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6465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314601.2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冷连轧机过渡段轧制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第一带钢和第二带钢,其中,第一带钢与第二带钢为相邻带钢;实时获得所述第一带钢和所述第二带钢的焊缝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带钢和所述第二带钢的焊缝位置,将轧制模式在位置控制和恒轧制力控制之间进行切换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连扎机变规格轧制、焊缝缺陷或焊缝附近存在原料缺陷时,易出现断带,严重影响产能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轧制模式的切换,从轧制工艺上消化冷连轧机组的轧制过程,避免在带钢变规格过渡、焊缝缺陷火焊缝附近存在原料缺陷时,保持原有的轧制模式易造成的断带问题,同时避免由于焊缝或焊缝附近有缺陷需打开机架,节约时间,提高产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166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202639.8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补偿方法,包括:根据实际带宽、轧制最大带宽和板形测量仪确定的位置坐标xi,确定冷轧带钢的补偿系数;根据补偿系数和卷取设定总张力、最大卷取设计总张力,确定每个位置坐标xi处的卷取张力补偿系数,对冷轧带钢的卷取设定总张力进行补偿,获得每个位置坐标xi对应的卷取张力补偿值;根据每个位置坐标xi处的补偿系数和钢卷直径,确定卷取重量补偿系数,对卷取机芯轴上的卷取重量进行补偿,获得每个位置坐标xi对应的卷取重量补偿值;根据每个位置坐标xi对应的卷取张力补偿值和每个位置坐标xi对应的卷取重量补偿值,生成冷轧带钢的板形测量曲线;上述补偿方法能够减少板形曲线的测量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0722000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927823.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钢的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控制第一机架的压下率为15~25%,轧制力为23929~26448kn,速度为79~81mpm;控制第二机架的压下率为15~25%,轧制力为24752~27356kn,速度为104~106mpm,前滑为‑0.955~3.045;控制第三机架的压下率为15~25%,轧制力23465~25935kn,速度为154~156mpm,前滑为‑0.954~3.046;控制第四机架的压下率为12~20%,轧制力23144~25580kn,速度为199~201mpm,前滑为‑0.957~3.043;控制第五机架的压下率为5~15%。
-
公开(公告)号:CN1114381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02181.9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B1/2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超高强钢的酸连轧生产方法及酸连轧机组,酸连轧机组全部机架采用压下模式进行超高强带钢轧制,这样,在进行超高强钢轧制时,可以控制每个机架的轧制力小于该机架能承受的最大轧制力,不会因超出机架轧制力负荷导致无法生产超高强带钢。为了保证超高强钢的板形,在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酸连轧机组最后一个机架的辊缝,使最后一个机架与前一个机架间的张力死区在预设范围内,如果轧制的带钢的当前厚度与目标厚度差间的厚度差大于预设厚度,基于该厚度差,调整最后一个机架的辊缝和前一个机架的辊速,以确保轧制的超高强带钢的厚度满足生产要求。可以有效减少因机架超过轧制负荷导致无法生产超高强带钢的问题,保证带钢板形和板厚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83823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0712075.0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C4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开卷塔形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从轧机上下线的原料卷的内圈进行卡紧操作;将进行卡紧操作后的原料卷进行开卷上线,获得上线卷;根据所述上线卷的开卷参数,调整所述上线卷的压辊压力;根据所述上线卷的半径调整开卷机的张力,获得第一张力,并以所述第一张力对所述上线卷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镀锌产品的生产中容易产生带钢开卷塔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5178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1172782.1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靖 , 唐伟 , 张晓峰 , 任新意 , 万军 , 关军 , 齐海峰 , 王少飞 , 王飞 , 宁媛嫒 , 巫雪松 , 任秋红 , 周磊 , 王东洋 , 王希硕 , 王硕 , 张俊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整轧制超低粗糙度导轨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钢卷到达平整机时,将所述平整机轧制模式调整为恒轧制力模式;当所述平整机为恒轧制力模式时,将所述平整机启车轧制力预设定为2500‑2800KN;调整所述平整机前、后张力辊的张力值;将所述平整机入口防缠防皱辊高度值设定为125‑130mm,出口防缠防皱辊高度值设定为120‑125mm;将所述平整机初始速度设定为30‑45m/min进行轧制,轧制完成获得超低粗糙度导轨钢。