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气囊空中作业平台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31794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4953.2

    申请日:201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气囊空中作业平台,包括升力形成模块、作业吊舱、航空作业设备、作业设备控制模块和空中移动控制模块,航空作业设备固定安装在作业吊舱内;升力形成模块包括多个气囊和气囊固定框架,多个气囊被气囊固定框架固定在同一平面上。空中移动控制模块包括地面站平台、姿态传感器和绞车,地面站平台与绞车的电控单元连接;姿态传感器安装在升力形成模块上,将测量到的运动姿态参数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给地面站平台;升力形成模块通过绳索与各部绞车连接;作业吊舱搭载在气囊固定框架中心位置上;作业设备控制模块包括空中组件和地面组件,所述空中组件固定安装在作业吊舱内。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结构简单及稳定性强等优点。

    一种插秧机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1123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32652.9

    申请日:201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插秧机,包括底座浮板、固定于底座浮板上的机架、驱动机构和设于机架上的秧箱、送秧机构和分插机构,驱动机构通过链传动与送秧机构和分插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动驱动机构和电动驱动机构,手动驱动机构设有第一离合机构,第一离合机构通过手动链条与手动链轮以及固定手动链轮的传动轴连接,电动驱动机构的第二链条两端分别与第二离合机构和电机上的第二链轮连接,所述传动轴设于机架上并同时固定有第二离合机构。本发明采用同时具备手动驱动机构和电动驱动机构的插秧机来完成插秧作业,正常作业时选用电动驱动,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当能源供应不足时,可通过手摇手柄使作业正常进行,增大了用户的选择性。

    一种旋翼梯形分布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8124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44798.2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梯形分布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涉及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领域,本发明的七副旋翼呈梯形分布在两副对称的旋翼支架板和旋翼支架连接板上,每副旋翼大小相同,并由相同规格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七副旋翼的中轴线下方对应安装七具农药喷头,农药箱中的农药经七具农药喷头雾化喷出,经七副旋翼的下洗气流加速喷施至农田。本发明特殊的旋翼梯形分布可以减少每副旋翼之间的气流干扰,梯形的长边可以安装更多数量的旋翼,因此农药的有效喷施宽度变长,相比传统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旋翼梯形分布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气动性能和植保效率更优。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迁飞性害虫检测跟踪和飞升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68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1407.7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迁飞性害虫检测跟踪和飞升抑制方法,首先将迁飞性害虫检测跟踪装置和迁飞性害虫飞升抑制装置搭载在无人机的下方;在飞行过程中,迁飞性害虫检测跟踪装置进行迁飞性害虫实时检测跟踪;并将迁飞性害虫信息反馈至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和迁飞性害虫飞升抑制装置的主控单元中;无人机飞行控制器根据反馈的迁飞性害虫信息实时调整下一时刻飞行的期望位置;主控单元则根据反馈的迁飞性害虫信息选择作业模式,实现对迁飞性害虫的捕杀;迁飞性害虫飞升抑制装置持续开启作业模式,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则不断调整无人机的飞行任务,直至迁飞性害虫检测跟踪装置反馈的迁飞性害虫信息为空,最终实现对迁飞性害虫的田间控制。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速风向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38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49247.6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速风向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在检测方法中,先安装好风速风向检测装置;然后采集气压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的测量值,建立以气压传感器阵列固定架的各个面的气压数据、温度数据、风速数据、风向数据为样本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接着通过BP算法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结构,设定各项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最优参数;随后使用在各种环境下测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采用最速梯度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不断调整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偏置,然后训练得到最优网络模型;最后将对应的输入特征数据,输入到最优网络模型中,最终得到风速和风向角。

    一种无人机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与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24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33181.4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与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的无人机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无人机搭载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系统进行飞行作业;在飞行作业过程中,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气流状态并将气流实时状态通过串口传输给无人机飞控;S2:无人机飞控通过通信协议实时读取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系统的原始数据信息;S3: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旋翼气流实时状态采集系统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气流状态特征参数;S4:根据得到的气流状态特征参数,设计实时控制气流状态的控制器,利用控制器对无人机旋翼气流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实现无人机田间最优作业。

    一种无人机室内模拟气体采集测试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02127.7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机室内模拟气体采集测试平台及方法,该测试测试平台包括喷雾模拟装置、无人机采集装置;所述无人机采集装置包括无人机、气体采集机构和姿态调节机构;所述气体采集机构包括采气机构和集气机构;所述采气机构包括两组采气组件和用于驱动两组采气组件进行切换采气的切换采气驱动机构;所述采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采集泵;所述采集泵连通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所述集气机构包括收纳袋、封口器、自动对接结构和塑封驱动机构;所述收纳袋通过自动对接结构与出气管连通。本发明可提供不同的风速来模拟无人机的多种飞行速度,为研究气体采集并检验其成分提供测试手段和为无人机测试提供模拟飞行环境。

    一种基于作物群体承载力的植保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93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122152.0

    申请日:2020-10-20

    Inventor: 李继宇 胡潇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作物群体承载力的植保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植保装置包括主机身、喷施机构、通讯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机构和辅助驱动机构;主机身的至少一侧设有衔接机构,衔接机构的一端与主机身连接;喷施机构包括药箱、喷管和多个雾化喷头,衔接机构远离主机身的一端与药箱连接,喷管布置于衔接机构上,喷管的一端与药箱连通,多个雾化喷头分布于喷管上,雾化喷头上设有电磁阀,控制模块与电磁阀电性连接,主机身上设有驱动机构,药箱上设有辅助驱动机构;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设于主机身上,通讯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电性连接,控制系统与通讯模块电性连接,且控制系统与驱动机构和辅助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一种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的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2898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87490.9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中的各个模块的各项参数,建立无人机续航时间‑负载质量‑电池质量模型,并依据动力冗余系数来确定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在模型曲面上的配置线;随后利用配置线在模型曲面上的位置,将模型曲面划分为不同区域,得到工作运行图;接着将厂商提供的标准配置参数输入工作运行图中,得到当前无人机的标准工作配置点;根据无人机标准配置点所在位置进行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快速评估和续航能力的最优配置。本发明的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的配置方法可以为无人机设计中的最佳性能配置提供参考建议,从而为设计出性能和续航时间最优的农用电动旋翼无人机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基于作物群体承载力的标定装置及其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4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122143.1

    申请日:2020-10-20

    Inventor: 李继宇 胡潇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作物群体承载力的标定装置及其标定方法,标定装置包括机壳、固定框、固定板、重量控制机构、驱动器、控制模块、显示屏、摄像头、电动伸缩杆和接触传感器;机壳的顶部与固定框连接,机壳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沿机壳的内壁周向布置,固定板与固定框连接,控制模块、显示屏和摄像头均设于固定板上,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连接,控制模块与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显示屏和摄像头电性连接;重量控制机构包括装载器、运输管和自稳装置,装载器与支撑架连接,装载器内填充内容物,运输管的一端连接至装载器,另一端伸出机壳外,自稳装置用以控制运输管吸入或排出内容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