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0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43445.5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通道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其沿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和拱梁;大管棚,其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顶部;初期支护,其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内侧;防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管道、外防水层、第一排水板和内防水层,排水管道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底部;初期支护的外侧设有外防水层,内侧设有第一排水板;第一排水板的内侧设有内防水层;第一排水板与排水管道连通;以及二次衬砌;还包括该通道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通道结构和施工方法,能够减小施工对上部既有管线影响,实现微扰动施工,提高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防排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80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143445.5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通道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其沿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和拱梁;大管棚,其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顶部;初期支护,其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内侧;防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管道、外防水层、第一排水板和内防水层,排水管道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底部;初期支护的外侧设有外防水层,内侧设有第一排水板;第一排水板的内侧设有内防水层;第一排水板与排水管道连通;以及二次衬砌;还包括该通道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通道结构和施工方法,能够减小施工对上部既有管线影响,实现微扰动施工,提高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防排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5053217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215237.7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穿地下管线的地铁出入口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所有的该支撑装置沿着地铁出入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横梁和底梁,两个立柱分别设置于地铁出入口的左右两侧,横梁横跨于两个立柱的顶部,底梁横跨于两个立柱的底部;每个立柱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超前小导管,每个第一超前小导管自内至外向后倾斜;大管棚,设置于地铁出入口的顶部,且该大管棚穿设于每个横梁内;以及钢结构格构柱,每个支撑装置设有至少一个该钢结构格构柱,该钢结构格构柱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横梁与底梁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地铁出入口结构能够减少工程施工对密集敏感地下管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4366088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098355.9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的管线保护体系,包括基坑、隧道、地下管线和若干个阻隔桩,所述基坑和所述地下管线之间通过若干个所述阻隔桩进行分隔,所有的所述阻隔桩沿着所述地下管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隧道的地表设有地面加固层,所述隧道的顶部设有隧道加固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线保护体系对于基坑开挖和隧道开挖产生的双重破坏效应下的管线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阻隔桩在保护管线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同时,能为后续隧道开挖提供一个稳定区;阻隔桩、地面加固层和隧道加固层能够与地铁施工过程相契合,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保护,起到保护管线和稳定围岩的双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5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9562.7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砾石地层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砾石碎裂岩体地层盾构开挖的三维地层模型;获取砾石碎裂岩体参数,以获取砾石碎裂岩体参数的节理参数范围;根据砾石碎裂岩体参数和三维地层模型,获取盾构开挖面的安全系数;根据正交设计方案获取训练样本,根据均匀设计方案获取检验样本;对BFOA‑LSSVM耦合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砾石碎裂岩体参数与盾构开挖面的安全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获取可靠概率,对砾石地层盾构开挖稳定性的可靠度进行评估。本发明无需采用不连续介质的力学表达,即能够解决地层采用传统的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方法计算的误差大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25728.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方法与设备,旨在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设备,包括安装在盾构隧道底部轨道上的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的激光测距仪以及安装于盾构隧道壁面监测点管片上的反光片,所述移动小车能顺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移动小车上还设有带动所述激光测距仪沿着所述盾构隧道的周向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对所述激光测距仪的转动角度进行测量的角度测量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29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111625728.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方法与设备,旨在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设备,包括安装在盾构隧道底部轨道上的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移动小车上的激光测距仪以及安装于盾构隧道壁面监测点管片上的反光片,所述移动小车能顺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移动小车上还设有带动所述激光测距仪沿着所述盾构隧道的周向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对所述激光测距仪的转动角度进行测量的角度测量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1649.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20/10 , E21D9/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冻结加固岩土体弹塑性模型计算方法,通过构建以含水量和岩土体温度为输入,硬化参数和软化参数为输出的岩土体的样本库,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训练,进而获取硬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表达模型和软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表达模型;获取基于智能代理模型的岩土体的应力‑应变本构表达式;最后得到包括智能代理模型的岩土体的冷冻土层的弹塑性模型;结合岩土体的温度,获取冷冻盾构施工的地表位移沉降值,完成对盾构冻结加固岩土体弹塑性模型的计算。本发明较好的使用土体弹塑性力学,将冻结和融化的过程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反应盾构冻结加固岩土体的状态,描述土体冻融软化的特征,对于工程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1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31652.8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IPC: G06F30/13 , E21D9/06 , E21D9/00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因素的盾构施工穿越建筑物的变形预测方法,通过多个时刻获取的沉降数据、倾斜数据、施工掌子面与建筑物的距离、盾构施工参数数据和施工区域的地质信息数据,建立多因素矩阵,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来获取建筑物的沉降数据的预测值,实现基于多因素的盾构施工穿越建筑物的变形预测。本发明通过CNN与LSTM模型的结合,不仅能够对多因素特征进行关联,通过盾构施工与建筑物距离这一因素,将盾构施工的进度与建筑物变形的关联起来,这些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施工风险,还能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得沉降预测更加智能化、动态化和精细化。能够大幅提高盾构施工过程中对临近建筑物沉降的预测精度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3275961U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22473017.2
申请日:2020-10-31
Applicant: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测量盾构管片间裂缝宽度的装置,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折光板、蓄电池、用于将激光测距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终端的数据传输单元及支撑架;支撑架与盾构管片固定连接;激光测距传感器、数据传输单元、蓄电池设置于支撑架上,激光测距传感器、数据传输单元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数据传输单元之间电连接;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激光束的端口朝向远离折光板的一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的激光束所形成的直线与折光板的板面相垂直。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发射激光传播路径的变化,实时自动测量盾构管片间裂隙宽度,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