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堆石颗粒级配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373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0640.0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堆石颗粒级配检测方法和装置,包括:使用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堆石颗粒的数字图像;将获取的数字图像传入实例分割深度学习模型,对堆石颗粒进行识别与分割,得到颗粒轮廓区域;对获取的颗粒轮廓进行量化;对多项量化指标进行采样处理;将获取的向量作为输入,级配曲线上提取的向量作为数据标签;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数据集,获得具有和真实颗粒三维形状的三维数字颗粒,构建数字颗粒模型库;得到最终用于级配检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本发明可有效克服紧密堆积条件下堆石颗粒准确识别与分割,且无需人为假设任何经验公式,而完全基于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提高适应性和准确性。

    一种减振发电的智能粗颗粒

    公开(公告)号:CN11266340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487607.9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一种减振发电的智能粗颗粒,粗颗粒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混凝土外壳、钢壳、若干压电减振俘能器及电能收集转化结构,压电减振俘能器两端分别与钢壳及电能收集转化结构相抵,用于将混凝土外壳及钢壳的应力转化为电力,电能收集转化结构将电力转化为稳定的电能并储存。本发明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混凝土外壳,接收外部结构的振动力量,利用压电效应,结合内部的压电减振俘能器、能量转化器和储能元件进行振动能量到电能的收集、转化与存储,不仅能直接减小外部结构的动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利用压电材料将共振子振动能转化为电能,可实现变废为宝,是一种绿色能源。

    一种针对低频表面波隔振的周期性桩-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84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85571.6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低频表面波隔振的周期性桩‑墙结构,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一个的桩‑墙结构隔振单元,桩‑墙结构隔振单元包括桩基、连续墙、原始土体、改良土体和基岩,桩基呈两排均匀插入原始土体内,桩基底部嵌入基岩内,原始土体的浅层土体内每排桩基之间嵌入连接有连续墙,原始土体的浅层土体内两排桩基和连续墙间固定设置有改良土体。本发明可以将桩基深度优势与连续墙的连续性优势发挥到极致,二者相辅相成,极易适合表面波隔振。本发明连续墙两侧为截面为半圆形的圆弧面,连续墙的中心截面M‑M面为梯形,预制而成,通过静力按压方式至两桩基中间,构建桩‑墙镶嵌结构,且可形成较大的预应力,确保隔振效果。

    一种控制基质吸力和温度的动静三轴仪

    公开(公告)号:CN11250486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42973.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制基质吸力和温度的动静三轴仪,包括:透水石,所述透水石表面粗糙,进气值低,通过安装在试件顶部来控制试件的孔隙气压力;高进气值陶瓷盘,所述高进气值陶瓷盘安装在压力室底部,进行透水饱和,允许水进入试件但阻止自由空气流通,进而控制试件的孔隙水压;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由恒温调节器、加热器和热偶组成;所述恒温调节器通过热偶反馈的温度,用来控制和调节整个压力室内部的温度;所述加热器设置在压力室内部左、右两侧,受恒温调节器的控制,用来加热压力室内部的温度。本发明为研究基质吸力和温度在循环加载耦合作用机理提供了设备支持,为建立预测累计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模型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一种新型非规则形状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979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05086.6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非规则形状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及其装置,包括:生成非规则形状多面体颗粒集合体,并对每个多面体颗粒赋予初始强度属性;识别潜在破碎的多面体颗粒,将其标注为潜在的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识别即将破碎的多面体颗粒,将其标注为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对被标注的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执行切割破碎,对新形成的多面体子颗粒赋予初始强度属性。与传统颗粒破碎模拟方法相比,本发明不仅可模拟不规则形状颗粒的破碎,且子颗粒可再次破碎,其计算效率要远高于传统破碎模拟方法,该破碎模拟方法为进一步认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损伤感知和灾变预警智能土工织物

    公开(公告)号:CN115404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020767.1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损伤感知和灾变预警智能土工织物,包括:同轴压阻纤维材料与传统土工合成材料结合的土工织物以及深度学习模块芯片组;其中带有同轴压阻纤维材料的土工织物负责采集土体内部全范围的各类响应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和含水率等。深度学习模块芯片组负责采集各类响应数据,并基于嵌入在深度学习模块芯片中的神经网络算法对路基内部长期监测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对路基内部即将发生的病害做到提前预测并提供病害防控措施的建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路基内部监测方法不能全范围监控以及缺乏预警功能等一系列的不足,同时也极大地提高智能土工织物的使用价值,符合国家倡导的智能建造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