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545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42588.2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N3/20 , G01N3/02 , G01M13/021 ,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弯曲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齿轮试验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能对不同中心距齿轮组的弯曲强度测试、模拟齿轮真实受载特性时不准确、载荷施加位置不精确的问题。本发明的齿轮弯曲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安装平台、配对齿轮座、配对齿轮轴、试验齿轮座和试验齿轮轴;配对齿轮座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平台上,配对齿轮轴设置于配对齿轮座上;试验齿轮座的底端固定设置于安装平台上,试验齿轮轴设置于试验齿轮座上;配对齿轮轴包括成角度设置的配对齿轮座键槽和配对齿轮键槽;配对齿轮与配对齿轮键槽配对连接设置;配对齿轮座键槽与配对齿轮座配对连接设置;试验齿轮轴设置试验齿轮键槽,与试验齿轮配对连接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9913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5551.0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变姿态多栖智能车的角模块,属于移动智能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车环境适应性差,移动效率低且功率消耗大,功能扩展性较差的问题,包括:轮毂驱动电机总成、偏心电机总成、转向电机总成和姿态转换电机总成,其中,轮毂驱动电机总成包括:轮圈、轮毂、桨片、轮毂驱动电机和偏心盘;偏心电机总成包括:偏心旋转平台、偏心电机和偏心电机壳;转向电机总成包括:转向旋转平台、转向电机和转向电机壳;姿态调整电机总成包括:姿态调整旋转平台和姿态调整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8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08497.1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G7/00 , B60G11/27 , B60G11/28 , B60G17/019 , B62D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控角驱动电控悬架系统,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控角驱动电控悬架系统,其针对集成式角驱动模块的布置空间约束,以及复杂工况性能要求进行硬点坐标优化,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承载力强的优点,同时可通过电子信号实现悬架高度调节以及悬架减震器阻尼调节,实现线控角驱动底盘整车机动性和通过性的提升。本发明的线控角驱动电控悬架系统包括托架总成和悬架子系统;悬架子系统安装于托架总成;托架总成包括托架顶部件、托架中部件和托架底部件;悬架子系统分别与托架顶部件、托架中部件和托架底部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876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66205.1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底盘分布式驱动车辆的稳定控制系统及方法,线控底盘分布式驱动车辆的稳定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层,包括车辆传感器,CAN通信和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收集参数信息;上层控制器模块,包括目标横摆角速度、目标侧偏角、目标侧倾角计算模块和基于MPC的附加横摆力矩与侧倾力矩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车辆转向时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与侧倾力矩;下层控制器模块,包括轮毂扭矩优化分配器和主动悬架力优化分配器,用于将上层控制器模块计算出的附加横摆力矩与侧倾力矩分配给执行机构;执行器层,包括四个轮毂电机和四个主动悬架,执行下层控制器模块的力矩分配目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控底盘分布式驱动汽车稳定性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03800.3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82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输入多通道并行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在待诊断轴承的外壳安装振动传感器,记录所述待诊断轴承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时间序列,作为原始振动信号;对所述原始振动信号进行交叠截取,获取样本信号;对所述样本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时域振动波形特征、统计参量特征和时频域图像特征,构建融合抽象特征数据集;基于所述融合抽象特征数据集,将待测试轴承的融合抽象特征输入多输入多通道并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待测试轴承的故障类别;本发明能够提高轴承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986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66781.5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动汽车能量利用轨迹规划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变场景的混动汽车能量利用轨迹规划方法。包括:设定驾驶行程路线并识别驾驶场景,按充电优先级对最小道路单元进行充放电属性标记;获得驾驶行程路线的全局电池SoC状态序列;通过ADAS V2地图信息实时预测电池SoC状态变化轨迹;基于摄像头与雷达感知信息,确定混动汽车工作模式;确定全局电池SoC状态序列的有效性,若有效,则继续沿用;若无效,则基于时变场景重新生成全局电池SoC状态序列。本发明通过不同信息感知方式综合利用未来驾驶场景信息,分层分道路节点对混动汽车能量利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能够为混动系统工作模式和功率分配选择提供新的信息决策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28854.4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无动力换挡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换挡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获取车辆的运行参数;若当前扭矩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当前速度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车辆进入无动力升档工况;其中,当车辆进入无动力升档工况时,通过控制泄油离合器的当前压力值变化对当前转速进行调整,以完成换挡;若发动机当前扭矩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当前速度低于预设的第三阈值,则控制车辆进入无动力降档工况;其中,当车辆进入无动力降档工况时,通过控制结合离合器的当前压力值变化对当前转速进行调整,以完成换挡。本申请通过切换控制泄油离合器和结合离合器的闭环控制状态,提高了输入轴转速调整的速率、换挡成功率以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04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6571.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F16H3/46 , F16H57/023 , F16H57/10 , F16H57/08 , F16H61/04 , F16H48/22 , F16H48/38 , F16D65/14 , F16D1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农用机械的动力传动装置,属于动力传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不能很好的在换挡过程中保证动力不中断问题。本发明通过控制换挡离合器和换挡制动器,实现了变速器高低速功能快速切换,换挡过程车速平稳无冲击,并能够保证换挡过程无动力中断;通过驻车制动器,实现了变速器在驻车工况下的安全驻车功能,提高了车辆驻车安全性;通过行车制动器,实现了农业机械在工作/停车工况切换时的快速停车,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72619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49969.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0W30/182 , B60W20/00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模式决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场景与风格的混动汽车驾驶模式决策方法。该决策方法首先构建驾驶场景与驾驶风格和驾驶模式的关联模型;然后,获取驾驶行程信息,确定驾驶风格量化识别模型,并确定混动汽车的驱动模式和制动模式;利用全局能量管理算法确定不同驾驶场景和驾驶风格下的电量利用模式;训练驾驶场景与驾驶风格和驾驶模式的关联模型;最后,实现自适应场景与风格的混动汽车驾驶模式智能决策和迁移学习。本发明的决策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驾驶模式的自适应决策,充分发挥不同驾驶模式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优势,而且能够真正实现千人千车千面的目标功能,有效提升驾乘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08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691789.9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的训练样本预处理方法,属于驾驶风格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驾驶员在出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驾驶事件直接作为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的训练样本;首先将驾驶员驾驶风格类别标签直接作为驾驶事件类别标签,然后采用标签降噪方法检测并去除本身与标签不匹配的样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训练出的驾驶风格识别模型性能差、识别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