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1073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10511.9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刀具磨损检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可视化评估和预测方法。包括:(a)将盾构刀具使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记录各阶段的地质情况,建立各阶段结束时的三维模型,将两个相邻阶段的刀具模型对比获得刀具磨损量;(b)选取不同类型刀具和不同径距的同种刀具,获得不同地质情况下对应的刀具磨损量,形成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地质情况和刀具磨损量的数据库和预测模型;(c)确定待预测的盾构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和待掘进地质环境,并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获得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实现刀具磨损的可视化评估和预测。通过本发明,实现刀具相应地质情况下,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的精准计算,耗时短,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71073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0410511.9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刀具磨损检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评估和预测方法。包括:(a)将盾构刀具使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记录各阶段的地质情况,建立各阶段结束时的三维模型,将两个相邻阶段的刀具模型对比获得刀具磨损量;(b)选取不同类型刀具和不同径距的同种刀具,获得不同地质情况下对应的刀具磨损量,形成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地质情况和刀具磨损量的数据库和预测模型;(c)确定待预测的盾构刀具类型、刀具径距和待掘进地质环境,并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获得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实现刀具磨损的评估和预测。通过本发明,实现刀具相应地质情况下,刀具磨损面各点磨损量的精准计算,耗时短,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69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286445.5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推拼同步中基于同块同压的压力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盾构推拼同步的过程中,获取推进系统的目标总推力、目标水平合力矩以及目标垂直合力矩;建立管片端三维坐标系;将获取的合力矩换算到管片端三维坐标系下,得到对应的分配水平合力矩及分配垂直合力矩;根据所述目标总推力、所述分配水平合力矩以及所述分配垂直合力矩计算得出每一管片块的顶推力;根据每一管片块处的油缸数量将对应的顶推力进行平均分配。本发明可计算出各个油缸的顶推力,且能够确保每一管片块处的油缸的顶推力均匀分配,确保盾构推拼同步过程中的管片受力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574897.4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与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地下空间的底板上的孔洞;于孔洞处打设于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内的第一管节,在第一管节向土体内打入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第一管节内部形成有第一连通空间;于孔洞处对应第一管节向下打设第二管节,第二管节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连通空间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空间,在第一管节下压的过程中挖除第一管节内的土体;及设于盾构隧道的顶部并与孔洞的位置相对应的钢管片,钢管片与第一管节固定连接,且钢管片对应第一连通空间开设有连通口,通过连通口使得第一连通空间与盾构隧道相连通。本申请解决了低净空、狭小既有地下空间与盾构隧道之间无法施工连通结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287400.X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推进系统压力闭环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推进系统的总顶推力、水平合力矩以及垂直合力矩;建立全局坐标系,并计算总顶推力力矩点的力矩夹角;利用力矩夹角除以两千斤顶的圆心角得到对应的千斤顶;在全局坐标系中建立局部坐标系,让局部坐标系的y轴负半轴穿过所得到的对应的千斤顶的中心,将x轴对应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减压区,将x轴对应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增压区;利用垂直合力矩计算得出对应增压区和减压区的顶力增量;利用顶力增量与总顶推力计算得出对应的千斤顶的目标顶力。本发明根据水平合力矩和垂直合力矩实时调整推进系统的增压区及减压区,从而实现推进系统压力的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466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26548.1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非闭合束合管幕对既有地铁车站向下加层的扩建方法,包括于既有地铁车站的两侧设置始发井和接收井;于既有地铁车站下方打设非闭合束合管幕;于管幕内施工预支撑加固体;通过冻结管幕和既有地铁车站的底部之间的土体以形成冻结垫层;于管幕的顶部外侧施工止水加固件;开挖预支撑加固体与既有地铁车站的底部之间的土体;于既有地铁车站的底部浇筑形成逆作顶梁兼做顶部管幕传力牛腿;开挖预支撑加固体与管幕的底部之间的土体并拆除预支撑加固体;于施工空间内施工换乘通道结构。本发明解决了老车站向下加层扩建改造采用现有盾构法或矿山法穿越施工存在难以实现站台换乘或加固方量大、施工扰动大、施工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81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60023.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机械化沉井水下挖掘机器人作业过程追溯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水下挖掘机器人作业过程的施工数据作为历史数据;对所述历史数据进行解析并按照时间轴的顺序进行排列以得到排序数据;获取水下挖掘机器人模型、十字梁模型以及刃脚环模型,根据所述排序数据实时构建土体模型,对实时构建的土体模型、刃脚环模型、十字梁模型以及水下挖机器人模型进行三维场景构建,进而得到可播放的三维动画;通过播放器对所述三维动画进行播放,实现了水下挖掘机器人作业过程的追溯。本发明通过数字孪生建立三维场景和二维场景,便于施工人员直观、高效的进行复盘。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3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20981.3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深度视觉的管片拼装目标位置的位姿获取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无人机上安装的深度视觉传感器扫描待安装位置关联的相关管片;基于无人机的局部坐标系,获取深度视觉传感器扫描范围内的所有点云数据并提取边线;设定待拼装管片的目标位置对应的三个点,并确定与已安装管片上三个边线端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将目标位置对应三个点的柱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通过目标位置对应的三个点的直角坐标计算待拼装管片目标位置的目标姿态矩阵;计算待拼装管片目标位置的坐标;计算待拼装管片目标位置的位姿矩阵。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盾构机内部有限空间环境下待拼装管片目标拼装位置精准获取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11639.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29/00 , E02D29/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极浅覆土上跨结构的永临合一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承载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底面的底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侧面的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底部承载结构和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相交处的至少两个节点结构以及用于现浇在所有该侧部承载结构的顶部之间的顶板结构,其中:该底部承载结构上沿横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侧部承载结构上沿竖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节点结构的内部形成有张拉作业空间。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跨既有结构且无法采用顶管法或盾构法施工的极浅覆土工况地下结构建造难题,同时规避常规明挖法施工因土体卸载造成下方既有结构产生较大变形的风险,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显著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87628.7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盾构区间长距离多段急曲线的贯通误差控制方法,在隧道的急曲线区段沿隧道的轴向方向布设支导线;全站仪对支导线的多个导线点多次观测获得第一成果;基于支导线的进弯处的两导线点的第一坐标,激光跟踪仪对支导线的导线段进行测量获得第二成果;基于第二成果确定支导线的进弯处导线和支导线的出弯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陀螺仪对出弯处导线定向测量获得第三成果;将多个导线点的第一成果与第二成果加权计算获得加权融合成果;将加权融合成果带入全站仪的多次观测的导线中,计算获得多次导线融合成果;将多次导线融合成果加权平均计算获得加权平均成果,加权平均成果与第三成果的互差在预设范围内以提升隧道平面贯通误差的精度。本发明解决了对于隧道的急曲线区间段仅采用全站仪测量用于盾构隧道贯通存在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