解决了轧制超低粗糙度导轨钢轧制难度大,带钢的浪形、翘曲、粗糙度指标不易达到客户要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设定轧制力、张力、防缠防皱辊等各轧制参数与轧辊的协同作用,实现超低粗糙度导轨钢的高质、批量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05653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161857.X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轧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钢卷取张力的控制方法,包括:当带钢头部进入皮带助卷器时,控制卷取张力值为35‑65MPa;当皮带助卷器下降并延迟4‑5秒后,控制卷取张力值阶跃至50.05‑92.95MPa,而后逐渐减小至38.5‑71.5MPa;当卷取的带钢长度达到带钢总长度的1/5时,控制卷取张力值逐渐减小至35‑65MPa;当卷取的带钢长度达到带钢总长度的3/5时,控制卷取张力值保持在35‑65MPa;当卷取的带钢长度达到带钢总长度的4/5时,控制卷取张力值逐渐增大至36.75‑68.25MPa,直至带钢卷取结束。本发明提供的卷取张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将卷取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通过对卷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张力进行设定,可减少甚至避免带钢在卷取过程中松卷缺陷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743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19359.1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镀锌汽车板表面形貌的光整工艺优化方法,建立涉及轧辊粗糙度、单位宽度轧制力、轧制速度和延伸率多个影响因素的粗糙度复制模型;根据工业现场实测参数和带钢粗糙度相对应的数据关系组成的样本集,优化粗糙度复制模型,得到粗糙度预报模型;通过粗糙度预报模型预测设定光整工艺所制备的产品的粗糙度,若预测的粗糙度不满足粗糙度设定要求,则调整设定光整工艺,若预测的粗糙度满足粗糙度设定要求,则按照设定光整工艺对带钢进行光整。通过本发明的光整工艺优化方法,光整后带钢横向粗糙度Ra≤1.0,RPC≥100,Wca0.8<0.35,外板表面形貌合格率>95%,生产的汽车外板产品涂装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0790010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017033.7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带钢板形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控制卷取机芯轴的垂直度变化量小于0.1mm/m,控制芯轴的水平度变化量小于0.1mm/m;控制卷取机的外支撑臂的上升时间为6~8s;获取带钢在板形仪区域的坐标、编号、轧制最大宽度、实际宽度、带钢实际总张力、最大卷取张力、张力作用放大系数、补偿系数及卷取机的旋转角度;基于带钢在板形仪区域的坐标、编号、轧制最大宽度、实际宽度、带钢实际总张力、最大卷取张力、张力作用放大系数、补偿系数及卷取机的旋转角度补偿外支撑臂的水平偏差;在卷取过程中实时对外支撑臂的水平偏差进行补偿调整,提高卷取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板形的平直度,避免带钢在后续处理线上跑偏。
-
公开(公告)号:CN107511400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433155.8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冷轧薄规格高强钢的表面斜纹缺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高用于平整所述高强钢的平整机的张力;提高所述平整机入口和出口的防皱辊高度;提高所述平整机在平整所述高强钢过程中使用的平整液的浓度;降低所述平整机的速度;降低所述平整机的工作辊的粗糙度。通过优化带钢平整工艺、匹配带钢运行速度、调整轧辊粗糙度等系列措施,根本解决了连退薄规格高强钢表面斜纹缺陷问题,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本发明明确了斜纹缺陷的产生机理,最终通过相应的工艺参数匹配解决斜纹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薄规格高强带钢表面极易产生斜纹缺陷,影响了机组的成材率和质量,无法满足客户使用标准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