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3843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90809.X
申请日:2017-12-20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西南交大高铁轨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E01B19/00
CPC分类号: E01B19/00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吸振器阻尼钢轨,属于钢轨减振领域。带吸振器阻尼钢轨包括:钢轨本体,钢轨本体上具有轨腰,钢轨本体上靠近轨底的位置具有下侧翼,钢轨本体上远离轨底的位置具有上侧翼;拓展层,拓展层和轨腰的侧面连接;阻尼层,阻尼层的一侧和拓展层上远离轨腰的一侧连接;约束层,约束层的一端和上侧翼连接,约束层的另一端和下侧翼连接,约束层和阻尼层上远离拓展层的一面连接;吸振器,吸振器和下侧翼连接,吸振器设置在约束层远离轨腰的一侧。这种带吸振器阻尼钢轨可以降低振动、减少噪声辐射。
-
公开(公告)号:CN10556878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87708.4
申请日:2016-02-16
发明人: 姚力 , 王平 , 刘大园 , 江万红 , 谢毅 , 黄毅 , 李成辉 , 刘国刚 , 易佳俊 , 郝远行 , 巫江 , 徐锡江 , 庞玲 , 龙顺海 , 翟淼 , 车晓娟 , 吴承锦 , 柏云 , 刘伟 , 蔡宏
CPC分类号: E01B21/04 , E01B9/303 , E01B2201/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槽型钢轨扣件,包括钢轨、基板、轨下垫板、轨距块、螺旋道钉、弹条、防松垫圈、预埋套管、轨下调高垫板、板下调高垫板和轨枕,预埋套管设置于轨枕下,基板位于轨枕上,板下调高垫板位于基板上,轨下调高垫板位于板下调高垫板上,钢轨位于轨下调高垫板上,轨距块、弹条、防松垫圈、螺旋道钉均为两个,轨距块设置于钢轨两侧,弹条位于轨距块与基板之间,螺旋道钉通过防松垫圈将弹条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扣件系统与槽型钢轨相匹配,并具有足够的扣压力,保证可靠、稳定的将槽型轨和有挡肩混凝土短轨枕联接在一起,零部件少,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952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39586.2
申请日:2015-12-1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西南交大高铁轨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睿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E01B19/00
CPC分类号: E01B19/0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新型隔振降噪柔性轨腰包覆件;包括安装于槽型轨轮缘槽外侧柔性轨腰包覆件和内侧柔性轨腰包覆件两部分,其外形尺寸依据槽形轨轨腰尺寸制作而成,分别针对槽形轨外侧轨腰及内侧轨腰尺寸设定,贴合性更好,缩小与槽形轨轨腰贴合间隙,能够将钢轨振动最大化的传递到包覆材料上;所述外侧柔性轨腰包覆件和内侧柔性轨腰包覆件分别具有柔性阻尼材料制作的分隔式回音槽、路面嵌缝材料铺装的支撑位置、柔性阻尼材料制作的抗压缓冲带以及柔性阻尼材料制作的轨底包裹材料安装位;能更好地提高有轨电车减振降噪的效果,能够通过回音区的降噪和柔性阻尼材料的减震性能相结合,有效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385401U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20005289.5
申请日:2017-01-03
申请人: 成都西南交大高铁轨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E01B9/6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垫板和扣件系统,涉及重载铁路轨道领域。该弹性垫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钢轨接触,第二表面远离钢轨、且与轨枕接触。第一表面包括凹陷部或突出部,凹陷部或突出部排列设置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包括沟槽和定位块,该弹性垫板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弹性性能,适用于轨下胶垫。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扣件系统,包括扣压件、锚固连接件和上述的弹性垫板。该扣件系统具有高强度的特点,承载能力高,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05223751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48444.9
申请日:2015-12-1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西南交大高铁轨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睿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E01B1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新型隔振降噪柔性轨腰包覆件;其特征在于:该包覆件包括安装于槽型轨轮缘槽外侧柔性轨腰包覆件和内侧柔性轨腰包覆件两部分,两部分形成一套包覆件,其外形尺寸依据槽形轨轨腰尺寸制作而成,分别针对槽形轨外侧轨腰及内侧轨腰尺寸设定,贴合性更好,缩小与槽形轨轨腰贴合间隙,能够将钢轨振动最大化的传递到包覆材料上;该包覆件结构能更好地提高有轨电车减振降噪的效果,能够通过回音区的降噪和柔性阻尼材料的减震性能相结合,有效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5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726951.1
