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1687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510082974.X
申请日:2005-07-08
申请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207/06 , C07D319/22 , C12P17/06 , C12P17/10 , A61K31/40 , A61K31/366 , A61P29/00 , A61P19/02 , A61P9/10 , A61P37/02 , A61P37/06 , A61P7/00 , A61P3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来源的炎症因子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的拮抗活性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与天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的配基过量相关的疾病的药物的用途。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675154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03818936.4
申请日:2003-06-06
申请人: 科蒂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C43/205 , C07C49/84 , C07C65/24 , C07C309/60 , C07C309/75 , C07C309/47 , C07C69/94 , C07C57/50 , C07C205/59 , C07C323/43 , C07C215/50 , C07C219/22 , C07C69/76 , C07C211/57 , C07C43/23 , C07C43/225 , C07C255/37 , C07C65/28 , C07D319/22 , A61K31/075 , A61K31/12 , A61K31/185 , A61K31/192 , A61K31/205 , A61K31/216 , A61K31/255 , A61K31/277 , A61K31/357 , A61P25/00 , A61P29/00 , A61P31/00 , A61P35/00 , A61P37/00 , A61P43/00
CPC分类号: C07D403/12 , A61K31/4184 , A61K31/585 , C07C43/225 , C07C43/23 , C07C45/004 , C07C45/46 , C07C59/58 , C07C65/24 , C07C65/28 , C07C69/94 , C07C205/59 , C07C229/70 , C07C255/37 , C07C309/60 , C07C309/75 , C07C333/04 , C07D235/26 , C07D307/83 , C07D319/18 , C07H13/10 , Y02A50/401 , Y02A50/411 , C07C47/575 , C07C49/84
摘要: 本发明提供式(II)化合物及抑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因子或生物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式(I)化合物与MIF接触,其中Y、R1-R8和R101-R108同本说明书中定义。本发明也涉及治疗与MIF细胞因子或生物活性有关的疾病或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独给予或作为联合疗法的部分给予式(I)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2093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600327.1
申请日:2023-05-25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343 , C07C69/757 , C07C69/753 , C07C227/16 , C07C229/50 , C07D295/155 , C07C231/12 , C07C233/65 , C07C233/54 , C07C319/20 , C07C323/62 , C07D317/70 , C07D319/22 , C07D209/26 , C07D311/80 , C07C51/15 , C07C57/40 , C07D487/04 , C07D311/58 , C07D335/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碳环和杂环的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方法为:将烯烃化合物、光催化剂和碱混合,然后在CO2气氛下加入有机溶剂、氢原子转移试剂和添加剂,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反应液在光照和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然后对反应产物进行酸化和分离纯化,得到含碳环和杂环的羧酸类化合物;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存在的需要使用牺牲阳极、当量金属还原剂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和产物收率良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307448.7
申请日:2023-03-27
申请人: 广州国家实验室
IPC分类号: C07C209/00 , C07C209/24 , C07C211/58 , C07C211/59 , C07C213/02 , C07C217/94 , C07D333/16 , C07D239/94 , C07D319/22 , G16C20/7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由尿素衍生物制备1‑萘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预测模型。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廉价的铜催化剂,以稳定易得的尿素衍生物作胺源,与2‑溴苯乙酮和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反应合成1‑萘胺类化合物。该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不使用配体、微波辐射等特殊反应条件,底物适用性范围广,能兼容重要官能团,如氨基、噻吩、嘧啶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产率都很高,在农药和生物活性药物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利用高通量实验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MAF‑XGB的产率预测模型,可以对未出现的底物进行精准的预测,产率误差为±7.6%。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15923.7
申请日:2024-04-08
申请人: 西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C67/343 , C07C69/94 , C07D319/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酰基萘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化学结构通式如(I)所示的烯胺酮类化合物和(Ⅱ)所示的1,3‑二羰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小分子催化剂、添加剂和碱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90~120℃下反应20~24h,得到反应产物,纯化,得到结构通式如(III)所示的2‑酰基萘酚类化合物。本发明以烯胺酮类化合物和1,3‑二羰基类化合物为原料,上述原料为合成工艺简单、转化率高的原料,底物适用范围广,原料和催化剂成本低廉、污染小,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另外,本发明制备方法还具有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高选择性、高收率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2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07448.7
申请日:2023-03-27
申请人: 广州国家实验室
IPC分类号: C07C209/00 , C07C209/24 , C07C211/58 , C07C211/59 , C07C213/02 , C07C217/94 , C07D333/16 , C07D239/94 , C07D319/22 , G16C20/7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由尿素衍生物制备1‑萘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预测模型。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廉价的铜催化剂,以稳定易得的尿素衍生物作胺源,与2‑溴苯乙酮和末端炔烃类化合物反应合成1‑萘胺类化合物。该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不使用配体、微波辐射等特殊反应条件,底物适用性范围广,能兼容重要官能团,如氨基、噻吩、嘧啶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产率都很高,在农药和生物活性药物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利用高通量实验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MAF‑XGB的产率预测模型,可以对未出现的底物进行精准的预测,产率误差为±7.6%。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724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0089860.5
申请日:2018-01-30
申请人: 湖南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09/60 , C07C211/57 , C07C211/59 , C07C213/02 , C07C217/94 , C07D333/20 , C07D319/22 , C07B4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末端炔烃、邻溴苯乙酮、N,N‑二甲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N,N‑二甲基‑1‑萘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和铜催化剂,官能团兼容性强,所得目标产物易分离,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产物产率都很高,该方法解决了其他合成方法中所存在的低产率、底物需要预官能团化及适用性不广、操作复杂、配体、贵重金属、毒害作用的有机溶剂的使用等问题,在荧光探针、染料和生物活性药物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891687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510082974.X
申请日:2005-07-08
申请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207/06 , C07D319/22 , C12P17/06 , C12P17/10 , A61K31/40 , A61K31/366 , A61P29/00 , A61P19/02 , A61P9/10 , A61P37/02 , A61P37/06 , A61P7/00 , A61P3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来源的炎症因子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的拮抗活性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与天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的配基过量相关的疾病的药物的用途。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4799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94398.X
申请日:2024-05-14
申请人: 西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D319/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萘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化学结构通式如(I)所示的烯胺酮类化合物和(Ⅱ)所示的乙炔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添加剂和碱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60~130℃反应10~24h,得到结构通式如(III)所示的1‑萘胺类化合物。本发明以烯胺酮类化合物和乙炔类化合物为原料,上述原料为合成工艺简单、转化率高的原料,底物适用范围广,原料成本低廉、催化剂使用量少、污染小的特点;另外,本发明制备方法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高收率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7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10089860.5
申请日:2018-01-30
申请人: 湖南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09/60 , C07C211/57 , C07C211/59 , C07C213/02 , C07C217/94 , C07D333/20 , C07D319/22 , C07B4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末端炔烃、邻溴苯乙酮、N,N-二甲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N,N-二甲基-1-萘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和铜催化剂,官能团兼容性强,所得目标产物易分离,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产物产率都很高,该方法解决了其他合成方法中所存在的低产率、底物需要预官能团化及适用性不广、操作复杂、配体、贵重金属、毒害作用的有机溶剂的使用等问题,在荧光探针、染料和生物活性药物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