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焊接箱桁组合节段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842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202918.4

    申请日:2014-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焊接箱桁组合节段建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主梁按两节间长作为一个新型箱桁组合节段划分,制作组成节段的各单元件的板单元,将主桁下弦杆与下层桥面钢箱焊接、主桁上弦杆与上层桥面板焊接、将向联结系与主桁竖杆焊接、主桁竖杆和斜杆与主桁下、上弦杆焊接,形成新型箱桁组合节段;在预设的试装平台上对相邻新型箱桁组合节段进行试拼装,外表面进行防腐涂装。在架桥工地按照施工顺序将各新型全焊箱桁组合焊接到位。本发明将主梁设计成全焊接箱桁组合节段,吊装单元少、提高主梁的耐久性,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简化现场施工,提高作业效率,安装周期短;外形美观、耐久性好;本发明已成功应用于沪通铁路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工程。

    一种水平嵌入式锚碇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170565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010535396.5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平嵌入式锚碇基础,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锚体、嵌入墙、支墩、斜拉梁和锚室,由于嵌入墙设于锚体底面以下且水平嵌入在基岩之中,故可以为锚碇基础提供较大一部分抗滑承载力,与重力式锚碇基础相比,在满足相同抗滑承载力时,所需锚体重量更小;另外,锚体底部设有凸台以满足锚固系统对锚固空间的要求,可避免将锚体基底面整体下移而导致基坑开挖量增加;凸台底面设于海平面或地下水位线以上,可避免地下水浸入锚体之中影响锚固于锚体凸台中的主缆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因此,本申请不仅可以减小锚碇基础规模、节省材料用量、降低山体开挖量,还可以确保主缆锚固系统的耐久性。

    一种海洋防风型桥梁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187714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010743186.5

    申请日:2020-07-29

    Abstract: 一种海洋防风型桥梁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和和防风机构;支座主体包括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平面摩擦副和球面摩擦副,防风机构包括单向可变伸缩罩、横向防护板、限位板和连接板组成,两个单向可变伸缩罩分别设置在上座板的纵桥向两侧的下座板上,限位板设置在上座板与固定在上座板上的连接板之间,限位板和连接板之间设有用于单向可变伸缩罩纵向伸缩的间隙以及用于支座主体竖向与侧向转动的间隙,两个横向防护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座板的横桥向两侧表面上,横向防护板的下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对应下座板的侧面设置,并与下座板的侧面之间设有横向移动间隙。本支座的刚度大,能抵抗台风作用力,具有很好的防风能力。

    一种主索鞍顶推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20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900592.7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索鞍顶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包含主塔和主缆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施工操作空间、主缆抗滑移和主塔受力要求,模拟确定主索鞍安装时的预偏量;根据模拟计算获得的主索鞍安装时的预偏量,安装主索鞍和主缆,并随桥梁的施工逐步顶推主索鞍;建立包括主塔、主缆、吊索和主梁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步骤,确定最后一次顶推主索鞍时的工况及其对应的最后一次顶推位移量;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在成桥前顶推主索鞍到位。本发明通过改变空缆时主索鞍预偏量的确定原则,降低了主索鞍的偏移量,避免主索鞍偏移过大造成主缆与主索鞍底的构件发生空间干涉;通过提前主索鞍的顶推到位时机,降低了主索鞍的顶推难度,提高其作业效率。

    一种桥梁荷载效应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86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72613.X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荷载效应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墩梁自由模型和墩梁限位模型,墩梁限位模型中设置将墩梁连接的墩梁限位装置;获取墩梁自由模型中设定控制单元的最不利内力或变形对应的荷载集度及分布情况,并同时获取墩梁节点对应的相对位移;根据相对位移,确定墩梁限位装置与相对位移对应的适应性温度荷载;基于墩梁限位模型,计算所述适应性温度荷载和最不利内力或变形对应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间隙单元,进行非线性计算不满足叠加原理,需要对各时间步间隙单元状态进行多次迭代计算和判别,导致计算量大效率低,且容易出现不收敛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