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转化模块及洋流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29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90278.7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转化模块及洋流能发电装置,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转化模块采用带导流板的双可调叶片垂直轴水轮机对称设置反向内转的阵列,可实现洋流能转化效率的提高,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转化模块连接流速自适应发电模块安装于浮式智能调节平台组成洋流能发电装置,轴向磁通永磁同步发电机搭配电子单元控制系统组成流速自适应发电模块,使装置发电稳定,浮式智能调节平台装载的方向调节机构可满足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转化模块的变向需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洋流能发电装置能量转化效率低、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洋流能转化效率和发电质量的提高,并增强了装置的生存能力。

    一种无人机与无人消防艇协同灭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243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24703.1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人机与无人消防艇协同灭火方法及装置,涉及消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所述无人机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中的AIS系统获取失火对象的位置信息;所述消防母船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移动指令至所述无人机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无人机飞行至所述失火对象对应的失火位置,通过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的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所述失火对象的热红外线图像,并根据所述热红外线图像确定着火点;所述无人机的数据分析模块根据所述着火点、所述失火对象的周围风场信息、所述失火对象的上层建筑的建筑分布平面图,确定消防作业区域,并在所述消防作业区域内确定最佳灭火点。如此,能够找到兼顾灭火效率和安全性最佳灭火点。

    一种利用光伏热能及电能联合制氢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70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15113.0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光伏热能及电能联合制氢系统及方法,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包括电气变换装置及多个光伏面板,电气变换装置用于通过光伏面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余热回收单元,用于通过循环流动的蓄热流质来吸收光伏面板因太阳辐射所产生的余热;盐度梯度发电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气隙蒸馏装置及反向电渗析装置,气隙蒸馏装置联合热交换器及余热回收单元输入到热交换器中的蓄热介质,对反向电渗析装置通入的盐溶液进行浓度调控和再生,反向电渗析机构依靠盐溶液的浓度梯度发电;电解制氢单元,用于将光伏过剩电能和盐度梯度发电单元所发的电能联合参与电解水制氢。本发明通过光伏发电和盐度梯度发电共同制氢,提高了光伏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基于热释复合摩擦纳米发电结构的靠港船舶灭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78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43368.4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释复合摩擦纳米发电结构的靠港船舶灭活装置,包括固液热释复合摩擦纳米发电模块、截顶圆锥型浮标、多自由度附壁调节装置和金字塔型分布电极柔性贴合式附壁板;固液热释复合摩擦纳米发电模块贴合于截顶圆锥型浮标表面,其通过波浪能及热释能的发电量用于金字塔型分布电极柔性贴合式附壁板上的电极电解海水制氯气,多自由度附壁调节装置使金字塔型分布电极柔性贴合式附壁板多方向延伸,从而向靠港船舶底部伸展。本发明实现自主供电、自主贴合、被动脱离模式的船舶微生物灭活,无需外部能源以及人员操作,降低了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可广泛应用于船舶微生物灭活。

    一种利用光伏热能及电能联合制氢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701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815113.0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光伏热能及电能联合制氢系统及方法,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包括电气变换装置及多个光伏面板,电气变换装置用于通过光伏面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余热回收单元,用于通过循环流动的蓄热流质来吸收光伏面板因太阳辐射所产生的余热;盐度梯度发电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气隙蒸馏装置及反向电渗析装置,气隙蒸馏装置联合热交换器及余热回收单元输入到热交换器中的蓄热介质,对反向电渗析装置通入的盐溶液进行浓度调控和再生,反向电渗析机构依靠盐溶液的浓度梯度发电;电解制氢单元,用于将光伏过剩电能和盐度梯度发电单元所发的电能联合参与电解水制氢。本发明通过光伏发电和盐度梯度发电共同制氢,提高了光伏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一种水下自适应吸附船舶清洁回收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87229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16868.X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自适应吸附船舶清洁回收机器人,属于船舶清洁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具有向外延伸的若干对支撑臂,底座靠近船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电子密封舱;壳体用于连接和固定脐带缆;若干运动吸附单元用于吸附在船舶的弧形表面,并沿着船舶表面移动;伯努利吸盘吸附聚污单元用于提供辅助吸力,并形成朝向底座中心处的涡流;清洁回收一体单元用于产生空化水流,空化水流让污染物从船体脱离并通过抽水泵将从船舶表面剥离的污物抽吸回收;索缆供流一体脐带缆,脐带缆与电子密封舱连接连接传递信息与电能,并为清洁回收一体单元的空化水流提供水源。该机器人沿着船舶表面移动时可靠的对表面进行吸附并对污染物进行清洁回收。

