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8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4376.3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101 , H01L31/0304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N/Al1‑xScxN异质结日盲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使用铁电性能更佳的Al1‑xScxN铁电材料与AlN形成异质结,既能保证与AlN的最小晶格失配,又能保证铁电层的高质量生长。器件耗尽区的宽度与内置电场的强度变得可由去极化场来调节,充分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其次使用较薄的AlN层能够有效提高内建电场强度与2DEG浓度,进而增加光生电子迁移率,且在外电场施加下呈现更好的铁电性,使器件在工作时探测更为精准、响应度和响应速率更高。同时本发明提出了所述AlN/Al1‑xScxN异质结日盲探测器的制备方法,能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828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01530.3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9/778 , H01L29/36 , H01L21/335 , H01L29/06 , H01L29/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lScN的增强型GaN 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GaN HEMT器件包括:衬底层、成核过渡层、GaN缓冲层、GaN沟道层、Al1‑xScxN势垒层、Al1‑yScyN帽层、源极、漏极和栅极,衬底层、成核过渡层、GaN缓冲层、GaN沟道层、Al1‑xScxN势垒层依次层叠,15%≤x≤25%;Al1‑yScyN帽层、源极和漏极均位于Al1‑xScxN势垒层上,Al1‑yScyN帽层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y>30%;源极和漏极相互分离且对称分布;栅极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该器件两种不同Sc掺杂浓度的AlScN薄膜在界面处晶格匹配度较好,既可通过压电极化特性使异质结处产生更高浓度的2DEG,增加HEMT器件的漏极电流,又能通过铁电极化对HEMT进行非易失性调控,使阈值电压从负值变为正值,实现增强型HEMT器件,同时减小了漏极电流崩塌,显著提升了器件的电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06539.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0328 , H01L31/032 , H01L31/0296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性J‑TMDs/β‑Ga2O3异质结的高速光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β‑Ga2O3基光电子器件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其包括衬底(1)、β‑Ga2O3光吸收层(2)和金属源漏电极(4,5),衬底采用SiO2/Si衬底,且SiO2作为栅介质材料,Si作为底部的栅电极;β‑Ga2O3光吸收层的上部设有极性J‑TMDs层,用于与该光吸收层构成异质结,以抑制激子复合,使得电荷在异质结界面处快速转移;金属源电极位于β‑Ga2O3层上的一端,金属漏电极位于极性J‑TMDs层上与金属源电极相对的一端。本发明提升了界面处的传输性能,提高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5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82872.0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层状二维氧化镓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低维氧化镓薄膜制备困难、性能低下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1)选用Si/SiO2作为衬底并进行清洗和吹干的预处理;2)选取不同表面积的二维层状材料GaSe或GaS晶体材料并进行表面氧化,制备原子级别厚度的二维β-Ga2O3薄膜;3)选用转印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将其旋涂到β-Ga2O3表面,用于将二维β-Ga2O3从二维层状材料底物上机械剥离后,再转移到Si/SiO2衬底上。本发明制备的二维β-Ga2O3薄膜原厚度薄面积大,改善了β-Ga2O3材料性质,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氧化镓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6631.X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109 , H01L31/028 , H01L31/0304 , H01L31/18 , H01L31/0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刚石/AlScN异质结的日盲紫外探测器,包括衬底层、缓冲层、异质结和接触电极,异质结由金刚石层和AlScN铁电材料层构造形成,本发明构造的异质结,超宽禁带的金刚石材料作为容纳二维电子气的沟道层,其另一侧的势垒层使用AlScN铁电材料,能够兼顾响应速度和可调控两个特点,一方面能够使探测器截止波长进一步减小,另一方面通过使用铁电性质更优秀的AlScN铁电材料,增强对异质结内置电场和耗尽区宽度的调控能力,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从而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另外,由于AlScN铁电材料的禁带宽度要大于金刚石的禁带宽度,不会对紫外光波段之外的光发生响应,很好地弥补了光响应范围不精准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5883.5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0304 , H01L31/0336 , H01L31/109 , H01L31/18
Abstract: 一种基于GaN/AlScN异质结的日盲探测器,包括衬底、GaN层、AlScN层以及电极,GaN层与AlScN层构成GaN/AlScN异质结。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GaN/AlScN异质结界面处形成导带偏移和价带偏移,电子从AlScN扩散到GaN中,空穴从GaN扩散到AlScN中,在异质结界面处形成内建电场,当紫外光照射时,入射光被吸收并产生光生载流子,光生载流子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被扫至上下电极,在电路中产生光电流。由于AlScN的铁电性,其去除电场极化后仍保留退极化场,在极化状态下,退极化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的方向一致,使得内建电场强度增强,耗尽区宽度变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输运,光电流变大,提高其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968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13333.8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423 , H01L29/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掺杂Al1‑xScxN的铁电调控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铁电调控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层、种子层、第一铁电层、第一介质层、沟道层、第二介质层、第二铁电层和栅电极;源电极与漏电极,源电极与漏电极分别设置于沟道层两侧以及部分沟道层的上表面;第二介质层覆盖在沟道层上表面、部分源电极和部分漏电极的上表面;第一铁电层为Sc掺杂浓度为35%~40%的Al1‑xScxN;第二铁电层为HZO。本发明提供的铁电调控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存储器件的存储性能好,内存窗口大,在存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更胜一筹,同时其制备方法能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42902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910752677.3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1/02 , C01B32/186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开石墨烯带隙的方法,属于半导体电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制备氧化镓层和石墨烯层;将石墨烯层转移至氧化镓层上,通过氧化镓和石墨烯之间的电荷转移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形成氧化镓/石墨烯异质结,实现石墨烯带隙的打开;本发明提供的打开石墨烯带隙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器件结构清晰,能够较大程度的有效打开石墨烯带隙,对于将石墨烯应用到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1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82684.8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29/786 , H01L21/336 , H01L29/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氧化镓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氧化镓电子器件性能低下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1)对基片衬底进行清洗和吹干的预处理;2)选取不同表面积的二维层状材料,通过氧化剥离的方式制备面积厚度可控的二维β-Ga2O3薄膜,并采用转印聚合物将其转移到基片衬底上表面作为沟道层;3)通过掩膜版蒸镀或光刻的方法制备金属源漏电极。本发明通过对β-Ga2O3薄膜厚度和面积进行精确控制,提升了半导体/金属电极界面传输特性及其器件性能,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大规模光电集成电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50391.4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109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N/AlScN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包括依次设置的AlN/蓝宝石模板层、AlN/AlScN多量子阱层和n型掺杂的AlGaN接触层,以及AlN/AlScN多量子阱层上的第一电极和n型掺杂的AlGaN接触层上的第二电极,并可进一步包括AlGaN缓冲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可有效降低量子阱结构中的极化电场强度,控制载流子的迁移,延长子带吸收波长,并提升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和响应速度,同时适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