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087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29453.6
申请日:2024-07-11
发明人: 赵东 , 高占盈 , 欧为军 , 陈立 , 李一楠 , 赵志鹏 , 岳林 , 张淼 , 秦树增 , 刘基全 , 张宇 , 王翔 , 吴琼 , 刘雅晴 , 赵晓宇 , 周永健 , 孙文哲 , 李辉 , 易海旺 , 徐宁 , 宋志丹 , 周宏伟
IPC分类号: H04L67/12 , H04L12/40 , H04L69/18 , H04J3/06 , H04L47/6275 , H04L45/00 , H04L45/247
摘要: 一种基于列车TSN网络接口的ATP设备适配装置及其方法,包括CPU系统、FPGA系统以及背板总线,所述CPU系统、FPGA系统以及背板总线之间通过LocalBus总线进行数据连接;CPU系统用于运行应用软件与openSAFETY协议;FPGA系统集成TSN协议IP核实现ATP与列车TSN网络接口通信功能;背板总线实现列控车载设备ATP内部功能板卡间的数据交互功能。本发明才采用的“CPU+FPGA”架构具有高灵活性与高可用性的特点。采用FPGA集成TSN协议IP核的方式实现TSN功能,CPU中仅运行应用软件与实时以太网openSAFETY协议,能有效的解决后续TSN功能的扩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1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29830.5
申请日:2024-02-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列车自主驾驶计算方法,无需使用列车动力学的先验知识和预先设计的速度‑距离曲线,而是通过运用大量的驾驶经验数据,结合体现优化目标的奖励函数,训练深度Q学习神经网络(DQN),直至其逼近最佳状态‑动作值函数。经训练的Q网络可以预测任意状态下的全部动作值,并据此形成更优的控车策略,该方法在参数未知和行程时间灵活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鲁棒性。通过对采用Q网络的列车驾驶智能控制优化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效果分析,证明了本发明可以满足列车驾驶优化需求,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为将来基于多维数据的列车驾驶智能控制器做好了铺垫,也为Q网络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落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04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29815.0
申请日:2024-02-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自主运行系统通过采用安全云计算技术,使得一系列地面设备系统能够运行在云服务器平台,实现进路和移动授权统一管理,达到信号控制系统层次扁平化、逻辑处理中心化、执行机构分散化,达到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资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云脑平台的地面中心化列车自主化运行控制,具备研究环境状态自感知、大数据自学习、模式自决策、协同自组织、故障自恢复、调度控制一体化等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922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695.6
申请日:2024-01-26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批量约束深度Q学习的列车节能驾驶曲线计算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列车控制模型和优化目标构建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先采用这一强化学习模型从历史经验数据或离线数据集中提取状态‑动作序列。接着,引入动作选择网络,并采用动作选择网络基于状态‑动作序列生成候选动作。然后,将生成的候选动作输入值函数得到策略动作,生成列车节能驾驶曲线,进而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专家先验知识,得到较好的行车策略,并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增强适用性,提高列车驾驶控制的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98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87416.8
申请日:2023-1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辅助驾驶的动车段智能列车运行系统,运行系统与基于自动驾驶及计算机视觉辅助驾驶的智能出入段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列车的列控系统连接;基于计算机视觉辅助驾驶的动车段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包括:计算机视觉驾驶辅助子系统、动车组动车段专用ATO子系统及动车段列车远程驾驶子系统;动车组动车段专用ATO子系统与动车段列车远程驾驶子系统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还公开了该系统在动车智能运行中的应用,加装基于自动驾驶及计算机视觉驾驶辅助技术的智能出入段控制系统,同时修改部分设备接口、新增调度员职责,实现动车组在动车段内及出入动车段自动驾驶,节省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53328.1
申请日:2024-06-28
发明人: 王瑞 , 周永健 , 赵晓林 , 刘佳 , 徐宁 , 李一楠 , 易海旺 , 刘磊 , 宋志丹 , 赵晓宇 , 孙文哲 , 梁迪 , 牛勤 , 杨宇 , 刘聪 , 倪一丹 , 张瑛翠 , 田密 , 张亮 , 刘雅晴 , 朱建设 , 唐明亮 , 谢俊红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条件下的BTM天线优化方法,涉及应答器传输模块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车载双频天线的相关设计数据;S2根据S1中获取的车载双频天线的相关设计数据,通过HFSS软件对当前待优化车载双频天线进行模拟计算,获取待优化车载双频天线性能最优时的相关数据,作为最优设计参数;S3根据S2中获取的待优化车载双频天线的最优设计参数,设计车载双频天线,得到初步优化的车载双频天线;S4对S3中得到的初步优化的车载双频天线进行自检电路优化。本发明在符合标准工作范围内实现了天线尺寸的小型化,将两块PCB缩减为一块PCB实现了进一步成本控制和空间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99177.9
申请日:2023-07-21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6/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列车线路资源协商方法,包括:在去中心化的区域网络中,竞选出当前周期的领航车,其他车辆称为跟随车;领航车接收来自运调系统的调度指令,生成具有相应编号的日志条目,再并行的复制到跟随车中,当日志条目应用到领航车的状态机是安全的,且领航车将日志条目复制到超过设定比例的跟随车中,则相应日志条目称为已提交日志条目,跟随车按照顺序通过自身状态机依次执行已提交日志条目;各列车将执行相应日志条目获得的信息定期返回给运调系统,实现列车线路资源协商。上述方法可实现列车自主自治,保障区域网络内列车的动态一致,保障多种情况下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容错能力,提升铁路信号系统的数字化发展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013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0786.9
申请日:2022-01-27
IPC分类号: H04W4/42 , H04W88/06 , H04B1/38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电路域和多种分组域网络的列控车载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控制板;所述通信控制板实现基于开放网络的通信协议,设有适配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结构,能够接入电路交换网络和多种分组交换网络;所述通信控制板一端与ATP或ATO交互,另一端通过多模电台与地面设备交互。上述系统适用电路交换网络和多种分组交换网络(包括GSM‑R电路交换网络,也可以基于GPRS、LTE‑R或者5G‑R等分组交换网络);可用于承载CTCS‑3级列控系统以及高速铁路ATO系统无线数据通信。此外,现场通信网络升级过程中,可以采用本系统,实现由GSM‑R网络向LTE‑R或5G‑R网络的过渡,保证现场运营秩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03051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11890.0
申请日:2022-01-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际铁路列车自动折返控制方法。本发明列车到达终点站进入折返区域,可自动折返,自动折返对列车有司机、无司机均适用,可高效完成自动折返,包括自动牵入折返线、自动换端以及自动驶出折返线,折返过程中无需司机操作,减少了折返换端人工切换时间,缩短了折返间隔,提高了运营效率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945007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645219.5
申请日:2018-06-21
IPC分类号: B61L2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现场验证系统,包括:C3接口监听模块、C4接口模拟模块与C4验证模块;C3接口监听模块接入CTCS‑3级列控系统地面的内部数据网,进行信息采集并传输给C4接口模拟模块与C4验证模块;C4接口模拟模块,模拟与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交互的周边设备,根据C3接口监听模块采集的信息为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提供输入信息,并将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反馈的信息传输给C4验证模块;C4验证模块,基于C3接口监听模块采集的信息,对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反馈的信息进行正确性检查,并记录。该系统可以在不影响既有高铁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对CTCS‑4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提前进行现场验证,为CTCS‑4级列控系统的运用采集大量的现场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