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9047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180367.4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6B9/00 , E06B7/22 , E05F15/665 , E05F15/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心轮挤压式自动升降防淹挡板系统,包括电机(1)、滑道(3)、绳链、防淹挡板(4)和卷筒组件(2),还包括控制中心和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电机(1)和水位检测装置连接,所述防淹挡板(4)上设有斜槽偏心轮组件,所述斜槽偏心轮组件包括对称嵌入在所述防淹挡板(4)顶端和底端的斜槽偏心轮(6),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斜槽偏心轮(6)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斜槽偏心轮(6)竖向固定在所述防淹挡板(4)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斜槽偏心轮(6)螺纹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水方法。本发明偏心轮挤压式自动升降防淹挡板系统,通过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化防水,通过旋转斜槽偏心轮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8571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344651.0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静压箱,送风装置布置在建筑物室内的上部;可调条缝型送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静压箱的壳体上、并可沿壳体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共同控制可调条缝型送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将风机盘管和贴附射流的优点相结合,有效改善送风效果,并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风速和方向的灵活调节,可满足不同贴壁方式的要求,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21865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14557.3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室内实际需要的通风量F1和回风量F2;在送风道上选取阻力特性系数恒定的管段D1,将F1换算成D1所对应的静压差值T1;获取送风道上的压差传感器的数据,并与T1比较,以指导送风道的实际送风量;在回排风道上选取阻力特性系数恒定的管段D2,将F2换算成D2所对应的静压差值T2;获取回排风道上的压差传感器的数据,并与T2比较,以指导回排风道的实际回排风量。该系统对应设置。本发明选取现场管段阻力特性系数不会发生改变的管段,再形成该系统风量在该管段的静压差公式,做为后面前反馈调节方式的计算依据,能快速接近目标值完成调节,避免了漫长的反复比较、反馈等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5525935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10054378.9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闭式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排风道和新风道,排风道和新风道分别通过事故风机阀门一和事故风机阀门二连通事故风道,事故风道内设有事故风机,事故风道分别通过隧道阀门一和隧道阀门二与隧道一和隧道二连通,事故风道上方设有排风总管和新风总管,排风总管两端连通排风道和回排风机,新风总管两端连通新风道和组合式空调器,排风总管上设有排风阀门,新风总管上设有新风阀门,组合式空调器和回排风机与车站站厅公共区之间分别通过阀门一和阀门二连通。该发明取消传统的活塞风道,将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空调系统的风道集合在一起,减小建筑面积,且事故风机和车站空调系统设备分设,简化控制系统,减小维护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04372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59798.3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机监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悬挂设备松动故障的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悬挂设备上安装有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悬挂设备的振动信息,并将所述振动信息上报给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获取所述振动信息,并根据发送所述振动信息的消息中携带的悬挂设备标识,查找用于参考的振动数据;所述信号处理器根据所述振动数据,分析所述振动信息,并确定所述悬挂设备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可远程在线实时监测风机的紧固情况,无需监测单台悬挂设备的多个紧固点,节约大量人工检测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并为风机检修加固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真正做到按需、定位检修,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23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66367.0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积水综合排放系统,包括一体式排水设备、低洼点基坑以及卫生间污废水收集器,一体式排水设备包括真空罐,真空罐上设有真空管、排水管、通气管,真空管与卫生间污废水收集器和低洼点基坑相连,真空管与卫生间污废水收集器连接处以及真空管与低洼点基坑连接处均设有真空隔膜阀,卫生间内的污废水通过另一排水管连接卫生间污废水收集器,真空罐、卫生间污废水收集器以及低洼点基坑内均设置液位传感器,真空罐上的排水管连接一排水泵组。地下工程积水综合排放系统可全面解决地下工程卫生间污废水、电扶梯基坑、信号转辙机基坑以及各低洼点积水的排放,可系统、全面地解决地下工程污废水点多、面散、排放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41042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13081.6
申请日:2013-07-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工位卷闸式升降自动防淹挡板结构,包括相互传动的左滚筒和右滚筒,所述左滚筒、右滚筒上分别缠绕有挡水闸板、卷帘,所述左滚筒和右滚筒的两端部下方均设置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绳链,绳链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滚筒和右滚筒上;所述左滚筒或右滚筒连接电机。本发明提供的多工位卷闸式升降自动防淹挡板结构可以在建筑开发项目中广泛应用,解决了水位过高时发生倒灌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不影响人员正常通行,运行可靠、经济实用、能有效防水倒灌以及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219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010567977.7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停靠站及其修建方法,地下停靠站修建于地表公路的下方,包括隧道、竖井以及横通道。隧道包括隧道管片、隧道公路和站台,隧道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隧道公路位于隧道空间内。站台位于隧道空间内并与隧道公路的一侧邻接。竖井包括围墙和通行梯,围墙围设形成竖井空间,能够通向地表公路。横通道包括衬砌墙和环框梁,隧道管片邻接站台处形成有横通洞口,环框梁支撑在横通洞口处,衬砌墙与环框梁共同围设形成横通空间,横通空间连通隧道空间和竖井空间。本申请提供的地下停靠站,通过将站台设置在隧道内,从而在修建地下停靠站时,可以不采用明挖法,不会占用地表公路的空间,无需进行交通疏解,不影响地表公路的正常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8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730900.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通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网络通风系统及其设计方法,该网络通风系统用于送风、排风或排烟,包括分别设置于多管隧道的区间隧道内的多条主通风道,主通风道上设置有通风口,主通风道的两端均设置有通风机房和通风井,主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通风机房连通,通风机房与通风井连通;相邻的两管隧道内的主通风道通过间隔设置的并联风道连通。本发明通过间隔设置的并联风道将多条主通风道连通形成通风网络,大大增加通风路径数量,减小主通风道面积,在取消中间风井的情况下提高通风区段适用长度,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工程造价,减小实施难度,有效解决现有长大隧道需通过增加风道面积和中间风井的方式实现通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03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011466720.9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插嵌装式送/排风可调三通装置,包括弧形调节阀板、转轴、框体、侧翼板和导流短管,框体设置于送/排风主管的风口开孔处,弧形调节阀板一端通过转轴与框体铰接,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侧翼板位于弧形调节阀板两侧,且与弧形调节阀板围合形成合/分流口,合/分流口朝向送/排风主管内气流方向布置,导流短管一端固定于框体上,另一端通过法兰外接送/排风支管。该发明通过弧形调节阀板的调节,控制合/分流口过风面积,实现对支管路风量的控制;同时由于合/分流口处空气流动方向受弧形调节阀板的导流,使其与送/排风主管内气流方向趋于一致,避免了合/分流口处气流对送/排风主管道内气流的冲击,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