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556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1408976.1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容易且可实现金属掩模的薄壁化,理想的是可提高金属掩模的生产性的金属掩模用披覆板材以及金属掩模。本发明的金属掩模用披覆板材在沿厚度方向切断的截面视时,包括:基材层,包含以3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Ni及Co中的一种以上的铁基合金;以及第一载体层,压接于基材层的其中一侧,基材层及第一载体层可由同质的蚀刻液进行蚀刻,且基材层相较于第一载体层而对蚀刻液更为高耐蚀。本发明的金属掩模使用所述金属掩模用披覆板材。
-
公开(公告)号:CN1044660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410486807.0
申请日:2014-09-22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M2/30 , H01M2/26 , H01M10/0525
CPC分类号: H01R13/03 , H01M2/206 , H01M2/305 , H01M10/0525 , H01R43/16 , Y10T29/491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池用端子、电池用端子的制作方法和电池,该电池用端子具备覆盖型的包层板材,该包层板材至少包括由Al或Al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和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该包层板材通过至少将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在厚度方向接合而形成,在包层板材中,通过将包层板材的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中的任一方的一部分除去,形成有另一方露出而成的露出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93100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280055359.8
申请日:2012-11-09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L33/62
CPC分类号: H01L33/62 , H01L23/49579 , H01L24/32 , H01L24/45 , H01L24/48 , H01L24/73 , H01L33/60 , H01L33/64 , H01L2224/32225 , H01L2224/45144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27 , H01L2224/48237 , H01L2224/73265 , H01L2224/85205 , H01L2924/12041 , H01L2924/18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012 , H01L2924/00
摘要: 本发光元件用衬底(1)包括:配置在用于配置发光元件(2)的一表面(1a)、由Cu、Ag、Al、Cu合金、Ag合金和Al合金之任一者构成的第一层另一表面(1b)、由Cu、Ag、Al、Cu合金、Ag合金和Al合金之任一者构成的第三层(13),其中,一表面形成为峰度(Rku)为10.5以下,且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5μm以下。(11);由Fe或Fe合金构成的第二层(12);配置在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838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280023530.7
申请日:2012-05-31
CPC分类号: H01M2/30 , H01M2/06 , H01M2/202 , Y10T29/49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通过对在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界面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进行抑制而使得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不易相互剥离的电池用负极端子。该电池用负极端子(8)包括: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区域;和与第一区域处于同一面侧的相邻的第二区域,并包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通过将由Al构成的第一金属层(80)和与电池用负极连接、由Ni构成的第二金属层(81)接合而形成,第二金属层在第一金属层的第二区域以与第一金属层叠层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58529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80003400.1
申请日:2013-07-01
IPC分类号: H05K7/04 , H01L23/373 , H05K7/20
CPC分类号: B32B15/015 , B23K20/02 , B23K20/04 , B23K20/227 , B23K2103/22 , B32B15/04 , B32B15/043 , B32B15/18 , B32B15/20 , C21D1/26 , C21D9/0068 , C21D2211/001 , C21D2251/00 , C21D2251/02 , C22C38/16 , C22C38/18 , H01L23/3735 , H01L23/3736 , H01L2924/0002 , H05K5/0213 , Y10T428/12722 , Y10T428/12903 , Y10T428/1291 , Y10T428/12917 , Y10T428/12924 , Y10T428/12958 , Y10T428/12979 , Y10T428/2495 , H01L2924/00
摘要: 该底板(2)由复合材料构成,该复合材料通过由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的第一层(21)、由Cu或Cu合金形成且层叠于第一层的第二层(22)和由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且层叠于第二层的与第一层相反的一侧的第三层(23)轧制接合而成,第二层的厚度为复合材料的厚度的1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15522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80003342.8
申请日:2012-08-0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用负极端子,该电池用负极端子通过抑制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接合界面处的过剩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剥离难以发生。该电池用负极端子(8)包括金属复合部,该金属复合部通过由Al或Al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80)与含有Ni和Cu且由一层或多层构成的第二金属层(81)接合而形成,其中,第一金属层包括与电池端子连接板(101)连接的连接区域(A)和与连接区域在同一面侧相邻的叠层区域(B),第二金属层构成为在叠层区域与第一金属层接合,并且能够与电池(1)的电池用负极(5)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104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210212219.9
申请日:2012-06-21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Y02E10/5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用金属基板,该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用金属基板具备包层材料,所述包层材料包含:非多孔质的第一金属层,配置于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元件的正极侧,对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电解质具有耐腐蚀性;第二金属层,具有比第一金属层的电阻低的电阻,并且接合于第一金属层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相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344396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80013478.7
申请日:2012-03-29
CPC分类号: H01M2/30 , H01M2/06 , H01M2/202 , H01M2/22 , H01M2/263 , H01M2/305 , H01M10/052 , H01M10/058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将正极侧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由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进行连接而使用的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在将负极部和汇流条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的情况下,能够使负极部与汇流条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该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被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46607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86807.0
申请日:2014-09-22
IPC分类号: H01M2/30 , H01M2/26 , H01M10/0525
CPC分类号: H01R13/03 , H01M2/206 , H01M2/305 , H01M10/0525 , H01R43/16 , Y10T29/491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池用端子、电池用端子的制作方法和电池,该电池用端子具备覆盖型的包层板材,该包层板材至少包括由Al或Al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和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第二金属层,该包层板材通过至少将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在厚度方向接合而形成,在包层板材中,通过将包层板材的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中的任一方的一部分除去,形成有另一方露出而成的露出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251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807889.4
申请日:2021-07-16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F16L13/007 , F16L13/02 , B23P1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壁厚范围内充分增大管接头内部的不同材质的金属部彼此的接合面积,即使为了小型化或轻量化而减小壁厚,也具有耐受反复减压与升压的高机械强度,更理想的是通过焊料接合或焊接所进行的配管的施工变得容易。管接头,包括:由第一金属构成且为管状的第一金属部、及由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构成且为管状的第二金属部,且呈现出所述第一金属部的所述管状的轴与呈现出所述第二金属部的所述管状的轴同心,在自所述同心的轴向的其中一侧的第一端部至另一侧的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一金属部的沿着所述同心的轴向的面与所述第二金属部的沿着所述同心的轴向的面,沿着所述同心的轴向进行金属扩散接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