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36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80029096.4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1755 , B60T8/17 , B60W3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00 , B60T8/1706 , B60T8/1755 , B60T8/246 , B60W10/184 , B60W30/18109 , B60W30/18145 , B60W2540/18 , B62D61/00 , B62D61/02 , B62D61/04 , B62D61/06
Abstract: 一种控制车辆的运动的系统,该车辆具有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前部的单个前轮12F以及在比该前轮12F靠后的位置处分别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左右的左轮14ML和右轮14MR,为了控制对前轮12F、左轮4ML、右轮14MR的各车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而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被构成为:在车辆的朝向由于左轮和右轮中的至少一者的滑移而向特定方向变化或者可能向特定方向变化的状况下使车辆制动时,执行用于应对由滑移引起的车辆朝向的变化的控制,使得即使制动操作部件被进行了相同的操作的情况下前轮12F的制动力的大小也依据前轮的转向方向而不同。由此,能够不助长由滑移引起的车辆朝向的变化或者有效地抑制这种变化,从而能够提高车轮特殊配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61030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680001236.0
申请日:2006-05-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步骤S11中电子控制单元输入车身的横偏角β。接着,在步骤S13,该单元在使用车身横偏角β的同时计算用于降低由于车身横偏角β而在车辆中产生横向力的动态零点。接着,在步骤S14中,单元计算转向角δa,δa由动态零点δo和由转向角传感器检测的转向角δ之间的差表示。接着,在步骤S15中,单元计算具有与转向角δa具有预定关系的反作用扭矩Tz。随后,在步骤S16中,单元驱动和控制电动机产生所计算的反作用扭矩Tz。因而,单元向适合的转向盘转动方向引导驾驶员。
-
公开(公告)号:CN101466587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0780022200.5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沼丰
IPC: B62D6/00
Abstract: 电子控制单元(36)从每个传感器(S11)接收检测值,并使用所接收的检测值确定表示驾驶员对转向特性的熟悉程度的熟悉程度系数(Nk_0)(S12)。当该系数(Nk_0)具有接近“0”的值时,将期望实际转向角(δd)计算为较小的值,并且当该系数(Nk_0)具有接近“1”的值时,将期望实际转向角(δd)计算为较大的值(S16)。当该系数(Nk_0)具有接近“0”的值时,将实际转向致动器(21)的时间常数(τ)设定为较大的值,并且当该系数(Nk_0)具有接近“1”的值时,将时间常数(τ)设定为较小的值(S17)。基于该系数(Nk_0)确定反作用转矩(Tz)(S18)。
-
公开(公告)号:CN1210178C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97198296.1
申请日:1997-09-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42 , B60T8/3275 , B60T8/341 , B60T8/363 , B60T8/365 , B60T8/4872 , B60T8/4881 , B60T13/168 , B60T13/565 , B60T13/686 , B60T13/72
Abstract: 一个泵(16)的输出侧经由一个辅助通路(20)连接于一个主通路(18)上,该主通路把制动总泵(14)与制动分泵(10)彼此连接,而且在主通路(18)的主通路(18)和辅助通路(20)的连接点与制动总泵(14)之间的部位上设置了一个压力调节阀(22),该压力调节阀适于当泵(16)的输出压力倾向于高于关于制动总泵液体压力的设定值时,允许工作液体从泵(16)向制动总泵(14)泄漏。在制动操作期间并且当需要在制动分泵(10)中产生比制动总泵液体压力更高的压力时,该泵(16)被启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674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62293.0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 B62D7/15 , B60G17/0195 , B60G17/08 , B60T8/1755 , B60W3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6/003 , B60G17/0195 , B60G17/08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4 , B60G2400/39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T8/17554 , B60T2230/03 , B60W30/04 , B62D7/159
