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922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180029330.8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W10/02 , B60K6/36 , B60K6/383 , B60K6/44 , B60K6/543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L11/14 , B60W20/00 , F02D25/04 , F02D29/00 , F16H21/20 , F16H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5/08 , B60K6/383 , B60K6/44 , B60K6/543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20/00 , F16H29/04 , Y02T10/623
Abstract: 机动车用驱动系统和机动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机动车用驱动系统1具备:第1、第2发动机ENG1、ENG2;第1、第2变速器TM1、TM2;分别设置于第1、第2变速器各自的输出部的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被旋转驱动部件11,其以被共用的方式经由离合器机构CL1、CL2而与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两个输出部件121连结,并将被传递至各单向离合器的输出部件的旋转动力向驱动车轮2传递;与被旋转驱动部件11连接的主电动发电机MG1;使被旋转驱动部件和与第2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断开的同步机构20;以及控制单元5。在动力被输入到被旋转驱动部件11的状态下,控制单元5通过使同步机构20成为能够传递动力的连接状态,来利用被旋转驱动部件11的动力使第2发动机ENG2旋转,从而使第2发动机ENG2起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94711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180029450.8
申请日:2011-05-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7/04 , B60K6/36 , B60K6/383 , B60K6/387 , B60K6/442 , B60K6/543 , B60K17/26 , F02D25/00 , F16H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10/06 , B60K5/08 , B60K6/24 , B60K6/36 , B60K6/383 , B60K6/44 , B60K6/543 , B60W10/08 , B60W10/101 , B60W20/00 , B60W30/1882 , F16H29/04 , Y02T10/623 , Y02T10/6286 , Y02T10/6295
Abstract: 机动车用驱动系统1具备:第1、第2这两个发动机ENG1、ENG2;对各发动机ENG1、ENG2的输出进行变速的第1、第2变速器TM1、TM2;分别设置于第1、第2变速器TM1、TM2的各输出部的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以及被旋转驱动部件11,其以被共用的方式经由离合机构CL1、CL2而与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两个输出部件121连结,以将被传递至各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输出部件的旋转动力向驱动车轮2传递,由此,提供高效且能够改善燃料消耗的机动车用驱动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7978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80060044.7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 F16H3/44 , F16H7/06 , F16H2057/0081 , F16H2200/20 , F16H21/42
Abstract: 在具有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利用环形链(28)将设于输入轴上游部(11B)的第1链轮(26)和设于输出轴下游部(12B)的第2链轮(27)连接,在输入轴主体部(11A)和输入轴上游部(11B)之间配置了牙嵌离合器(52),因此,当输入轴主体部(11A)固着而不能旋转时,对牙嵌离合器(52)解除接合,从而将输入轴上游部(11B)从输入轴主体部(11A)分离,并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输入轴上游部(11B)、第1链轮(26)、环形链(28)以及第2链轮(27)向输出轴下游部(12B)传递,由此,能够利用发动机(E)的驱动力使车辆进行所需最低限度的行驶,从而能够使车辆避让行驶至修理车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55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31110.8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1/06 , F16H29/04 , F16H57/028 , F16H2057/0202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校正误差的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30)具备:一端壁部(32),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侧;另一端壁部(34),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另一端侧;以及周壁部(40),其以存在间隔地覆盖曲柄连杆机构(20)的方式将另一端壁部(34)和一端壁部(32)连结在一起。在一端壁部(32)上设置有一端侧切口部(50(52、54))。在周壁部(40)设置有周壁侧切口部(56)。周壁侧切口部(56)和一端侧切口部(50)被构成为使得变速器壳体(30)具有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71167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29378.9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 B60K5/08 , B60K6/448 , B60K6/543 , B60K17/04 , B60K17/08 , B60K2001/001 , F02D25/04 , F02D29/02 , Y02T10/6243