    一种适应多变流向的垂直轴洋流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22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91871.0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应多变流向的垂直轴洋流能发电装置,包括:浮体,可悬浮于水体中;洋流能转化模块,包括安装件及两个叶片自偏转垂直轴水轮机,两个叶片自偏转垂直轴水轮机对称设置在安装件底面,每个叶片自偏转垂直轴水轮的下端均连接有发电模块;流向校准模块包括驱动装置、供能装置、联动装置及转向装置,驱动装置用于在来流方向改变时发生转动,来驱使联动装置将供能装置与转向装置联动,以实现供能装置带动转向装置及洋流能转化模块朝驱动装置转动方向旋转,以使洋流来流方向与两个叶片自偏转垂直轴水轮机的旋转轴之间连线垂直。本发明通过流向校准模块能使洋流能转化模块始终保持在最佳位置,从而有效捕获和转化洋流能量。

    船用无人机的充电、清洗与维检的一体化存储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48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25181.4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用无人机充电、清洗与维检一体化存储装置和方法,包括一体化无人机库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所述无人机库由圆形和方形储存仓排列组合而成,提高了室内空间利用率;所述无人机库包括清洗维检系统、充电储存系统和运输系统,能够实现无人机入库前高效的清洗、维检工作,确保无人机入库以及调度的快速运输且能够自动充电存储;所述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感知调度模块、入库路径优化模块和发射调度选择模块,能够实现无人机型号识别、最优入库出库智能路径规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船用无人机存储装置入库存储与调度效率低下、整体平衡性欠考虑、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现了无人机从维检、清洗到存储充电以及调度自动化、智能化流程。

    皮带式磁力可调无人机发射装置、参数调节及发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255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0959.0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皮带式磁力可调无人机发射装置、参数调节及发射方法,皮带式磁力可调无人机发射装置包括可调性皮带发射组合装置和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可调性皮带发射组合装置包括多维度调控模块、分块式适配器、可调式发射皮带轨道及分块式适配器回收模块;多维度调控模块用于调整发射装置参数满足无人机发射的要求;分块式适配器与无人机底部嵌合;可调式发射皮带轨道电磁吸附分块式适配器以实现无人机的发射;分块式适配器回收模块进行分块式适配器的回收;智能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存储信息和设备管理。本发明解决了无人机无法连续发射、发射准备时间过长等问题,实现了无人机发射连续化、自动化,一系列智能化装置的配合保障了无人机的发射工作。

    一种载货量可调节的船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43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33494.0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货量可调节的船舶,包括N个船体、N个限位件及至少N‑1个牵引件;至少一船体具有驾驶舱,且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限位件分别设于N个船体;至少N‑1个牵引件分别设于至少N‑1个船体,各牵引件包括卷扬部、牵引绳及弹射部,卷扬部固定于船体,牵引绳具有固定于卷扬部的固定端,并具有活动端,弹射部用于将活动端弹射至相邻的船体,并连接于限位件,限位件与活动端可拆卸连接,使得相互连接的船体数量可调。本方案能够根据需求调节连接起来的船体数量,从而使得船舶的载货量得到调整;同时能够克服水面波动引起的船体起伏对船体连接的不利影响,提高连接效率;并实现航行的安全化、机动化,满足山区河段内河航行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