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211728.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蒙国往 , 左一铭 , 吴波 , 丘伟兴 , 徐世祥 , 李宏乐 , 李想 , 刘家粱 , 丘洪彬 , 叶扬春 , 李华隆 , 陈辉浩 , 白国飞 , 张珂 , 韦煜 , 戚倪 , 韦耀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层;集水板,其位于二次衬砌和滤水层之间;集水板的外侧面向中间倾斜设置,且集水板设有波纹段;防水层,其设于二次衬砌和集水板之间;环向排水管,每个集水板的外侧面设有环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其与环向排水管连通;集污槽,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集污槽;纵向排水管,每个集污槽与集水板之间设有纵向排水管,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侧集水沟,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侧集水沟;横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纵向排水管和侧集水沟;以及横向排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集污槽和侧集水沟。采用本发明的防排水系统具有结构精巧、防排水、防渗和防堵效果显著等多重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914101.5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弥补了现有技术中隧道降尘不足的方面,其智能控制开关智能控制喷雾器和侧管的开关的开启与关闭,智能化更高,大大提高了隧道快速通风降尘的效益,使得隧道通风降尘更加全面、具体、效益更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方法,是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快速实现通风和降低粉尘浓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通风,而且大幅度的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及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更好的满足隧道通风降尘的需求,适于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8390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0199780.X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铁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裂爆破减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掌子面上打设炮眼,最外面的一圈炮眼为周边眼;步骤二,在周边眼的每两个相邻的炮眼之间打设一个减震孔;步骤三,吹扫清理所有的炮眼;步骤四,在所有的炮眼内装入炸药;以及步骤五,确认无误后,进行爆破。本发明通过减震孔和规定的起爆顺序能够将开挖掌子面部分的岩体平面与外围的岩体在一定深度内进行分离,形成隔震沟,有效的降低爆破对开挖洞轮廓外岩体的震速,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988552.0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蒙国往 , 吴波 , 李静 , 彭逸勇 , 黄劲松 , 李锦 , 农忠建 , 黄惟 , 路明 , 邓政 , 兰扬斌 , 韦汉 , 许杰 , 孙文涛 , 徐世祥 , 黄宗辉 , 索潇 , 王汪洋 , 吴昱芳 , 张子仪
IPC: E02D29/045 , E02D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群坑的中隔墙及其施工方法,该中隔墙包括一期地下连续墙和二期地下连续墙,二期地下连续墙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两个一期地下连续墙之间,二期地下连续墙包括至少一个预制墙板,每个每个预制标准块呈四边形状,且每个预制标准块的一个侧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接头和第一凸接头,两个预制标准块通过第一凹接头和第一凸接头的配合连接,形成预制墙板。该中隔墙的施工方法包括:(1)制作预制标准块;(2)进行中隔墙底部的基底处理,并现场浇筑一期地下连续墙;(3)从下往上依次拼装预制标准块;(4)施工完成后,从上往下依次拆除预制标准块。本发明的中隔墙能够实现施工现场快速拼装和拆除。
-
公开(公告)号:CN112780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43445.5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通道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装置,其沿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和拱梁;大管棚,其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顶部;初期支护,其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内侧;防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管道、外防水层、第一排水板和内防水层,排水管道设置于地铁出入口通道的底部;初期支护的外侧设有外防水层,内侧设有第一排水板;第一排水板的内侧设有内防水层;第一排水板与排水管道连通;以及二次衬砌;还包括该通道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通道结构和施工方法,能够减小施工对上部既有管线影响,实现微扰动施工,提高地铁出入口通道的防排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0972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82431.5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型止水帷幕,包括:墙体,其自前至后设有若干个集水腔,每个集水腔自下至上间隔的设有若干个导水机构,每个导水机构的左右两端均能够伸缩,且每个导水机构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对应的集水腔内,所有的导水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进行上下转动;在每个集水腔内,若干个导水机构将集水腔自下至上分隔成若干个储水腔,每个储水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以及两个开合装置,墙体左右两侧壁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合装置,用于打开和关闭透水孔。采用本发明止水帷幕能够减缓水流的冲击破坏,防止止水帷幕被破坏,能够控制地下水流向,具有防水、导水、蓄水和补充地下水等功能,保护地下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15861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513587.9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侵限凿除残桩和补桩联合支护方法,尤其适用于连续多根围护桩不同程度侵限的情形,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施工新冠梁、新桩、新支撑,同时做好补桩和新钢支撑之间的刚性连接;换撑后按一定顺序分步凿除侵限围护桩,施工部分侧墙、中板;最后拆除支撑,施工剩余部分主体结构。本发明的联合支护方法高效、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高,在解决侵限的同时,还增强了整个支护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普遍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36593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144252.4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中铁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IPC: E04G2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群坑中隔墙凿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划分好待凿除部分中隔墙和保留部分中隔墙;(2)将待凿除部分中隔墙进行分块,然后对分块的中隔墙进行凿除,凿除过程中两块分块中间预留临时保留部分中隔墙;(3)分块的中隔墙凿除完毕后,建造基坑中隔墙间永久性的构造柱;(4)待构造柱建造完成后,凿除临时保留部分中隔墙;(5)待凿除部分中隔墙全部凿除完后,清理废弃混凝土渣,进行后浇带施工。本发明地下工程群坑中隔墙凿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保留临时部分中隔墙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承力结构,能很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凿除过程中,能很好的控制凿除洞口的质量,也有较好的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30140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1530809.X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渐变隧道穿越软弱围岩地层的动态分区导坑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将隧道横断面分为左右相邻的固定分区部和动态分区部,分别采用CRD法和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每个分区的工作台阶的尺寸比较小,同时具备CRD法和台阶法的优点,能够快速实现开挖和初支封闭,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动态分区部的台阶法施工能够有效适应隧道渐变段,保证整个渐变隧道沿长度方向保持圆顺,从而提高隧道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防水难度,提高了防水效果,从整体上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75486.X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复合式衬砌墙、分隔梁、竖向衬砌墙、仰拱以及防漏系统,复合式衬砌墙与巷道松软地层固定连接;分隔梁设有两组,各分隔梁分别设置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各分隔梁分别与复合式衬砌墙的底端固定连接;竖向衬砌墙设有两面,各竖向衬砌墙分别与分隔梁固定连接;仰拱设置于巷道底部;仰拱分别与竖向衬砌墙连接;防漏系统分别设置于竖向衬砌墙与巷道侧壁之间、仰拱上及复合式衬砌墙内,用于处理巷道内的地下水。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解决了松软复合地层处隧道结构设计施工与成本控制难兼得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