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1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393110.1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浅埋密贴上跨既有隧道施工方法,将开挖面分割为多个洞室分块开挖,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依次施工中导洞初支并及时封闭,先行施工暗挖结构中隔墙形成竖向传力结构,左右对称开挖其他洞室结构,浇筑侧墙、部分顶底板等二衬结构同时做好侧边结构临时支撑,待开挖面全部开挖完后逐段换撑封闭结构顶底板。开挖面分割为多个洞室分块开挖,减小土体卸载规模,更有利于控制土层卸载回弹;先行施工的中隔墙作为竖向托换传力体系;侧边结构临时支撑为边导洞开挖过程中临时竖向传力体系,为边导洞开挖期间下层结构提供竖向支点。本发明可达到施工风险小,地层加固效果好,提高施工效率,有效控制既有结构隆起变形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43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410371.X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顶进预制矩形竖井结构型式的施工方法,沿竖井结构轮廓外缘开挖一定深度,打设若干根锁口圈梁锚索。采用机械臂水下开挖竖井内部土体。竖井结构整体依靠安装在矩形锁口圈梁反力架上千斤顶提供的顶进力及竖井结构自身重力完成自上而下的顶进施工。每步开挖结束后,松开机械臂撑靴,顶进至预定位置后拼装新一环管片,重复操作直至竖井结构到达设计标高。抽出坑内泥水,采用水泥砂浆置换竖井侧壁的触变泥浆,填充井壁与地层之间的空隙,减小后期沉降。安装竖井型钢中隔壁及楼梯,完成竖井施工。本发明避免在竖井施工过程中的大体积降水,实现地面全阶段控制施工,提高竖井施工速度,改善竖井断面利用率,满足环保、安全性及工效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1761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423799.5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冷两用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消冷两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车厢信息设定模块、视觉检测模块、时间模块、控制模块、制冷模块、制热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根据车厢温度的计算值得出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并将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同步传输至制热模块、制冷模块;制冷模块根据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实施制冷;制热模块根据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实施制热。控制模块计算得出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制冷模块、制热模块根据车厢温度的设定值对应的实施制冷或者制热,提高车厢内人体感温的舒适度,且合适的温度能降低能量的损耗,达到环保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8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65759.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H1/12 , E04F17/04 , F24F13/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铁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减少地铁高风亭组体量装配方法,包括室外地面,所述室外地面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外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隔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墙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墙的内部开设有风井二,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墙的内部开设有风井一,所述钢筋混凝土外墙的内部设置有钢格栅。通过钢筋混凝土外墙、钢筋混凝土顶板与钢筋混凝土隔墙形成L型高风亭组,并在内部设置第一侧出风百叶与第二侧出风百叶,再将钢格栅安装在高风亭内,通过第一侧出风百叶、第二侧出风百叶与钢格栅使风口形成L型,进而达到提高过风面积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525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832503.0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网型材结构的地铁隧道建设用防护支架,本发明涉及隧道建设技术领域,位于主撑杆下部的万向轮固定在主定杆的下端;主定杆内活动插设有撑杆丝杆,撑杆丝杆的上端插设在主轴承内,主轴承嵌设在主动杆下端内,位于主定杆上端位置的撑杆丝杆上套接有驱动机构中的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内环面设有与撑杆丝杆相啮合的螺纹,从动齿轮的下环面固定在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上环面上,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下环面固定在主定杆的上端.其能够根据网型材框架的大小调整期支撑范围,其调节性强,增加其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078063.1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顶纵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小导洞;顶纵梁之间及顶纵梁与上层小导洞之间通过顶拱二衬结构连接;顶拱二衬结构的顶端固定设有顶拱边跨初支一、顶拱边跨初支二。施工临时施工竖井以及上层临时通道、下层临时通道;在上层临时通道内打设上层小导洞;在下层临时通道内沿既定轮廓线打设大管幕、小管幕。本发明可避免在暗挖结构施工时对地下水人工降水减压,破坏水资源,又可实现车站施工时无水作业以保证安全施工,可实现暗挖结构施工的超前支护作用,有效抵抗承压水的突涌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1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4881.3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增强隧道抗震能力的构件,设置于隧道内,包括拱形的筑件,筑件设置于隧道内,隧道内壁顶端与隧道内壁之间抵接有用于缓冲竖向振动的第一缓冲组件,筑件的顶端与隧道顶端随形设置;筑件的底面固接有若干插杆,插杆下方插设有支撑组件;隧道内壁底面开设有浮坑,浮坑内填充有水;支撑组件与浮坑底面固定连接,筑件底面两端固接有若干能够迅速充气的气囊;气囊设置于浮坑内;筑件外侧面与隧道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缓冲横向振动的第二缓冲组件和固定组件,筑件内腔底面用于人车通行。本发明能够全面的削减各向震动,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0561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0077958.3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在车站端头开挖顶管始发井、顶管接收井;利用顶管始发井作为顶管施工作业空间,安装顶管机及配套设备,采用矩形顶管机依次顶进施工;利用中间及边跨顶管结构提供的作业空间,依次拆除边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施工车站围护结构、钢管柱等竖向支撑体系;架设临时支撑并及时施做车站部分顶板结构,依次拆除相邻顶管结构中边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待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顶板棚户作用下,依次拆除顶管结构底部剩余钢管节,采用暗挖逆作法开挖施做车站侧墙、中板、底板等结构。本发明可达到实现超浅覆土暗挖法施工,避免对地面交通、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提高车站顶层空间利用率,降低造价,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小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50561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910077958.3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在车站端头开挖顶管始发井、顶管接收井;利用顶管始发井作为顶管施工作业空间,安装顶管机及配套设备,采用矩形顶管机依次顶进施工;利用中间及边跨顶管结构提供的作业空间,依次拆除边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施工车站围护结构、钢管柱等竖向支撑体系;架设临时支撑并及时施做车站部分顶板结构,依次拆除相邻顶管结构中边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待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顶板棚户作用下,依次拆除顶管结构底部剩余钢管节,采用暗挖逆作法开挖施做车站侧墙、中板、底板等结构。本发明可达到实现超浅覆土暗挖法施工,避免对地面交通、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提高车站顶层空间利用率,降低造价,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小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0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51892.9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梁艳 , 陈宏 , 李亚倩 , 唐上明 , 王文波 , 何潇剑 , 胡建国 , 徐韬 , 李献航 , 李向阳 , 谢武阳 , 周勇全 , 宋贺月 , 赵月 , 李静文 , 龚维丹 , 龙品含 , 王彦泽 , 张玲霞 , 林金海 , 曹楷 , 廖荣
IPC: E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系统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推力风机的新型隧道通风系统和方法,其系统包括推力风机终端、工况数据监测终端、隧道数据监测终端、智能分析终端和反馈控制终端;推力风机终端安装于隧道出入口,用于对隧道进行通风;工况数据监测终端用于实时监测推力风机终端的工况数据;隧道数据监测终端用于实时监测隧道内的车流量、气体浓度、风速和隧道外的天气数据;智能分析终端用于根据推力风机终端的工况数据和隧道内的车流量、气体浓度、风速以及隧道外的天气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生成分析结果信息;反馈控制终端用于根据分析结果信息生成并执行反馈控制指令。本发明具有降低隧道通风系统搭建成本且提高通风效果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