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83348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212466.2

    申请日:2008-08-29

    IPC分类号: H01L27/092 H01L29/7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提供了一种在具有(110)表面取向的硅层上并且位于衬底中的PFET。放置在PFET的栅极和源极/漏极区域上的压缩应力衬垫产生沿着PFET沟道方向的一级纵向压缩应变。放置在位于横向邻近PFET的至少一个NFET上的拉伸应力衬垫产生沿着NFET沟道方向的一级纵向拉伸应变。来自该至少一个NFET拉伸衬垫的二级应力场产生PFET沟道内的有利的横向拉伸应力。当PFET沟道方向与(110)硅层内的平面内[110]晶向之间的方位角是从约25°到约55°时,一级压缩纵向应变和二级拉伸横向应力的净效益最大化。

    用于混合取向衬底的改进非晶化/模板化再结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6195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680016794.4

    申请日:2006-05-18

    摘要: 一种改进的非晶化/模板化再结晶(ATR)方法,其用来制造低缺陷密度混合取向衬底。用于混合取向衬底制造的ATR方法通常从具有第一取向硅层开始,其接合在具有第二取向的第二硅层或衬底上。第一硅层的所选区被非晶化然后通过用第二硅层作为模板再结晶为第二硅层的取向。本发明的工艺流程解决现有技术的ATR方法没有解决的两个主要困难:在沟槽限定的非晶化硅区边缘产生“棱角缺陷”,和在没有被沟槽限定的非ATR化区的高温再结晶后缺陷去除退火过程中不必要取向的改变。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i)对无沟槽衬底区域执行的非晶化和低温再结晶;(ii)含在ATR化区边缘的缺陷区的沟槽隔离区的形成;以及(iii)沟槽隔离区设置在适当位置,执行高温缺陷去除退火。

    用于混合取向衬底的改进非晶化/模板化再结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6195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680016794.4

    申请日:2006-05-18

    摘要: 一种改进的非晶化/模板化再结晶(ATR)方法,其用来制造低缺陷密度混合取向衬底。用于混合取向衬底制造的ATR方法通常从具有第一取向硅层开始,其接合在具有第二取向的第二硅层或衬底上。第一硅层的所选区被非晶化然后通过用第二硅层作为模板再结晶为第二硅层的取向。本发明的工艺流程解决现有技术的ATR方法没有解决的两个主要困难:在沟槽限定的非晶化硅区边缘产生“棱角缺陷”,和在没有被沟槽限定的非ATR化区的高温再结晶后缺陷去除退火过程中不必要取向的改变。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i)对无沟槽衬底区域执行的非晶化和低温再结晶;(ii)含在ATR化区边缘的缺陷区的沟槽隔离区的形成;以及(iii)沟槽隔离区设置在适当位置,执行高温缺陷去除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