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洞智慧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583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35548.3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洞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洞智慧通风节能控制系统,包括集中控制系统、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和风阀控制柜,所述隧道环境监测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控制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分别与集中控制系统连接。本方案主要由隧道环境监控系统、列车探测系统、射流风机一体化安全监控柜、射流风机启动控制柜、轴流风机一体化监控柜、风阀控制柜和集中控制系统组成,可以突破传统隧道通风模式,通过气体探测、列车位置探测、隧道风速风向探测等手段,有效利用隧道风及列车运行的动能。

    内置格构立柱的竖井主体结构及其逆作式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3645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506295.4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置格构立柱的竖井主体结构及其逆作式构建方法。常规竖井逆作法附加工程较多,破坏主体结构外周的防水系统。本发明包括竖井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插入比;竖井围护结构内圈为主体侧墙,主体侧墙内的竖井中设置有互相垂直的、多层水平的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对应每层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平面设置有中板,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相交处设置有井内框架立柱;主体侧墙内设置有一并浇筑的侧墙格构柱,井内横梁和井内纵梁位置处设置有一并浇筑的井内格构柱。本发明型式简明,受力合理,实施性强且易于实施,可满足竖井逆作法的实施要求,又真正实现了在逆作法前提下竖井主体结构外周防水卷材的无损全包敷设,提高了竖井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砂质黄土地层的隧道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44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004851.4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砂质黄土地层的隧道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预支结构包括隧道围岩预支护结构和开挖台阶土的预支护结构;隧道围岩预支护结构包括上、中台阶拱部设置的水平旋喷桩体系,中台阶拱脚设置的斜向旋喷桩体系、下台阶边墙设置的斜向中导管体系、隧道仰拱底部设置的基底旋喷桩体系;开挖土体预支护结构包括上台阶超前水平小导管体系、中台阶和下台阶的竖向小导管体系。本发明施工方法中,中、下台阶采用预留矩形核心土和于竖向小导管背后紧贴设置木质插板防护的开挖方法。本发明采用的组合支护方式,可充分预加固隧道围岩土体及开挖范围内土体,有效降低砂质黄土地层隧道开挖风险,保证施工安全及进度。

    高速列车穿越隧道的微气压波消散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380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301529.9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列车穿越隧道的微气压波消散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部件和喇叭;传感器位于隧道进口,列车经过时被触发,用来记录列车经过进口的时间并向喇叭传送信号;检测部件位于隧道出口,用来检测微气压波的频率、振幅、相位,同时记录检测到微气压波的时间,并将数据传送给喇叭;喇叭位于隧道出口,根据传感器和检测部件发送的数据,发出相应的声波抵消微气压波。本发明利用主动发出声波的方式,在传播路径上消散微气压波,不需要改变隧道原有结构,施工及设计更加简便。

    桥隧路一体化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708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78730.2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隧路一体化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结构位于沟谷两侧的隧道洞口之间,包括箱形桥明洞,箱形桥明洞到两侧洞口之间依次设置路基明洞和隧道明洞,接入隧道洞口,箱形桥明洞和两侧的路基明洞和隧道明洞形成桥隧路一体化明洞结构。本发明的桥隧路一体化明洞结构,形式简约,节省投资,安全防护性强。以箱涵代替桥梁设置可节约投资并实现正常过水、泄洪等功能;路、桥上扣设缓冲孔明洞能实现洞口整个明线工程的边仰坡不良地质灾害防护和减缓洞口空气动力压缩波压力,提高旅客舒适度;先“涵”后“路”再“隧”的施工顺序可最大限度保障施工期安全并提高功效。

    盾构进出洞接口处理结构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91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74335.6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进出洞接口处理结构及其方法,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内进行盾构始发与接收会存在一定的工程风险,自盾构隧道的内轮廓起环周向外,于管片衬砌和基坑内衬范围内构建后浇外包环梁,代替传统的内置环梁结构。本发明为了尽量少的扰动进出洞接口处及周边,尽量少的拆除接口处已拼装的管片,采用设置“外包环梁”的形式,充分发挥既有拼装管片以及背后注浆的承载和密封能力,利用已经平衡稳定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外包环梁”,辅助进一步的收口及接口密封处理,确保盾构进出洞处的结构安全与防水可靠。

    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的框架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766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355113.9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的框架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适用于顺筑或逆作法,先期施做各层水平的框架梁,后期分层浇筑各层梁间竖向的框架柱,框架梁底部设置有梁体下凸结构,与框架柱通过钢筋绑扎在一起后实现结构浇筑连接;结构浇筑完成后,在框架柱顶端形成自下而上渐变扩大的端头,后期将对应框架柱柱体范围以外的结构凿除。本发明在框架梁设下凸,框架柱顶端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通过架设框架柱的模板,顶端将框架梁下凸部分包围,框架立柱浇筑过程中通过混凝土液位高差形成一定的压力差,确保后浇的框架柱与先期的框架梁形成结构密贴,确保结构受力良好传递,形成可靠的节点结构,在抗剪、抗震、整体刚度等方面性能明显提升。

    一种适用于海湾吹填作业区的地铁车站筑堰明挖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6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469743.X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适用于海湾吹填作业区的地铁车站筑堰明挖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吹填造岛的同时同步进行地铁工程建设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实现造岛作业与地铁施工的同步进行。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架设一处贝雷梁钢便桥,连通陆地与砂袋围堰;步骤二:吹填区域内修筑一环闭合的I型黏土围堰形成地铁车站明挖区域;修筑II型黏土围堰连接砂袋围堰及I型黏土围堰;围堰顶部设置混凝土路面作为为施工车辆施工便道;步骤三: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整平场地,打设基坑围护桩,施工冠梁,施工混凝土支撑,基坑开挖,开挖完成后施作地铁车站,最后回填覆土。

    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

    公开(公告)号:CN115638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72335.7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目前铁路上的隧道排水盲管都是波纹状圆形盲管,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小,弯折困难,导致设排水盲管的地方防水板与围岩贴合差。本发明盲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两个平铺段平行,两个弧形贴合段分别设于两个平铺段之间;盲管本体采用三面开孔,靠近流水面的平铺段不设渗水孔,盲管外侧上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采用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编织而成。本发明盲管整体呈扁状,更好地与围岩、防水板贴合,增加了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进而可减少浇筑混凝土后的空洞,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