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1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65555.4

    申请日:2010-10-07

    Inventor: 折田贤儿

    Abstract: 本发明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具备在基板(1)的上表面所设置、且包括活性层(6)的氮化物半导体多层膜。在与活性层(6)的下表面接触的层或者活性层(6)上,形成有凹部(2)、段差和突状部之中至少1种;在氮化物半导体多层膜的上部,形成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且构成光波导路的脊条,从脊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至凹部(2)、段差或突状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之距离,从前端面朝向后端面连续性地或阶段性地变化;活性层(6)的带隙能量,从前端面朝向后端面连续性地或阶段性地变化。

    发光元件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44893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80066249.2

    申请日:2010-09-02

    Inventor: 折田贤儿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包括:半导体多层膜(102),其被形成在基板(101)的主面上,并且具有产生第一波长的光的活性层(122);和多个荧光体层(105),其被形成在半导体多层膜(102)上,并且构成第1一2维周期结构。荧光体层(105)被第一波长的光激发,产生第二波长的光,半导体多层膜(102)具有引导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的光波导通路(109),对于从光波导通路(109)的端面辐射出的光而言,较之电场的方向与主面呈垂直的方向的光,呈水平的方向的光的比例更高。

    半导体发光元件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195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96084.8

    申请日:2005-06-24

    Inventor: 折田贤儿

    Abstract: 在半导体多层膜的与其主表面相对的表面中形成突起/凹陷,该突起/凹陷形成二维周期性结构,而在另一表面上形成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通过使用二维周期性结构的衍射效应,能改进从形成有突起/凹陷的表面的光引出效率。通过利用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把向金属电极发射的光反射到形成有突起/凹陷的表面,能倍增由二维周期性结构实现的以上效果。

    半导体发光元件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71953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96084.8

    申请日:2005-06-24

    Inventor: 折田贤儿

    Abstract: 在半导体多层膜的与其主表面相对的表面中形成突起/凹陷,该突起/凹陷形成二维周期性结构,而在另一表面上形成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通过使用二维周期性结构的衍射效应,能改进从形成有突起/凹陷的表面的光引出效率。通过利用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把向金属电极发射的光反射到形成有突起/凹陷的表面,能倍增由二维周期性结构实现的以上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