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面電晶體介面的基於氘的鈍化
    4.
    发明专利
    非平面電晶體介面的基於氘的鈍化 审中-公开
    非平面晶体管界面的基于氘的钝化

    公开(公告)号:TW20172175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TW105124478

    申请日:2016-08-02

    IPC分类号: H01L21/336 H01L29/78

    摘要: 揭示了用於非平面電晶體介面的基於氘的鈍化的技術。於一些情況,此技術可包含在溫度、壓力及時機的範圍中在包含氘的氣氛中退火包括電晶體的積體電路結構。於一些例子,退火製程可在不大於50大氣壓的壓力執行,以增加穿透積體電路結構且到達要被鈍化的介面的氘的量。要被鈍化的介面可包含,例如,在電晶體導電通道及交界電晶體閘極介電質之間的介面及/或子通道半導體及交界淺溝槽隔離氧化物之間的介面。此介面為陷阱位置的通常位置,其可包含,例如,雜質、不完整的鍵結、懸鍵及破壞鍵,且因此此介面可利於基於氘的鈍化以增進電晶體的表現及可靠性。

    简体摘要: 揭示了用于非平面晶体管界面的基于氘的钝化的技术。于一些情况,此技术可包含在温度、压力及时机的范围中在包含氘的气氛中退火包括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结构。于一些例子,退火制程可在不大于50大气压的压力运行,以增加穿透集成电路结构且到达要被钝化的界面的氘的量。要被钝化的界面可包含,例如,在晶体管导电信道及交界晶体管闸极介电质之间的界面及/或子信道半导体及交界浅沟槽隔离氧化物之间的界面。此界面为猫腻位置的通常位置,其可包含,例如,杂质、不完整的键结、悬键及破坏键,且因此此界面可利于基于氘的钝化以增进晶体管的表现及可靠性。

    用於NMOS源極/汲極區域的結晶碳化矽替代材料
    8.
    发明专利
    用於NMOS源極/汲極區域的結晶碳化矽替代材料 审中-公开
    用于NMOS源极/汲极区域的结晶碳化硅替代材料

    公开(公告)号:TW201732946A

    公开(公告)日:2017-09-16

    申请号:TW105138461

    申请日:2016-11-23

    IPC分类号: H01L21/336 H01L29/78

    CPC分类号: H01L29/7848

    摘要: 藉由在電晶體的源極與汲極(S/D)區中至少之一中沈積非晶SixGe1-x-yCy合金,將張力應變施加至電晶體的通道區。將非晶SixGe1-x-yCy合金晶化,因而降低合金的單位體積。源極與汲極區中至少之一中的此體積降低會將應變施加至連接的通道區。此應變會增進通道中的電子遷移率。在從非晶至結晶結構的轉換期間,恢復源極與汲極位置中的摻雜物活性。高碳濃度的存在會降低從源極和汲極位置進入通道區中的摻雜物擴散。技術可以用於平面及非平面(例如FinFET及奈米線)電晶體兩者。

    简体摘要: 借由在晶体管的源极与汲极(S/D)区中至少之一中沉积非晶SixGe1-x-yCy合金,将张力应变施加至晶体管的信道区。将非晶SixGe1-x-yCy合金晶化,因而降低合金的单位体积。源极与汲极区中至少之一中的此体积降低会将应变施加至连接的信道区。此应变会增进信道中的电子迁移率。在从非晶至结晶结构的转换期间,恢复源极与汲极位置中的掺杂物活性。高碳浓度的存在会降低从源极和汲极位置进入信道区中的掺杂物扩散。技术可以用于平面及非平面(例如FinFET及奈米线)晶体管两者。

    電晶體通道區域介面之鈍化
    10.
    发明专利
    電晶體通道區域介面之鈍化 审中-公开
    晶体管信道区域界面之钝化

    公开(公告)号:TW20172450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1

    申请号:TW105126784

    申请日:2016-08-22

    IPC分类号: H01L29/772 H01L21/335

    摘要: 揭露用於電晶體通道區域介面之鈍化的技術。在一些情況下,待鈍化的電晶體通道區域介面包含半導體通道與閘極介電質之間的介面及/或子通道半導體材料與隔離材料之間的介面。舉例而言,可以使用氧化鋁(也稱為礬土)層來鈍化通道/閘極介面,其中通道材料包含矽鍺、鍺或III-V族材料。此技術可用於減少通道/閘極介面處的介面陷阱密度,並且此技術亦可用於在閘極最先和閘極最後之製程流程中鈍化通道/閘極介面。此技術亦可包含在子通道/隔離介面處的附加的鈍化層,以便例如避免引起額外的寄生電容損失。

    简体摘要: 揭露用于晶体管信道区域界面之钝化的技术。在一些情况下,待钝化的晶体管信道区域界面包含半导体信道与闸极介电质之间的界面及/或子信道半导体材料与隔离材料之间的界面。举例而言,可以使用氧化铝(也称为矾土)层来钝化信道/闸极界面,其中信道材料包含硅锗、锗或III-V族材料。此技术可用于减少信道/闸极界面处的界面猫腻密度,并且此技术亦可用于在闸极最先和闸极最后之制程流程中钝化信道/闸极界面。此技术亦可包含在子信道/隔离界面处的附加的钝化层,以便例如避免引起额外的寄生电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