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65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52566.0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铝合金原料进行熔炼,得到熔融铝合金;将熔融铝合金进行半连续铸造,得到铝合金铸锭;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均热处理,得到均匀化的铝合金铸锭;将均匀化的铝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得到热轧铝材;将热轧铝材进行一次冷轧,得到第一冷轧铝材;将第一冷轧铝材进行中间退火,得到第一退火铝材;将第一退火铝材进行二次冷轧,得到第二冷轧铝材;将第二冷轧铝材进行最终退火,得到最终退火铝材;将最终退火铝材进行辊矫矫直,得到铝合金板带材。本发明通过包括一次冷轧、较低温度的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最终退火和辊矫矫直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铝合金板带材在冲压后能够形成无表面条纹缺陷的优异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2653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52566.0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铝合金原料进行熔炼,得到熔融铝合金;将熔融铝合金进行半连续铸造,得到铝合金铸锭;将铝合金铸锭进行均热处理,得到均匀化的铝合金铸锭;将均匀化的铝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得到热轧铝材;将热轧铝材进行一次冷轧,得到第一冷轧铝材;将第一冷轧铝材进行中间退火,得到第一退火铝材;将第一退火铝材进行二次冷轧,得到第二冷轧铝材;将第二冷轧铝材进行最终退火,得到最终退火铝材;将最终退火铝材进行辊矫矫直,得到铝合金板带材。本发明通过包括一次冷轧、较低温度的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最终退火和辊矫矫直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铝合金板带材在冲压后能够形成无表面条纹缺陷的优异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800298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427043.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3K35/28 , B23K35/40 , B23K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6XXX系铝合金挤压型材熔化焊的铝合金焊丝,按质量百分含量计,铝合金焊丝的成分包括:0~0.2%的Si、0~0.2%的Fe、0~0.05%的Cu、0.2~0.3%的Mn、5.8~6.8%的Mg、0~0.04%的Ti、0.1~0.12%的Zr、0.25~0.35%的Sc,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不可避免的杂质<0.05%,总杂质<0.15%。本发明铝合金焊丝具有特定的铝合金成分配比,并且同时包含Sc、Zr,可有效细化焊缝组织,应用于6XXX系铝合金挤压型材熔化焊时,可以有效减少焊缝液化裂纹倾向,提高焊缝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58185.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板的制备方法、焊接方法及通过其获得的焊接接头。该方法包括:将铝合金板的原料进行熔铸处理,得到铸锭;将铸锭进行铣面处理,然后将铣面处理后的铸锭进行一体化均火处理,一体化均火处理包括将铣面处理后的铸锭以25~35℃/h的速度升温至380~420℃,然后以10~16℃/h的速度升温至530~550℃的目标温度,在到达目标温度后保温12~24h;以及将一体化均火处理后的铸锭进行热轧处理,得到铝合金板,热轧处理的开轧温度为520~540℃,热轧道次为20~25道次,终轧温度为320~340℃。通过本发明可以简化材料制备流程并且使制备的铝合金板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70188.6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型材拉弯成形的工艺方法,包括:采用位移控制加载方式的拉弯工艺方法,建立型材的拉弯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对型材进行拉弯成形的有限元仿真,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型材的回弹量的影响,并确定型材的拉弯工艺参数,并计算出型材拉弯后的回弹最大距离H1,型材回弹后的内型面与弯曲样板模具之间的间隙为h,判断是否满足H1≤h;根据型材的拉弯工艺参数,对型材进行拉弯试验;对拉弯试验完成后的型材的回弹最大距离H2进行测量,并判断是否满足H2≤h,若H2≤h,则满足型材拉弯成形的精度要求,若H2>h,则不满足型材拉弯成形的精度要求,需重新确定型材的拉弯工艺参数。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型材拉弯成形的工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9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20724.2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气铝合金气化器,包括壳体、连接部和两个封板,壳体的两端具有焊接坡口;两个封板分别与壳体的两端焊接,两个封板分别封堵壳体的两端;连接部包括套管和盘管接头,套管穿设在封板上,且套管和封板密封连接,盘管接头位于壳体内,盘管接头的一端穿入套管并和套管密封连接;连接部为两个,两个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封板连接;壳体、封板和套管为铝合金材质,盘管接头为钢材质。两个封板焊接在壳体的两端,壳体的两端具有焊接坡口,使得两个封板和壳体的焊接密封性更好。两个封板和壳体的两端密封焊接,套管和盘管接头密封连接,保证了天然气铝合金气化器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3129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19903.3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本构方程参数标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进行参数标定时,既选取了同一应变率下的若干个真实应力‑真实塑性应变的实验值,同时又选取了多应变率的真实应力‑真实塑性应变的实验值,既保证了单一应变率下真实应力‑真实塑性应变的拟合效果,同时又兼顾了多应变率的真实应力‑真实塑性应变的拟合效果,实现了多应变率Johnson‑Cook材料本构方程参数的统一标定。本发明解决了材料应变率发生变化时难以对Johnson‑Cook材料本构方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35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60759.5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舱骨架结构总成。机舱骨架结构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骨架结构总成和右骨架结构总成,左骨架结构总成和右骨架结构总成两者中的其中之一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前纵梁,前纵梁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并朝向远离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横梁,横梁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并朝向远离连接件的方向延伸,左骨架结构总成和右骨架结构总成通过横梁连接;门槛安装组件,门槛安装组件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并朝向远离连接件的方向延伸,门槛安装组件用于安装A柱和门槛梁。发明提供的机舱骨架结构总成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机舱骨架结构总成存在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326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86573.7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型材防撞梁结构,包括横梁(1)、两个吸能盒、两个连接机构,两个吸能盒位于横梁(1)两端的底面;横梁(1)包括上弧形板(3)和下弧形板(4),上弧形板(3)和下弧形板(4)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板(5)一体挤压成型;吸能盒包括多个竖板(6),每个竖板(6)的一端均与下弧形板(4)的一侧一体挤压成型;上弧形板(3)、下弧形板(4)、多个连接板(5)、多个竖板(6)均一体挤压成型;连接机构包括顶板(2)和两个底板(7),每个底板(7)的一端均与顶板(2)的同一侧一体挤压成型,两个底板(7)互相平行,两个底板(7)与吸能盒的两侧连接。本发明将横梁与吸能盒集成为一个零件,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849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34039.0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5D6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液化天然气储气瓶的底座结构,包括:立板总成(1)、下底架总成(2)及支架总成(3);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板总成(1)顶端用于盛放储气瓶,每个立板总成(1)分别通过一个下底架总成(2)进行固定支撑;两个立板总成(1)之间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架总成(3),且所述支架总成(3)与立板总成(1)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连接头(1‑1)进行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支架总成(3)与下底架总成(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接头(2‑1)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对于液化天然气储气瓶的支撑强度,增强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缓冲性能,进一步减少了储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