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68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9677.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级加热热网水的卡诺电池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属于卡诺电池系统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汽轮机发电系统、热网水加热系统、电转热系统和储罐蓄、放热系统。本发明基于传统的卡诺电池系统,在储罐系统储热部分增设热网换热器,以此来扩大系统的热电负荷特性区间,增加系统运行灵活性。同时也可减少新能源场站的弃电,增加新能源的上网率。此外,通过加热热网水来降低储热介质进入热源换热器的温度,来提升系统的COP和往返效率;热网水也因梯级加热系统而减少了换热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本发明较传统的卡诺电池系统,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煤耗量,可为煤电低碳灵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转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33333.0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南九域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Q1/50 , H01Q5/28 , H01Q1/24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塔架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结构‑天线共形金属塔架系统及测量方法,该系统包括金属塔架‑天线共形体金属塔架本体,还包括多频段电磁信号收发系统、上位机及电源;多频段电磁信号收发系统包括整体结构共形天线、局部结构共形天线及多频段天线信号读写器,射频读写器与整体结构共形天线、局部结构共形天线一对多设置,多频段电磁信号收发系统将接受到的金属塔架本体的状态信息传递给上位机进行处理。该方法解决现有结构‑天线分型设计带来的附属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布置及监测难题,并填补现有塔架结构‑天线传感系统共形设计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518644.0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效性验证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将通过有限元仿真所构建的空载电动势关于励磁电流的函数作为任意励磁电流下的期望空载电动势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调相机短路和强励两种暂态过程,获取电气状态量的有效值,按照向量关系求取空载电动势。将上述期望电动势与调相机短路和强励两种暂态过程的实际电动势相比较,根据两者的偏差是否大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判别阈值来验证期望电动势法在调相机暂态过程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期望电动势法在调相机暂态过程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验证方法,避免了真机实验以及故障模拟所带来得经济成本和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951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18391.1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交流阻抗在线感知装置,包括自激励驱动模块、多路选择模块、电压采集模块、控制器,自激励驱动模块,用于向多个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模组注入激励电流;多路选择模块,用于从电池模组中依次选择待测的单体电池;电压采集模块,用于测量待测的单体电池上的电压;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自激励驱动模块、多路选择模块、电压采集模块的动作并计算交流阻抗,并将交流阻抗信息传输至计算机控制终端进行大数据统一汇总分析和健康状况评估。本发明提供的铅酸蓄电池交流阻抗在线感知装置可以实时在线感知铅酸蓄电池交流阻抗变化,及时把握蓄电池健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9113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4904.7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锌电池的多孔自支撑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多孔自支撑电极材料为多孔铁镍合金,其中表层是少铁富镍的多孔自支撑合金;制备方法包括:在高温熔盐体系中,将致密的铁镍合金作为工作电极,镍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作为参比电极,在‑0.5到‑0.2V的电位之间,阳极氧化10‑60分钟,得到多孔自支撑的铁镍合金电极。当用多孔自支撑的铁镍合金电极负载锌时,可以用于水系锌电池或者非水系锌电池中。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锌枝晶的问题,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40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06927.X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体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滑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滑模观测器,根据滑模观测器的结构得到估计误差动态方程,用滑块区域简化估计误差动态方程;建立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定义期望轨迹和跟踪误差,将期望轨迹和跟踪误差代入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得到跟踪误差模型;设计控制器,设计补偿器,定义滑模面;证明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一直驻留在滑块区域内。观测器解决了软体机器人因其柔性本体结构无法测量角速度信息造成追踪精度低的问题,用滑块区域简化滑模观测器的估计误差动态方程减少了参数便于工程实现,采用滑模算法解决了机器人存在系统不确定项的鲁棒控制问题,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96031.6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T7/33 , G06T7/66 , G06T3/00 , G06V10/76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形聚类的多站点云配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点云初始配准;S2:获取初始质心;S3:质心更新;S4:更新刚性变换;S5:重复步骤S3和步骤S4,直至满足迭代停止条件;S6:计算重叠部分比例以及重叠部分点集;S7:赋予数据点相应的权重,更新刚性变换直到满足迭代停止条件;S8:根据迭代停止时的刚性变换得到最终的配准结果。本发明利用局部邻域特征点提取的方法选择初始质心,减小了由于忽视物体局部几何特征而对配准结果的影响;利用测地距离作为聚类划分的依据可以较大程度上考虑物体的几何结构;利用赋予数据点不同权重的方法来处理重叠部分的问题,可以优化配准结果中出现的重影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90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66827.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火电机组顶峰能力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区域内各火电机组的成效指标;将采集的成效指标进行归一化,构成归一化矩阵;计算成效指标的系数;计算归一化成效指标的权重,来构成标准化加权矩阵;计算成效指标的正、负理想解以及各成效指标与其正、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得距离,并计算火电机组各成效指标与正、负理想解的加权灰色关联度;计算各火电机组的相对贴近度,并根据相对贴近度来进行火电机组的顶峰能力排名。本发明通过火电机组成效指标间的变异系数分配对应的权重,同时引入灰色关联度改善距离判断时变异系数优化成效指标间的差异性,为火电机组电力保供提供有效评价规则。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8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4967.6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F18/10 , G06F17/10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火电机组发电能力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区域内各火电机组发电能力的成效指标;将获得的成效指标进行预处理,构成归一化矩阵;计算成效指标的变异系数,基于变异系数和归一化矩阵,计算成效指标的规范化矩阵;基于规范化矩阵,计算成效指标的正、负理想解以及各成效指标与其正、负理想解的变异系数距离;计算各成效指标的改进灰色关联度;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及规范化矩阵,计算成效指标改进灰色关联度的正、负理想解以及改进灰色距离;基于变异系数距离及改进灰色距离,计算火电机组的相对贴近度。本发明采用变异系数来度量指标内的差异信息,能真实反映指标内数值的差异信息大小,提升指标内差异对权重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089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0170.7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蓄热式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热电联产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由汽轮机系统、蓄热式吸收式热泵系统和热网水加热系统组成,汽轮机系统包括中压缸,中压缸的入口连接有来自高压缸的蒸汽,中压缸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本申请的放热供热模式中,蓄热式换热器作为溶液泵出口稀溶液和热网水的热源,发生器浓溶液作为热网水的热源,此时热泵系统的供热能力大幅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抽汽供热相应减少,此时系统的发电上限提高,下限降低,适合于热电联产系统需要深度调峰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