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24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398886.2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76 , H01M8/2484 , H01M12/06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列车供电电池及供电系统,其中,该供电电池包括:解液箱、多个液流泵和多个铝空电池反应堆,且多个铝空电池反应堆依次串联;电解液箱包括为多个长条状的电解液凹槽,一个液流泵对应一个铝空电池反应堆,且对应一个电解液凹槽。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列车供电电池及供电系统,采用铝空电池作为高速磁浮列车车载储能系统的电源,具有长时间存放不失电、能量密度大、安全性高、资源丰富、制造成本低、清洁易回收等优点。且可以保证整个供电电池的高电压,同时减少了自放电,有利于铝空电池的高度集成,缩小安装空间,实现持续工作,持续为磁浮列车负载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2471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10424351.X
申请日:2015-07-1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产品元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建立高速列车产品元模型全集,其中包括多个产品元模型,所述产品元模型包括产品对象、属性参数和关联;读取高速列车结构树信息,所述结构树包括多个节点,每个节点至少包括产品对象、以及产品对象之间的层级信息和从属信息;判断产品元模型和所述结构树中的产品对象是否匹配,如果是,则以树状列表结构,在所述结构树中,显示所述产品元模型及其层级信息和从属信息。该方案能够避免重复建立产品元模型,且不会遗漏产品元模型的建立,同时,可以继承高速列车结构树中的层级关系,避免产品元模型层级的混乱,可以直接根据需求数据得到准确且唯一对应的实物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88152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0250504.3
申请日:2015-05-1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辅助供电系统设计的设计需求获取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需求元模型参数,并提出对应所述辅助供电系统需求的主体需求参数、关键需求参数和用户需求参数;根据配置规则以及所述辅助供电系统设计的技术指标从已有的高速列车产品元模型参数中确定出对应所述辅助供电系统设计的目标产品元模型参数;建立所述主体需求参数、关键需求参数和用户需求参数与所述目标产品元模型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上述参数设计得到所述辅助供电系统,设计高速列车的辅助供电系统的过程中考虑了用户需求参数,使得设计出的高速列车在辅助供电系统运作时为乘客带来好的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015562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510431603.1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接地电阻的控制方法及其接地板,能够将接地电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了接地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1)将接地电阻划分为三个相互串联的分电阻;2)分配各所述分电阻的阻值范围;3)对各所述分电阻进行分别控制,以便将其电阻值控制在各自所对应的所述阻值范围内。本发明首先将接地电阻划分为三个分电阻,然后对各个分电阻进行阻值范围的分配,进而根据各个阻值范围对分电阻进行分别控制,以便将各个分电阻控制在各自的阻值范围内,实现了车体接地的可控,提高了接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发明的接地板采用上述控制方法实现接地电阻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83969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831948.0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站台,包括一货运层,在所述货运层上设置有用于货物上下列车的货运通道,所述货运通道延伸至货运层边缘与列车临近;在所述货运层上设置有用于人员上下车的连通道,所述连通道一端连接列车,另一端连接候车室。本发明通过与外界隔离的连通道,解决了人货共用的站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客运、货运可同时在一个站台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也无需再单独建造货运站台,减少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015570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435788.3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端部底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牵引梁、端部横梁和第二牵引梁,所述第一牵引梁和所述第二牵引梁均由前至后延伸,所述第一牵引梁设有车钩安装座,所述第二牵引梁由前至后斜向外延伸。第二牵引梁由前至后斜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避让转向架的安装空间;第二牵引梁的前端可以正对第一牵引梁的后端连接,或者与第一牵引梁以较小的横向跨度进行连接,此时,牵引力可以由第一牵引梁沿纵向直接传递至第二牵引梁,优化了牵引力的传递方式,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端部底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73865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882467.7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悬浮列车及其无纵梁结构的走行部,其中,该走行部仅包括一个悬浮框,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纵梁,解除相邻两悬浮框之间的耦合作用,可大幅降低悬浮控制的难度和能耗;该走行部通过单拉杆连接悬浮框与车体,可大幅简化现有技术中拉杆的结构,降低走行部的制造成本;悬浮框与车体之间通过横向、垂向位移量均较大的空气弹簧相连,不仅可实现对车体的弹性支撑,还能够大幅简化传统的二系悬挂结构,降低走行部的重量;悬浮框与车体之间设有适当阻尼值的垂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用于衰减车体的振动,提升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度;此外,悬浮框与车体之间还设有横向止挡、垂向止挡,可防止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过度横移、侧翻和倾覆。
-
公开(公告)号:CN10758969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817069.7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包括:车载PHM系统利用已构建的列车组智能镜像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列车组诊断结果;车地数据传输系统将第一列车组诊断结果和数据发送给地面PHM系统;地面PHM系统利用已构建的地面组智能镜像模型对预处理后的第一列车组诊断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二列车组诊断结果,并将第一列车组诊断结果和第二列车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更新第二列车组诊断结果;该系统形成列车状态感知、实时分析、实时通讯、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等能力,提高列车组运行安全性、运维经济性和智能设计与制造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750651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543237.8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 G06F17/508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头型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构建列车头型的三维参数化模型,根据三维参数化模型提取列车头型的多个优化设计变量,并确定各个优化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空间;在各个优化设计空间内进行采样,获取多组优化设计变量组,其中,每组优化设计变量组中包括每个优化设计变量的一个采样点;根据优化设计变量组,建立气动性能指标与优化设计变量之间的近似计算模型;对近似计算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优化气动性能指标,根据优化气动性能指标和三维参数化模型,获得目标列车头型。该装置用于执行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列车头型的优化设计时间,缩短了列车头型的设计周期,提高了列车头型设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27676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410747554.8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风沙高速轨道车辆,包括车体、转向架、设备舱、受电弓及顶置式空调机组,设备舱的裙板、底板、骨架及车体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车体、转向架、设备舱及受电弓的外表面均涂有防风沙的涂层,在转向架上还安装有多组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通过供风管路与供风风源连接,多组所述喷射装置用于向制动系统和/或车轮前方的轨道喷射压缩空气。本发明通过分析既有动车组在多沙、沙漠地区运行存在的系列问题,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案,对动车组各系统整体防沙性能进行优化提升,使轨道车辆可以满足在高寒高温、高风沙的环境中运营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