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可视化评估和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073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10511.9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刀具磨损检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可视化评估和预测方法。包括:(a)将盾构刀具使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记录各阶段的地质情况,建立各阶段结束时的三维模型,将两个相邻阶段的刀具模型对比获得刀具磨损量;(b)选取不同类型刀具和不同径距的同种刀具,获得不同地质情况下对应的刀具磨损量,形成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地质情况和刀具磨损量的数据库和预测模型;(c)确定待预测的盾构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和待掘进地质环境,并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获得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实现刀具磨损的可视化评估和预测。通过本发明,实现刀具相应地质情况下,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的精准计算,耗时短,应用范围广。

    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评估和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073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0410511.9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刀具磨损检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评估和预测方法。包括:(a)将盾构刀具使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记录各阶段的地质情况,建立各阶段结束时的三维模型,将两个相邻阶段的刀具模型对比获得刀具磨损量;(b)选取不同类型刀具和不同径距的同种刀具,获得不同地质情况下对应的刀具磨损量,形成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地质情况和刀具磨损量的数据库和预测模型;(c)确定待预测的盾构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和待掘进地质环境,并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获得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实现刀具磨损的评估和预测。通过本发明,实现刀具相应地质情况下,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的精准计算,耗时短,应用范围广。

    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574897.4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于孔洞处打设于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第一管节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于孔洞处对应第一管节向下打设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在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及设于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钢管片与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钢管片对应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本申请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盾构推进系统压力闭环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287400.X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推进系统压力闭环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推进系统的总顶推力、水平合力矩以及垂直合力矩;建立全局坐标系,并计算总顶推力力矩点的力矩夹角;利用力矩夹角除以两千斤顶的圆心角得到对应的千斤顶;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局部坐标系,让局部坐标系的y轴负半轴穿过所得到的对应的千斤顶的中心,将x轴对应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减压区,将x轴对应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增压区;利用垂直合力矩计算得出对应增压区和减压区的顶力增量;利用顶力增量与总顶推力计算得出对应的千斤顶的目标顶力。本发明根据水平合力矩和垂直合力矩实时调整推进系统的增压区及减压区,从而实现推进系统压力的精准控制。

    适用于极浅覆土上跨结构的永临合一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6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11639.X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极浅覆土上跨结构的永临合一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承载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底面的底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侧面的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底部承载结构和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相交处的至少两个节点结构以及用于现浇在所有该侧部承载结构的顶部之间的顶板结构,其中:该底部承载结构上沿横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侧部承载结构上沿竖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节点结构的内部形成有张拉作业空间。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跨既有结构且无法采用顶管法或盾构法施工的极浅覆土工况地下结构建造难题,同时规避常规明挖法施工因土体卸载造成下方既有结构产生较大变形的风险,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显著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