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23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63793.0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刘方 , 吕刚 , 于晨昀 , 岳岭 , 陈志广 , 徐治中 , 郭磊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凌云鹏 , 答子虔 , 王磊 , 张宇宁 , 张斌 , 金张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涌水突泥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隧道位置处的地质数据;根据获得的地质数据计算渗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根据获得的地质数据和渗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预测隧道涌水的速度。应用本发明可以快速预测隧道的涌水速度,避免出现涌水导致的人员伤亡;还可以为隧道施工单位提供涌水风险评价方法,为技术人员根据涌水风险评价制定涌水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8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80843.1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邢慧贤 , 刘方梁 , 睿中 , 占辉 , 肖宁 , 彭斌 , 吕刚 , 刘宝权 , 蒋小锐 , 于晨昀 , 岳岭 , 陈志广 , 霍楠 , 郭磊 , 徐治中 , 胡晶 , 王杨 , 王婷 , 魏盼 , 黄杰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管段单元,每相邻两个管段单元之间通过管节接头连接,管节接头的前端与第一个管段单元的后端固定,管节接头的后端与第二个管段单元的前端固定,使相邻两个管段单元拼接固定;每个管段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段、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分别位于管段单元的两端部位置,所述曲线段位于管段单元的中部位置。应用本发明可以解决大曲率沉管隧道结构设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9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127752.X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 C04B28/00 , C04B38/08 , C04B111/40 , C04B1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隧道管片。所述隧道管片包括粗骨料、细骨料和胶凝材料,所述粗骨料的质量占比为60‑80%,细骨料占比为10‑20%,胶凝材料占比10‑30%;所述粗骨料的密度大于3000kg/m3,所述细骨料的密度为1600‑1700kg/m3,所述胶凝材料的密度为300‑1500kg/m3。本发明隧道管片混凝土的粗骨料密度高,胶凝材料密度低,使管片中粗骨料和胶凝材料形成较大的密度差,共同构成一个周期性结构。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波通过混凝土管片时,遇到高密度的粗骨料,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周期性结构的管片,使振动波不断反射和折射,从而大幅度消耗振动波,从而起到减振隔振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895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41913.8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杆加固结构及其形态控制方法,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挡土墙,每个挡土墙内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基座,第一混凝土基座上固定有接触网杆,接触网杆上设置有监测装置,接触网杆底部连接有底板,底板通过支撑件与第一混凝土基座固定,支撑件用于调节底板与第一混凝土基座之间的距离,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接触网杆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可伸缩支撑杆调节接触网杆的倾斜变形、支撑件调节接触网杆的沉降变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每个接触网杆上设置监测装置,可对接触网杆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对其形态进行纠正,提高了列车的运营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96926.5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明洞结构。所述隧道明洞结构包括围护桩组、冠梁、承载拱和第一侧墙。所述围护桩组包括多个,每个围护桩组包括两个围护桩和一个横向的预应力梁,每个围护桩组的两个围护桩分别设置在隧道的两侧;所述冠梁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隧道两侧的围护桩上,并与围护桩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拱设置于冠梁上方,且承载拱为弧形,承载拱的两端分别与隧道两端的冠梁相连。所述第一侧墙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仰拱的两端相连。本发明利用承载拱将明洞上方土体荷载向下传至围护桩,围护桩与预应力梁及冠梁共同承载。