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37132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710091938.9
申请日:2004-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4 , Y02T10/7077
Abstract: 为了在不增加部件的数量和不增大电机的尺寸的条件下为驱动轮提供理想的轴扭矩,为了提高安装在变速箱内的发电机的冷却能力,也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单元内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发电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单元结构,该动力单元结构具有发动机,无级变速器,从动轴,驱动电机和减速齿轮机构。驱动电机连接到减速齿轮机构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839312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36317.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备有行星齿轮机构的车用自动变速器。在该车用自动变速器的所有档位下均可实现发动机制动,其中车用自动变速器装备有带行星齿轮机构的多个变速单元。一种变速器装备有阻止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向一个方向旋转及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输出轴以将输入轴的输入转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后获得的输出转速旋转,且输出轴转动车辆的驱动轮和仅当输出转速超过输入转速时将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输入轴的单向离合器。此外,在装备有具有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单元的车用自动变速器中,装备有输出导出轴和空档离合器的传动机构紧凑地布置在输出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76387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810214454.3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6 , F16H2061/163 , Y10T477/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变速控制装置,根据前后轮的转速差来检测规定的行驶状态,并能进行与该行驶状态相适应的变速控制。二轮机动车的变速控制装置包括:至少根据车速信息使AMT(自动/手动变速器16)自动变速的变速控制指令部(60)、检测作为从动轮的前轮(WF)的转速的第一传感器(51)、检测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转速的第二传感器(52)、检测前后轮的转速差的转速差检测机构(63),若后轮(WR)的转速相比前轮(WF)的转速增大规定值以上,则禁止自动变速。在自动变速的禁止期间,若前轮(WF)与路面的间隔量增大到规定值以上,则对阀(42)进行驱动来断开离合器,从而断开驱动力向后轮(WR)的传递。前轮(WF)与路面的间隔量通过利用光传感器来测量前轮(WF)与路面的距离而导出。
-
公开(公告)号:CN100436185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510079876.0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10 , B60K1/00 , B60K11/08 , B60K2001/003 , B60Y2200/126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的冷却结构,其中,在乘员所乘坐的坐席(8)的下方设有收纳箱、以及围绕该收纳箱的车体罩(10);在上述收纳箱和上述车体罩(10)之间设有辅机(30),该辅机(30)对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进行控制;在上述车体罩(10)上设有吸入口(15)和排出口(16),该吸入口(15)将行驶气流作为上述辅机(30)的冷却空气导入至车体罩(10)内,该排出口(16)将从吸入口(15)导入的行驶气流排出至车体罩(10)外。由此,在电动车辆中能对控制电动机的辅机进行高效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1293480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91483.5
申请日:2008-04-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0638 , F16D21/06
Abstract: 一种液压离合器装置,由离合器动作机构和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构成,所述离合器动作机构在受压板部和加压板部之间配置有不能相对旋转地与离合器外部件和离合器内部件卡合的每多片交替配置的摩擦板;所述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具有隔壁部件,用于对离合器动作机构的离·合进行切换,该隔壁部件,其两面面向控制液压室和液压消除器室,离合器活塞和液压消除器室形成在隔壁部件与离合器活塞之间,并且将润滑油导入摩擦板侧的油路形成为与离合器内部件协动,能够实现轴方向的小型化。离合器离·合控制机构(83、108)的控制液压室(95、116)、液压消除器室(96、117)和隔壁部件(93、114),在与受压板部(84d、109b)和加压板部(91c、112a)的外表面之间对应的范围内,被配置在离合器动作机构(82、107)的半径方向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0429433C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510088137.8
申请日:2005-07-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30 , B60K6/48 , B60W10/06 , B60W10/107 , B60W10/26 , B60W20/00 , B60W2510/244 , B60Y2200/12 , F16H61/66259 , Y02T10/6221 , Y10S903/945 , Y10T477/23 , Y10T477/619 , Y10T477/6237
Abstract: 一种无级变速机的变速控制装置,与电池的充电余量无关而可以得到与通常的行驶时相同的操作感。在步骤S1中检测电池(74)的充电余量M。在步骤S2中,若判定车辆为停车状态,则前进到S3,将充电余量M和基准余量Mref相比。若充电余量M小于或等于基准余量Mref,则前进到步骤S4,判断现在的变速模式是充电余量充分时所采用的第一模式及充电余量不充分时所采用的第二模式哪一个。如不是第二模式,在前进到步骤S5,将变速模式从现在的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56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61813.9
申请日:2007-09-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437 , F16H2061/0488 , F16H2306/18 , F16H2312/02 , F16H2312/022 , Y10T477/688 , Y10T477/689
Abstract: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是一种便宜地提供不需要制动机构而能防止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时产生冲击和噪声。本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是控制把内燃机曲轴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和变速机构向输出侧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从点火开关被接通的时刻Ts到通过内燃机的起动而内燃机转速到达正常怠速运转转速Nid期间,把所述变速机构自动地从空档向一速档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820990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4738.0
申请日:2006-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8 , B60L11/14 , B60L2200/1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00 , B60Y2200/12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M7/12 , Y02T10/6221 , Y02T10/6286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02T10/7258
Abstract: 一种包括发动机(32)和将动力以叠加的方式增加到由发动机(32)产生的动力中以辅助发动机的驱动电动机(34)的混和动力车(10)。动力控制装置(150)包括:作为检测混和动力车(10)的车辆速度(V)的车辆速度传感器的第四转子传感器(118a);检测加速器操作量(Acc)的加速器传感器(152);以及具有根据由车辆速度(V)和加速器操作量(Acc)确定用于驱动电动机(34)的输出命令参考值(Com0)的辅助图(190)的ECU(158)。ECU(158)将通过将对应于加速器操作量(Acc)中的变化率(ΔAcc)的附加值(Ad)增加到从辅助图(190)中获得的输出命令参考值(Com0)计算出来的校正的输出命令值(Com1),输出到驱动电动机(34)。
-
公开(公告)号:CN1811233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06229.1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爪形离合器,通常通过1次离合器连接操作,即可缓和转矩冲击,并能够顺利地得到离合器连接状态。该爪形离合器,包括:第一爪形离合器部件(32)、第二爪形离合器部件(15b)、阻尼弹簧,其中,在第一爪形离合器部件(32)以及第二爪形离合器部件(15b)上,形成通过第二爪形离合器部件(15b)的轴方向移动而相互扣合、脱离的齿轮状的第一爪形齿(41)以及第二爪形齿(42),并且在这些第一以及第二爪形齿(41、42)的相对端上形成倒角(41 a、42a),所述倒角(41a、42a)用于引导第二爪形齿(42)向与第一爪形齿(41)扣合的位置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740588A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200510092814.3
申请日:2005-08-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56 , F16H61/66272
Abstract: 一种V形带式自动变速装置,具有:由固定带轮(31)和可动带轮(32)构成的从动带轮(30);转矩凸轮机构(50),因动作转矩而动作,并且在转矩变化时产生压紧传动带(26)方向的推力F。转矩凸轮机构由相对两个带轮(31、32)可以相对旋转的凸轮体(51)的第1凸轮部(52)、和可动带轮的第2凸轮部(53)构成。两个带轮通过花键(37、38)连接成不能相对旋转,动作转矩是从传动带传递给固定带轮的第1转矩分量、和从传动带传递给可动带轮的第2转矩分量的合成后的转矩。由此,在传动装置具有的可变带轮和旋转轴之间的转矩变化时,提高了从传动带向可变带轮的输入转矩的传递效率和传递响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