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的制备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7163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445584.8

    申请日:2019-11-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胺酮的制备方法,将2‑邻氯苯基‑2‑叠氮基环己酮和还原剂溶于溶剂1中,加热到50‑70℃下反应10‑15h,反应结束后,将上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回流,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粗产物,萃取、洗涤、干燥,减压浓缩,得2‑邻氯苯基‑2‑氨基环己酮;将2‑邻氯苯基‑2‑氨基环己酮、甲基化试剂、醋酸、氰基硼氢化钠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2,室温下反应10‑15 h,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经萃取、洗涤、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氯胺酮。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氯胺酮,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质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不存在中间体杂质;工艺路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条件温和。

    一种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899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031656.3

    申请日:2017-01-17

    IPC分类号: C07D40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不对称的合成方法,具体将(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氧化得到(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N‑氧化物;用单磺酰手性二胺与金属钌、铑、铱的配合物作催化剂,甲酸钠、或者甲酸与三乙胺的混合物、或者异丙醇为氢源,通过不对称转移氢化还原(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N‑氧化物制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N‑氧化物;将(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N‑氧化物还原制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与4‑(4‑溴哌啶‑1‑基)丁酸乙酯缩合得到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总产率61.6%。

    氯胺酮的制备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163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45584.8

    申请日:2019-11-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胺酮的制备方法,将2‑邻氯苯基‑2‑叠氮基环己酮和还原剂溶于溶剂1中,加热到50‑70℃下反应10‑15h,反应结束后,将上述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回流,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粗产物,萃取、洗涤、干燥,减压浓缩,得2‑邻氯苯基‑2‑氨基环己酮;将2‑邻氯苯基‑2‑氨基环己酮、甲基化试剂、醋酸、氰基硼氢化钠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溶剂2,室温下反应10‑15 h,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经萃取、洗涤、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氯胺酮。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氯胺酮,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质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不存在中间体杂质;工艺路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条件温和。

    一种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8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031656.3

    申请日:2017-01-17

    IPC分类号: C07D401/12

    CPC分类号: C07D40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不对称的合成方法,具体将(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氧化得到(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N‑氧化物;用单磺酰手性二胺与金属钌、铑、铱的配合物作催化剂,甲酸钠、或者甲酸与三乙胺的混合物、或者异丙醇为氢源,通过不对称转移氢化还原(4‑氯苯基)(2‑吡啶基)甲酮‑N‑氧化物制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N‑氧化物;将(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N‑氧化物还原制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S)‑(4‑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与4‑(4‑溴哌啶‑1‑基)丁酸乙酯缩合得到眼科药物苯磺酸贝他斯汀,总产率61.6%。

    右美托咪定经皮组合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82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038566.9

    申请日:2023-08-15

    摘要: 本申请公开右美托咪定经皮组合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含右美托咪定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丙二醇、压敏胶和稳定剂。本申请中,丙二醇作为经皮组合物的增溶剂,经皮施用后,血浆中右美托咪定浓度在给药8小时后开始显著上升,24‑7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在较平稳的水平,同时也使得组合物在体外透皮过程中,单位时间释药量在施用后的第8小时就能达到最大。另外,本申请产品中稳定剂和压敏胶共同构成本产品的骨架结构,使得粘附性能显著提升,患者贴合感更佳,同时产品稳定性好,无皮肤刺激性,贴敷人体的安全性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