实现永临结合,优化明洞结构型式,尤其是大跨度明洞结构型式,节约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2392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110064318.6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力 , 刘建友 , 吕刚 , 岳岭 , 于晨昀 , 王婷 , 刘方 , 答子虔 , 张延 , 张矿三 , 张鹏 , 谭富圣 , 王德福 , 马福东 , 蒋小锐 , 王瑾 , 曲强 , 徐治中 , 陈五二 , 祝安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树根式隧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隧道仰拱、外层环向钢筋、连接板、排水管、第一连接杆和抗拔锚杆,通过在隧道仰拱正下方设置排水管,然后第一连接杆将排水管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最后将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外层环向钢筋上,排水管上方设置有预留接头,可以连接第一连接杆,排水管给外层环向钢筋一个向下的拉力,导致外层环向钢筋也给隧道仰拱一个向下的压力,而且本发明使用了抗拔锚杆,也给与外层环向钢筋一个向下的拉力,进而防止隧底由于软岩或者膨胀岩而出现隆起,将排水管设置在隧道仰拱以下,将侧沟的水导入排水管内,快速排出污水,减少发生隧道隆起的概率,防止发生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198073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37180.7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民庆 , 吕刚 , 刘建友 , 肖广智 , 田四明 , 王伟 , 张顶立 , 彭峰 , 岳岭 , 刘方 , 辛维克 , 贾大鹏 , 任诚敏 , 刘俊成 , 曹国斌 , 陈丹 , 王婷 , 李汶京 , 王瑾 , 于晨昀 , 王磊 , 彭斌 , 王杨 , 张宇宁 , 张延 , 李力 , 张矿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索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锚索包括注浆腔、钢绞线、第一注浆管和隔离板。所述钢绞线设置在所述注浆腔中;所述第一注浆管设置在所述注浆腔中;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注浆腔内,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第一注浆管孔和第一钢绞线孔,所述隔离板套设在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钢绞线上,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注浆腔分割成多个次注浆腔。本发明所述的锚索,通过用隔离板将注浆腔分为多个次注浆腔,采用分段注浆的方式;当次注浆腔满载时,持续的注浆提升了浆体对注浆腔内壁的压力,使注浆填充更全面;相较于传统一个注浆腔内注浆,多段压力注浆分布更加均匀,填充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96321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664222.9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彭斌 , 徐治中 , 吕刚 , 陈志广 , 张矿三 , 崔亚南 , 李力 , 张延 , 杨甲豹 , 刘建友 , 王婷 , 凌云鹏 , 张斌 , 王磊 , 胡庆龙 , 魏盼 , 王晋辉 , 徐品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隧道钢波纹板上的线缆安装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钢波纹板两侧设置第一法兰板,在钢波纹板两端设置第二法兰板,形成波纹板预制件;将所述波纹板预制件固定设置在隧道内壁,在隧道洞室上方,将所述波纹板预制件底部的第二法兰板与槽钢可拆卸相连;将角钢与所述第一法兰板可拆卸相连,将线缆卡具与所述角钢可拆卸相连,将线缆设置在所述线缆卡具上。本发明解决了钢波纹板在隧道洞室处悬空的部分基础支撑设置问题,避免在波纹板上悬空位置打设长锚杆造成的应力集中和局部破损风险;解决了隧道安装钢波纹板后线缆无法挂载的问题,同时不对钢波纹板主材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69191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30606.1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00 , E21D11/18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消能减震装置。本发明通过在隧道围岩和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置阻尼器,阻尼器的一端与围岩连接,阻尼器的另一端与二次衬砌结构固结,地震产生的荷载作用于阻尼器上,再分散至面积更大的二衬结构上,避免了发生在二衬结构上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提高了隧道在地震时的抗震能力。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耗能能力,保证隧道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发生在二衬结构上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提高了隧道在地震时的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97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221496.0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武农 , 吕刚 , 蒋小锐 , 陈志广 , 刘建友 , 雷慧锋 , 吴麦奎 , 李汶京 , 曹永刚 , 汪胜 , 周江天 , 陈学峰 , 马福东 , 赵巧兰 , 宋月光 , 仲崇海 , 王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脚趾形轨道梁及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梁体;第一翼缘板,其连接所述梁体底部一侧;第二翼缘板,其连接所述梁体底部另一侧;连接位,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翼缘板和/或第二翼缘板上,用于连接轨道枕块。本发明无需在隧道内设置支座、锚箱等结构,既可大幅度缩小隧道断面,降低工程造价,又可避免所有荷载集中作用于隧道底部,有效均匀分散隧底受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