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入弹道防热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8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658028.9

    申请日:2015-10-13

    Abstract: 一种再入弹道防热一体化设计方法,利用工程算法、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数据获得了各参数范围内飞行器各典型部位的热流数据,构建了热流数据库;同时计算得到了各参数范围内飞行器各典型部位能承受的最大热载与飞行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热载数据库,在实际进行再入弹道设计过程中,利用热流数据库和热载数据库对再入弹道进行约束,实现了飞行器各典型部位不同热环境条件、不同热结构形式在再入弹道计算过程中的多专业同步分析,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面对称飞行器再入弹道设计的需求。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48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80723.6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属于小空间散热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盖板、底板和位于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的射流孔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射流孔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底板和所述射流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盖板上设有工质入口,所述底板上远离所述工质入口的位置处设有工质出口,所述射流孔板上设有射流孔阵列,所述底板上设有肋片阵列,所述肋片与所述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连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具有不为90°的夹角,且位于同列的各所述肋片的所述夹角均为锐角或者均为钝角,位于相邻两列的所述肋片的所述夹角一个为钝角一个为锐角。本发明加强了工质之间的扰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48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11280723.6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属于小空间散热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盖板、底板和位于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的射流孔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射流孔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底板和所述射流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盖板上设有工质入口,所述底板上远离所述工质入口的位置处设有工质出口,所述射流孔板上设有射流孔阵列,所述底板上设有肋片阵列,所述肋片与所述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连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具有不为90°的夹角,且位于同列的各所述肋片的所述夹角均为锐角或者均为钝角,位于相邻两列的所述肋片的所述夹角一个为钝角一个为锐角。本发明加强了工质之间的扰动,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再入弹道防热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81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58028.9

    申请日:2015-10-13

    Abstract: 一种再入弹道防热一体化设计方法,利用工程算法、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数据获得了各参数范围内飞行器各典型部位的热流数据,构建了热流数据库;同时计算得到了各参数范围内飞行器各典型部位能承受的最大热载与飞行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热载数据库,在实际进行再入弹道设计过程中,利用热流数据库和热载数据库对再入弹道进行约束,实现了飞行器各典型部位不同热环境条件、不同热结构形式在再入弹道计算过程中的多专业同步分析,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面对称飞行器再入弹道设计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