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559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045732.0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35/33 , C25B3/07 , C25B3/26 , C25B11/065 , C25B11/05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锌钴双原子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为:将大环钴分子、锌盐、含氮原料和导电碳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物浆料,搅拌后加热挥发溶剂,得到黑色固体;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煅烧,得到所述锌钴双原子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本发明制得的锌钴双原子催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可以实现CO2到甲醇的高效电化学转化,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对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559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45732.0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35/33 , C25B3/07 , C25B3/26 , C25B11/065 , C25B11/05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锌钴双原子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为:将大环钴分子、锌盐、含氮原料和导电碳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物浆料,搅拌后加热挥发溶剂,得到黑色固体;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煅烧,得到所述锌钴双原子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本发明制得的锌钴双原子催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可以实现CO2到甲醇的高效电化学转化,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对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0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23336.0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性电解水制氢三塔纯化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三塔干燥,充分利用产品气去再生干燥塔,实现氢气的零消耗,减少损耗,提高纯化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三塔工作逻辑,使得三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并具备自动排水功能,减少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纯化过程中,两塔同时进行脱水,有利于提高氢气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73237.X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IPC: H02J3/46 , C25B1/04 , C25B1/27 , C25B9/65 , C25B15/08 , H02J3/28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06 , C07C1/12 , C07C9/04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陆协同的多能耦合低碳新型能源系统及优化调度方法,属于低碳综合能源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设置于海洋及海岛上的低碳发电单元、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储能装置,设置于陆地上的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碳捕集装置,以及多能流耦合的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该系统借助海洋及海岛丰富稳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借助海水制备氢和氨,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再用所得的氢与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中煤和天然气的使用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作为原料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实现多时间尺度下的协同调度,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8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0673237.X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IPC: H02J3/46 , C25B1/04 , C25B1/27 , C25B9/65 , C25B15/08 , H02J3/28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06 , C07C1/12 , C07C9/04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陆协同的多能耦合低碳新型能源系统及优化调度方法,属于低碳综合能源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设置于海洋及海岛上的低碳发电单元、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储能装置,设置于陆地上的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碳捕集装置,以及多能流耦合的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该系统借助海洋及海岛丰富稳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借助海水制备氢和氨,绿色燃料合成单元再用所得的氢与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绿色燃料综合利用单元中煤和天然气的使用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作为原料重新制备绿色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海‑陆协同低碳智慧调控中心实现多时间尺度下的协同调度,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90830.4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IPC: G01N35/02 , G01N35/04 , G01N35/00 , G01N33/00 , G01N25/00 , G01N21/65 , G01N21/3504 , G01N30/02 , G01N27/62 , G01N11/00 , G01N9/00 ,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材料高通量设计系统、装置及方法,涉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包括吸收剂全自动高通量制备模块、吸收剂全自动动力学/热力学实验模块、气/液相表征模块、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主要装置包括高精度六维中控机械臂、取料转运装置、加热搅拌制液装置、基础参数表征装置、吸收性能测试装置、解吸性能测试装置、稳定性能测试装置、废液收集装置。本发明通过数据驱动机器人科学家高通量合成吸收剂方法,实现材料理性设计和快速开发,可减小人力成本,提高实验效率,大大缩短吸收材料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935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8208.0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F22B1/22 , F22B33/18 , F22D1/00 , F28D20/00 , F01K13/00 , F01K7/00 , F01K21/00 , F01K27/00 , C25B1/04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绿色燃料的低碳发电系统,包括:绿色燃料燃烧系统,利用绿色燃料加热自身水路的第一蒸汽得到与燃煤机组系统的主蒸汽参数相同的第二蒸汽;可再生能源制备绿色燃料系统,为绿色燃料燃烧系统提供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电加热熔盐系统,加热绿色燃料燃烧系统的水路生成第一蒸汽;燃煤机组系统,引出部分水路与绿色燃料燃烧系统的水路耦合,将第二蒸汽和主蒸汽汇合到汽轮机做功发电;本发可大幅度降低燃煤机组碳排放强度,可大规模消纳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跨季节储存和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09323.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熔盐储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参数机组的高中温熔盐联用储热装置、储热放热方法及其应用。该储热装置将工作温度范围不同,且第二熔盐的工作温度范围下限≤第一熔盐的工作温度范围上限<第二熔盐的工作温度范围上限的两种熔盐联用,能够使熔盐整体具有较宽的使用温域,利用熔盐的储热和放热可将冷流体加热至较高温度,有利于提升发电机组的升负荷速率,且能量效率较高,所需的熔盐用量较少,能够降低系统占地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4426.8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燃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燃烧耦合制备绿色燃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空气分离出N2,剩余气体一部分作为气化剂,另一部分作为燃烧气;(2)将生物质在气化剂条件下通过蒸汽进行化学链气化,得到H2和CO2;(3)将生物质在载氧体和燃烧气条件下进行化学链燃烧,得到CO2;(4)利用生物质化学链燃烧得到的电能电解部分所得CO2,得到CO;(5)将N2和H2合成制备绿色NH3产品;将H2、CO2和CO合成制备绿色甲醇产品。本发明运用生物质燃料化学链发电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耦合技术,生物质中的碳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制备得到绿色NH3和甲醇产品,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8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673243.5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光‑超长时储能耦合煤电的低碳发电系统配置优化方法,属于低碳综合能源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按照最大化热储能装置和绿色燃料储能装置的出力、最小化煤的出力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用电需求计算电力富余,若电力富余,按照上述运行策略运行,否则,则调整热储能装置、绿色燃料储能装置和煤的出力,形成碳排放最优的运行方式;基于该运行策略,输入当地全年的自然资源、电力负荷和各装置的技术经济性参数、各装置的装机容量的配置区间等参数,以平准化度电成本和负荷满足率作为各配置方案的目标函数或约束,并引入衡量环境影响的度电碳排放,从不同碳减排目标出发进行配置优化,获得不同碳减排阶段的最优容量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