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3121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0259371.5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农药残留、抗病效果优良的肥料。通过控制木霉属微生物和枯草芽胞杆菌与不含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残留有机质之间的发酵温度、含氧环境、发酵时间来控制有机质发酵生成物,后将木霉属发酵产物与聚谷氨酸混合反应,枯草芽胞发酵产物与壳寡糖混合反应,然后再与化肥混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其中营养元素转化到络合物中。再通过肥料中N、P2O5、K2O进行控制,在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同时,增加其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同时合理配置氮磷钾含量及将其转化为络合物,能够保证各元素对茶树各生产期的需求量,增加茶树的抗病特性;减少茶白星病、茶饼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的发病率,有效避免茶叶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毒素等消极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683121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59371.5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 Y02W30/47 , C05G3/00 , C05B7/00 , C05F17/0027 , C05C3/00 , C05C9/00 , C05D1/02 , C05D9/00 , C05D9/02 , C05F5/00 , C05F5/008 ,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农药残留、抗病效果优良的肥料。通过控制木霉属微生物和枯草芽胞杆菌与不含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残留有机质之间的发酵温度、含氧环境、发酵时间来控制有机质发酵生成物,后将木霉属发酵产物与聚谷氨酸混合反应,枯草芽胞发酵产物与壳寡糖混合反应,然后再与化肥混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其中营养元素转化到络合物中。再通过肥料中N、P2O5、K2O进行控制,在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同时,增加其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同时合理配置氮磷钾含量及将其转化为络合物,能够保证各元素对茶树各生产期的需求量,增加茶树的抗病特性;减少茶白星病、茶饼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的发病率,有效避免茶叶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毒素等消极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7258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710657136.3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通过对茶叶进行摊青萎凋前,去除了枯叶残叶,有效避免茶青因机械损伤而导致提前发酵;采用薄摊通风摊凉使茶青快速均匀走水,缩短摊凉的时间;采用低温和摇靑的方法增加了茶青内含物质的转化,缩短了揉捻的时间和发酵时间,避免了茶青在揉捻过程中就开始发酵或者在发酵过程中,发酵不均匀导致红茶口感、香气较差、叶底杂乱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725895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57136.3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通过对茶叶进行摊青萎凋前,去除了枯叶残叶,有效避免茶青因机械损伤而导致提前发酵;采用薄摊通风摊凉使茶青快速均匀走水,缩短摊凉的时间;采用低温和摇靑的方法增加了茶青内含物质的转化,缩短了揉捻的时间和发酵时间,避免了茶青在揉捻过程中就开始发酵或者在发酵过程中,发酵不均匀导致红茶口感、香气较差、叶底杂乱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17209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692648.0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选取新鲜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以及提香处理后制成具有玉兰香气的红茶。本发明无需添加玉兰花香物质,仅使用新鲜茶叶即可直接获得玉兰花香型红茶,降低了红茶的加工成本,同时所制红茶中玉兰香气浓郁且香气持久。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具有操作难度低,且不同批次红茶的稳定性高,适合规模化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5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22113.1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鲜叶;S2,摊青,将采摘的鲜叶均匀摊放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下散发其水分和青草气,得到茶青;S3,走水,将茶青均匀摊洒到筛子里面,使其水分走失75%‑85%,得到茶叶;S4,养茶,用透气的纱布或纱网平整铺垫在清洁的地面上,将茶叶打堆,每隔24小时将茶叶翻一次,待48小时后将茶叶再次均匀摊凉到筛子里面,放到太阳下晒2‑3天;S5,干燥,将茶叶的水分走失95%以上;S6,提香,将水分走失95%以上的茶叶放到提香机里,用95‑110℃的温度提香;S7,装箱。该工艺通过精细的步骤和严格的控制,生产出口感鲜爽、香气独特的白茶产品,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8020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44677.0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涩增鲜的碾茶加工方法,涉及碾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机械采摘后的鲜叶依次进行程控薄摊、蒸汽杀青、冷却、分段干燥、梗叶分离、提香处理,得到一种涩味降低、鲜味增加的碾茶。本发明采用程控薄摊技术,精准调控摊青工序,从而有效突破传统碾茶加工摊青过厚的问题,提升了碾茶品质。本发明具有机械化、智能化程度高,且能够实现全程标准化加工,达到碾茶涩味降低、鲜味增加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4194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436677.8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IPC: A23L33/00 , A23L33/1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花酵素及其加工方法。所述茶树花酵素包括茶树花干花10~15份、白砂糖3~5份、乳酸菌1~2份;所述茶树花为当年采摘的茶树花鲜品,经摊放,光波杀青后,烘至含水量为6~8%,得到茶树花干花,并以此三种材料为加工原料。茶树花干花经粉碎浸提、乳化发酵、均质杀菌等加工工艺,加工出一种色泽浅咖色,滋味酸醇爽口的茶树花酵素,成品茶树花酵素质地均匀,无沉淀,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绿色健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还具有效调节肠道、清理宿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有效扩增茶树花深加工产品类别,增大茶树花利用率,实现茶树资源的全价利用,促进茶产业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6942423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94183.9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衍生品领域,提供了一种茶果冻及其制作方法,其制作原料包括茶叶0.5~10重量份、斑鸠占0.5~10重量份、水10~100重量份。本发明茶与斑鸠占制作出的茶果冻,其成分之间会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使得氨基酸和多糖增加,并且减少了茶多酚、黄酮类、EGC、EGCG、ECG、EC、GCG、咖啡碱含量,能够有效解决茶类产品在营养、提神以及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胆固醇、血压等保健作用的同时,降低了茶的毒性含量,有效避免了饮茶过多而引起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66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06591.1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菇菌丝发酵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本发明在不添加任何培养辅料的前提下,以茶叶作为茶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整个过程无外来污染物,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茶树菇菌丝体培养过程中会合成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增加了产品滋味的鲜爽度和内含物的丰富度。另外,茶树菇菌丝体培养过程,茶叶中的内含成分也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化学变化,特别是茶多酚类物质的自然氧化,苦味降低。通过上述物质化学变化的综合作用,最终提升了作为培养基茶叶的品质和价值,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茶叶产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