Abstract: 使控制车辆的运动的系统构成为:当由车身上产生的前后方向的加速度(Gx)和车宽方向的加速度(Gy)合成后的车身加速度(G*)进入到高翻倒可能性范围的情况下,降低车辆发生翻倒的可能性来使车辆运动,其中,所述车辆具有被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前方侧的单个前轮和在该前轮的后方侧被分别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左右的左轮和右轮,所述高翻倒可能性范围被确定为车辆发生翻倒的可能性高的范围并且根据该车身加速度的朝向而具有大小不同的阈值。具体地说,被构成为:以成为高翻倒可能性范围外的方式来确定目标车身加速度(G’),基于该确定的目标加速度在车宽方向上的分量(Gy’)来控制转向轮的转向量,并基于该目标加速度在前后方向上的分量(Gx’)来控制提供给车辆的制动力,由此对转向轮的转向量和提供给车辆的制动力的每个进行限制,以使车身加速度处于高翻倒可能性范围外。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36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9096.4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1755 , B60T8/1764 , B60W10/184 , B60W10/20 , B60W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00 , B60T8/1706 , B60T8/1755 , B60T8/246 , B60W10/184 , B60W30/18109 , B60W30/18145 , B60W2540/18 , B62D61/00 , B62D61/02 , B62D61/04 , B62D61/06
Abstract: 一种控制车辆的运动的系统,该车辆具有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前部的单个前轮12F以及在比该前轮12F靠后的位置处分别配置在车辆自身的左右的左轮14ML和右轮14MR,为了控制对前轮12F、左轮4ML、右轮14MR的各车轮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而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被构成为:在车辆的朝向由于左轮和右轮中的至少一者的滑移而向特定方向变化或者可能向特定方向变化的状况下使车辆制动时,执行用于应对由滑移引起的车辆朝向的变化的控制,使得即使制动操作部件被进行了相同的操作的情况下前轮12F的制动力的大小也依据前轮的转向方向而不同。由此,能够不助长由滑移引起的车辆朝向的变化或者有效地抑制这种变化,从而能够提高车轮特殊配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509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0980161990.4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00 , B60T8/17 , B60T8/17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885 , B60T1/06 , B60T8/267 , B60T8/3225 , B60T8/3255 , B60T8/346 , B60T13/741 , B60T2270/402 , B62D61/04
Abstract: 在包括两个制动管路的制动系统中,当一个制动管路失效时,能够在不产生横摆力矩的情况下输出正常时1/2的制动力。前轮(16)、后轮(18)、左侧车轮(12)、右侧车轮(14)以位于菱形顶点处的状态进行配置。通过前轮(16)和后轮(18)的制动缸(54)、加压室(50)等构成第一制动管路(70),通过左侧车轮(12)和右侧车轮(14)的制动缸(54)、加压室(52)等构成第二制动管路(72)。此外,由于左侧车轮(12)和右侧车轮(14)的接地力之和(f2)等于前轮(16)和后轮(18)的接地力之和(f1+f3),因而第一和第二制动管路(70、72)各自能够输出的的最大制动力相同{(f1+f3)·μ=f2·μ}。其结果是,当一个制动管路失效时,能够在不产生横摆力矩的情况输出两管路正常时1/2的制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400562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0780008399.6
申请日:2007-02-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沼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具有可互相独立地操作的一对操作构件,其中,基于一对操作构件中每个操作构件的操作量来确定车轮的目标转向量和使一对操作构件中的每个操作构件回复到其基准位置的回复力。使至少转向增益或回复力增益可根据各种参数改变。转向增益是在确定目标车轮转向量时为一对操作构件中的每个操作构件设定的增益,回复力增益是在确定回复力时为一对操作构件中的每个操作构件设定的增益。根据此系统,可以较自由地设定系统的转向特性。例如,在使转向增益可根据操作构件的操作角δ改变时,可根据操作位置来改变确定目标转向量时每个操作构件的操作的贡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486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680001236.0
申请日:2006-05-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步骤S11中电子控制单元输入车身的横偏角β。接着,在步骤S13,该单元在使用车身横偏角β的同时计算用于降低由于车身横偏角β而在车辆中产生横向力的动态零点。接着,在步骤S14中,单元计算转向角δa,δa由动态零点δo和由转向角传感器检测的转向角δ之间的差表示。接着,在步骤S15中,单元计算具有与转向角δa具有预定关系的反作用扭矩Tz。随后,在步骤S16中,单元驱动和控制电动机产生所计算的反作用扭矩Tz。因而,单元向适合的转向盘转动方向引导驾驶员。
-
公开(公告)号:CN1231638A
公开(公告)日:1999-10-13
申请号:CN97198296.1
申请日:1997-09-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1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42 , B60T8/3275 , B60T8/341 , B60T8/363 , B60T8/365 , B60T8/4872 , B60T8/4881 , B60T13/168 , B60T13/565 , B60T13/686 , B60T13/72
Abstract: 一个泵(16)的输出侧经由一个辅助通路(20)连接于一个主通路(18)上,该主通路把制动总泵(14)与制动分泵(10)彼此连接,而且在主通路(18)的主通路(18)和辅助通路(20)的连接点与制动总泵(14)之间的部位上设置了一个压力调节阀(22),该压力调节阀适于当泵(16)的输出压力倾向于高于关于制动总泵液体压力的设定值时,允许工作液体从泵(16)向制动总泵(14)泄漏。在制动操作期间并且当需要在制动分泵(10)中产生比制动总泵液体压力更高的压力时,该泵(16)被启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