰安直属库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应用技术领域,涉及滑模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偏差耦合的电动提升滑模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偏差耦合的电动提升滑模系统的同步控制方法,首次以质心和电动丝杠之间的间距以及升模平台的倾斜角度作为PID控制器的重要参数,结合BP神经网络结合和POS算法对PID控制参数的输入值进行优化,结合模糊PID控制,使电动提升滑模系统能快速响应达到预设值,并且无超调现象、系统稳定没有出现振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同步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