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2786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0272560.0
申请日:2018-03-29
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香谷 , 鄞金木 , 萧琮介 , 庄家霖 , 游力蓁 , 陈殿豪 , 王士玮 , 余德伟 , 陈建豪 , 卢柏全 , 李志鸿 , 徐志安 , 洪敏修 , 黄鸿仪 , 周俊诚 , 庄英良 , 黄彦钧 , 彭治棠 , 赵晟博 , 陈燕铭
IPC分类号: H01L21/336 , H01L21/28 , H01L29/417
摘要: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半导体装置结构的制造方法。上述方法包含形成鳍结构于基底上。上述方法亦包含形成栅极结构于鳍结构上。上述方法还包含形成鳍间隙物于鳍结构的侧壁上,及形成栅极间隙物于栅极结构的侧壁上。此外,上述方法包含形成源/漏极结构于鳍结构上,及沉积虚置材料层以覆盖源/漏极结构。上述方法亦包含移除虚置材料层以露出源/漏极结构及鳍间隙物。上述方法还包含形成硅化物层于源/漏极结构及鳍间隙物上,且形成接触物于硅化物层上。虚置材料层包含锗、非晶硅或旋涂碳。
-
公开(公告)号:CN114975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85967.3
申请日:2022-03-22
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L21/8234
摘要: 本文公开了蚀刻凹槽的改进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干蚀刻源极/漏极接触件上方的氧化物层之后、在清洁之前,氧化氟。因此,在清洁期间形成较少的氢氟酸,这减少了源极/漏极接触件不预期的湿蚀刻。这允许在源极/漏极接触件中形成深度与宽度比在约1.0至约1.4范围的凹槽,并且防止可能由过量氢氟酸引起对源极/漏极下方的硅化物层的损坏。额外或替代地,使用多个湿蚀刻工艺形成凹槽,并且在湿蚀刻工艺之间氧化任何氟残留。因此,每个湿蚀刻的时间可以更短且腐蚀性更小,这允许更好地控制凹槽的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