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60138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658298.X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为极限等效塑性剪切应变或极限等效塑性拉伸应变;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2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0301353.8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及集成单元;将按照地质断面确定好位置的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固定于桩基,传感器采集桩基的内力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内力数据;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的内力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模块接收来自数据存储模块的内力数据并将内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建模平台接收格式转换后的内力数据,所述集成单元将所述内力数据与预先建立的BIM模型结合形成集成桩基内力数据的BIM模型。本发明降低了人力成本,一次安装即可实现持久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数据与BIM模型进行结合,基于BIM模型的监测信息可视化,使BIM模型的信息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08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1353.8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及集成单元;将按照地质断面确定好位置的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固定于桩基,传感器采集桩基的内力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内力数据;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的内力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模块接收来自数据存储模块的内力数据并将内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建模平台接收格式转换后的内力数据,所述集成单元将所述内力数据与预先建立的BIM模型结合形成集成桩基内力数据的BIM模型。本发明降低了人力成本,一次安装即可实现持久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数据与BIM模型进行结合,基于BIM模型的监测信息可视化,使BIM模型的信息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13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58298.X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为极限等效塑性剪切应变或极限等效塑性拉伸应变;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013048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85315.1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多元信息监测装置,包括:布设在隧道掌子面处,用于对隧道多元信息进行监测的传感器组;布设在隧道掌子面处,与所述传感器组相连接,用于对所述传感器组输出的隧道多元信息进行信号转换后得到隧道多元信号,并将所述隧道多元信号通过中继器传输至发射箱的采集箱;设置于所述采集箱与发射箱之间的中继器;以及布设在隧道洞口处,用于接收中继器传输过来的隧道多元信号并发送至服务器的发射箱;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有线方式信号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还避免了布置通讯线缆对施工所带来的不便,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15639752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2324604.X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PC: G01H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下隧道洞口段爆破振速监测结构,其包括:爆破监测探头、外部保护结构、容纳室和信号电缆,外部保护结构为一个方形结构的箱体,容纳室为一个无底箱体,其四个侧面焊接有容纳室固定块,容纳室固定块的另一边与外部保护结构焊接,容纳室悬空在外部保护结构内部,容纳室与外部保护结构之间为混凝土填充槽体,容纳室底部固定连接探头托平盘,爆破监测探头安放在探头托平盘上,信号电缆与爆破监测探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既有隧道中设置振速监测结构,然后在振速显示终端上动态地显示,以动态地知道新建隧道的施工,解决了复杂环境下隧道洞口段爆破施工中爆破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具有使用方便、实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5013013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87785.1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暗挖车站支护结构,包括:预先开挖形成的下导洞、上导洞、左导洞和右导洞;多个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布设的中柱;所述中柱一端与布设在所述上导洞内的上纵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布设在所述下导洞内的下纵梁相连接;布设在所述左导洞左下脚的左冠梁和布设在所述右导洞右下脚的右冠梁;两端分别连接上纵梁和左冠梁的左扣拱和两端分别连接上纵梁和右冠梁的右扣拱;两端分别固定在隧道左侧墙上的二次衬砌结构和隧道右侧墙上的二次衬砌结构的中板;所述中板中部通过中纵梁搭设在所述中柱中部;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开挖跨度大、沉降变形控制严格的要求,并且在施工安全性及施工效率上也有较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16342127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649862.5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nventor: 董庆波 , 蔡俊华 , 姜相松 , 佟显涛 , 姜谙男 , 张广涛 , 罗国成 , 郑帅 , 刘宏宇 , 彭志川 , 荆伟 , 宁先达 , 胡茗泉 , 李野 , 顾金权 , 张鹏彪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洞口段偏压地质的抗滑桩复合结构,包括:抗滑桩和挡土墙;抗滑桩穿过地表松散土层和强风化岩层后伸入硬岩地层,护筒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渗透段、薄壁段和厚壁段,渗透段的筒壁上具有渗透孔,渗透段的长度与地表松散土层的厚度相同,薄壁段的长度与强风化岩层的厚度相同,厚壁段的长度与抗滑桩进入硬岩地层的深度相同;挡土墙的两端与抗滑桩连接,挡土墙的墙体与抗滑桩的桩体通过渗透孔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隧道形成稳定支护,解决了岩体对隧道的偏压问题;避免了地表松散土层松动滑落引起隧道的偏压;一体化结构好,强度高,施工方便,支护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215718972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2324984.7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段光栅传感监测系统,其包括洞口处监测装置和边坡处监测装置,通过边坡预制圆管与隧道洞口预制圆管内安装的光栅光纤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电缆和第一无线模块传输至监测装置,通过监测装置的GPRS信号转化到云服务器中,通过Internet访问实现智能基坑监测数据的实时读取,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人工手动测量速度慢,不能对隧道的受力变形进行实时精确的监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539381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22254790.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刺结构的注浆锚杆,包括:锚杆、锚头、垫板、紧锁螺母、止浆塞、倒刺结构及推动机构;锚杆为中空结构,锚杆上设置有溢浆孔;止浆塞与锚杆过盈配合,止浆塞套设于锚杆外侧;紧锁螺母与锚杆一端螺纹副连接,垫板与锚杆过盈配合,垫板设置于紧锁螺母与止浆塞之间;倒刺结构设置于锚杆另一端内侧,位于锚头与锚杆连接处,推动机构设置于锚杆内部,推动机构与锚头固定连接;锚头设置于锚杆端部外,与倒刺结构同侧,锚头外径不小于锚杆外径,推动机构推动锚头,锚头离开锚杆后,倒刺结构从锚杆内部弹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倒刺结构实现了锚杆杆体与岩石的紧固固定,防止在注浆后锚杆从注浆表面的脱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