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91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51571.X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车绕桩自主跟随测试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布置若干个测试桩;S2、设置引导员从起点出发绕桩行进,走向终点的路径顺序;S3、在引导员从起点出发时开始计时;S4、在引导员出发时,对被测车辆输入跟随指令,使被测车辆跟随引导员行进;S5、记录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S6、当被测车辆前进方向的最前端通过终点时,停止计时,绕桩结束;S7、基于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按照预设评分规则计算被测车辆评价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测试自主跟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917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351571.X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车绕桩自主跟随测试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布置若干个测试桩;S2、设置引导员从起点出发绕桩行进,走向终点的路径顺序;S3、在引导员从起点出发时开始计时;S4、在引导员出发时,对被测车辆输入跟随指令,使被测车辆跟随引导员行进;S5、记录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S6、当被测车辆前进方向的最前端通过终点时,停止计时,绕桩结束;S7、基于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按照预设评分规则计算被测车辆评价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测试自主跟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1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166769.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所需仪器准备:包括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S2、试验条件及试验车辆相关要求;S3、典型下坡制动稳定性试验;S4、紧急制动试验。结合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共同用于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针对重型汽车在长下坡、平坦道路上的制动稳定性进行专项试验,并通过试验过程中对各种参数的严格控制,得到更全面系统的试验数据,用于后续评价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更加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66769.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所需仪器准备:包括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S2、试验条件及试验车辆相关要求;S3、典型下坡制动稳定性试验;S4、紧急制动试验。结合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共同用于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针对重型汽车在长下坡、平坦道路上的制动稳定性进行专项试验,并通过试验过程中对各种参数的严格控制,得到更全面系统的试验数据,用于后续评价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更加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60894.5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最小离地间隙测量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激光测距仪、智能编程主控盒、电机驱动模块、蓝牙模块、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激光测距仪用于连续测量车辆底部的离地距离,并通过接口与智能编程主控盒通信;所述智能编程主控盒用于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并接收来自激光测距仪的测量数据;所述蓝牙模块通过引脚与智能编程主控盒的引脚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传输;所述电池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为系统各组件提供电源。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能有效测量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具有极大的准确性,还能提高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3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60895.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调整试验车辆至试验状态;将多个带有传感器的接触面板放置于车辆的前端、后端、最宽处及后视镜处;使用带有位置传感器的无人机测量车辆高度;通过传感器数据建立车辆的空间坐标系;计算车辆的外廓尺寸。本发明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能有效解决实际检测测量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试验效率,增加对车辆的外廓尺寸测量检测的结果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222629209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1095997.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12 , B60R1/22 , B60R1/08 , B60R16/033 , H02J7/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辅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间接视野装置,包括光学信号接收装置、连接管、感光元件、电子显示屏、供电装置、后视镜外壳,所述光学信号接收装置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置在连接管一端,所述连接管外形呈“乙”字形,所述连接管内两个拐角处安装有两块镜面相对的反射镜,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电子显示屏通过导线与供电装置连接,所述后视镜外壳包括壳体、镜片,所述光学信号接收装置、连接管、感光元件、供电装置顺序安装在后视镜外壳内,所述镜片与镜头安装位置相对应位置开有透光孔。该装置能够为驾驶员实时展示视野盲区内的路况,避免汽车在变道或者转弯时发生交通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221238617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026816.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遮挡率的检测装置,包括测试平台,测试平台上安装有调节式遮挡测试结构;调节式遮挡测试结构包含有支撑杆、球形转轴、测试后视镜、固定台、调节伸缩杆、测试灯、调节式遮挡置物组件、安装底座、示光板、若干光敏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内后视镜测试需要人工手动对测试设备进行角度以及位置的调节,操作非常繁琐,多次测试需要频繁进行调节,影响测试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544565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0590487.8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骨架,坐垫骨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水平滑槽,水平滑槽中连接有滑块,其两侧板底部对称设有移动座,两移动座与两滑块对应相连,从而使得靠背骨架能沿水平滑槽滑动,调节背板安装于靠背骨架的框架内部,其上端与靠背骨架顶板转动连接,下端两侧分别通过弹力杆与靠背骨架的侧板转动连接,且弹力杆与调节背板为转动连接;弹力杆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套,伸缩杆的外侧端限位在伸缩套内,且与伸缩套内腔底部之间设有压簧,当靠背骨架位于坐垫骨架后端部时,两伸缩杆在弹力作用下朝前端呈八字形微拱,从而使得调节背板底部前倾。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背板倾斜方向可变,使得靠背骨架在改变位置后仍能够对人体背部提供良好的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22048990U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21214233.7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2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车辆接近角、离去角组合装置总成,包括数字角度测量仪、翻转底座以及检测平板;所述翻转底座为“L”形并由竖直部与横部组成,翻转底座折弯处设有移动轮,翻转底座的竖直部位于检测平板的前方,横部的后端伸入检测平板底部并通过翻转轴铰接,数字角度测量仪固定安装于检测平板上;所述检测平板的前后长度大于车轮至车前端的距离。通过“L”形翻转底座上增设移动轮,使得检测平板在对车辆的接近角和离去角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能够相对车辆底盘移动至车辆轮胎处,同时检测平板能够与车辆轮胎的底部抵接,进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实现车辆接近角和离去角的准确测量,操作简便、快速,人为因素影响小,角度值直观,误差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