申请日:2022-06-23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方法。本发明引入四个修正参数μs、A、B和f,对FaStrip算法进行修正,使其可考虑实测蠕滑曲线;提出拟合参数初值的计算方法,利用遗传算法获得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的拟合参数,使拟合蠕滑曲线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降到最小,得到的拟合曲线能达到很好的拟合效果,能输出较为准确的切向接触解,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拟合稳定性,减小了拟合参数的误差,且通用性强。另外,此方法与原FaStrip算法对比,局部接触解更准确,更能反应出实测线路的黏着‑蠕滑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981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020765.7
申请日:2020-01-09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垂向、横向轮轨力标定装置及其标定方法,属于铁路工程测试领域。该便携式垂向、横向轮轨力标定装置包括垂向标定机构和横向标定机构,垂向标定机构包括两对第一夹具,每对第一夹具包括两个第一子夹具,第一子夹具底部开设有与钢轨上沿侧边缘配合的第一卡槽,每对第一夹具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两个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有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顶板可拆卸连接;横向标定机构包括两对第二夹具,每对第二夹具包括两个第二子夹具,第二子夹具上开设有与钢轨上沿配合的第二卡槽,每对第二夹具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个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04639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05792.9
申请日:2019-03-18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一种大坡道有砟道床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在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客观分析极端条件下超大坡度有砟道床的稳定性问题,更符合实际工程情况,为在大坡道山区地段铺设有砟轨道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建立大坡道有砟轨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建模,包括钢轨、轨枕和道床结构;②大坡道铁路有砟道床的稳定性分析,在已建立的大坡道有砟轨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中施加列车荷载、重力荷载和温度荷载,根据需要设定的坡度、竖曲线半径工况进行求解;如果有限元计算不收敛,则说明道床破坏,进入失稳状态;反之则说明道床稳定,则提取有砟道床等效塑性应变来确定有砟道床的危险区域和潜在的滑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13343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520692.6
申请日:2017-06-30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PC分类号: G06F17/5004 , E01D1/00 , E01D2101/24 , G06F17/50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墩大跨混凝土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横向刚度控制方法及桥梁,该横向刚度控制方法包括:a)确定连续刚构桥跨度及桥墩墩高;b)建立车‑线‑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并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动力响应值;c)绘制桥墩横向线刚度与耦合动力响应值的影响关系曲线图;d)取满足规范要求的车‑线‑桥耦合动力响应值,进而得到横向刚度限值;e)确定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参数,该控制方法通过上述步骤使连续刚构桥的刚度得到控制,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及列车行驶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舒适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6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17133.2
申请日:2022-10-26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铁路轨道高聚物弹性元件动静刚度比的评价方法,首先获取了高聚物弹性元件静刚度、动刚度与动静刚度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其次,建立能够反映线路实际运营情况以及高聚物弹性元件动力特征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再根据仿真轨道长度确定弹性元件刚度过渡点,实现扣件刚度由静刚度到动刚度的瞬时变化以模拟列车从静止到运动的最不利情况,之后将函数关系代入,并根据线路实际运营状态选取对应的动力学仿真参数(车辆型号、钢轨型号、轨道不平顺状态等),计算不同动静刚度比时的车辆动力安全指标,再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的车辆动力学安全指标限值来确定评价不同动静刚度比的适用性;最后,根据不同动静刚度比的适用性提出适合线路实际情况的设计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