Abstract: 机动车用驱动系统和机动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机动车用驱动系统1具备:第1、第2发动机ENG1、ENG2;第1、第2变速器TM1、TM2;分别设置于第1、第2变速器TM1、TM2各自的输出部的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以被共用的方式与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两个输出部件121连结的被旋转驱动部件11;以及控制单元5。在第1发动机ENG1产生的动力经由第1单向离合器OWC1被输入到被旋转驱动部件的状态下,即通过第1发动机ENG1进行行驶的状态下,控制单元变更第2发动机ENG2的转速和/或第2变速机构的变速比,以使输入到第2单向离合器OWC2的输入部件的转速超过输出部件的转速,由此从基于第1发动机ENG1的行驶切换为基于第2发动机ENG2的行驶。由此,提供高效且能够改善燃料消耗的机动车用驱动系统和机动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93947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180029511.0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5/08 , B60K6/383 , B60K6/387 , B60K6/44 , B60K6/543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1 , B60W20/00 , B60W30/18118 , B60W30/1882 , F16H29/04 , Y02T10/623 , Y02T10/6286 , Y10T477/27
Abstract: 机动车用驱动系统和机动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机动车用驱动系统1具备:第1、第2发动机ENG1、ENG2;第1、第2变速器TM1、TM2;分别设置于第1、第2变速器各自的输出部的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以被共用的方式经由离合机构CL1、CL2而与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两个输出部件121连结的被旋转驱动部件11;与被旋转驱动部件11连接的主电动发电机MG1;以及控制各要素的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在车辆后退时使离合机构CL1、CL2成为分离状态,解除基于变速器TM1、TM2实现的不可后退状态,从而借助于主电动发电机MG1的反向旋转操作使车辆后退。另一方面,在上坡路上起步时,使离合机构CL1、CL2保持为连接状态,利用基于变速器TM1、TM2实现的后退阻止作用获得防倒滑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97857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380060138.4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 B60K1/00 , B60K2001/001 , F16H57/027 , F16H57/0416 , Y10T74/1508
Abstract: 输出轴(12)由与变速单元(U)连接的输出轴主体部(12A)和比输出轴主体部(A)靠近动力传递方向下游侧的输出轴下游部(12B)构成,在输出轴主体部(12A)和输出轴下游部(12B)之间配置了牙嵌离合器(55),因此,当输出轴主体部(12A)固着而不能旋转时,通过对牙嵌离合器(55)解除接合,并将输出轴下游部(12B)从输出轴主体部(12A)分离,能够防止由于固着的输出轴主体部(12A)而导致驱动轮(W)锁定,可以使车辆无障碍地避让行驶至修理车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73689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380054936.6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Abstract: 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收纳多个曲柄式传递单元的变速器壳体(11)具备将周壁部(11c)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11d)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柱状部(11e),周壁部(11c)连接第1侧壁部(11a)和第2侧壁部(11b),因此,能够利用柱状部(11e)提高周壁部(11c)的刚性,抑制膜面振动的发生,将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的限度,同时降低噪音。而且,多个柱状部(11e)被配置在多个传递单元(14)的连杆(33)之间,因此,能够避免柱状部(11e)与连杆(33)发生干涉。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557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380031110.8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1/06 , F16H29/04 , F16H57/028 , F16H2057/0202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校正误差的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30)具备:一端壁部壁部(34),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另一端侧;以及周壁部(40),其以存在间隔地覆盖曲柄连杆机构(20)的方式将另一端壁部(34)和一端壁部(32)连结在一起。在一端壁部(32)上设置有一端侧切口部(50(52、54))。在周壁部(40)设置有周壁侧切口部(56)。周壁侧切口部(56)和一端侧切口部(50)被构成为使得变速器壳体(30)具有挠性。(32),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侧;另一端
-
公开(公告)号:CN102939479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180029511.0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5/08 , B60K6/383 , B60K6/387 , B60K6/44 , B60K6/543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1 , B60W20/00 , B60W30/18118 , B60W30/1882 , F16H29/04 , Y02T10/623 , Y02T10/6286 , Y10T477/27
Abstract: 机动车用驱动系统和机动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机动车用驱动系统1具备:第1、第2发动机ENG1、ENG2;第1、第2变速器TM1、TM2;分别设置于第1、第2变速器各自的输出部的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以被共用的方式经由离合机构CL1、CL2而与第1、第2单向离合器OWC1、OWC2的两个输出部件121连结的被旋转驱动部件11;与被旋转驱动部件11连接的主电动发电机MG1;以及控制各要素的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在车辆后退时使离合机构CL1、CL2成为分离状态,解除基于变速器TM1、TM2实现的不可后退状态,从而借助于主电动发电机MG1的反向旋转操作使车辆后退。另一方面,在上坡路上起步时,使离合机构CL1、CL2保持为连接状态,利用基于变速器TM1、TM2实现的后退阻止作用获得防倒滑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