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大隧道开挖步距的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061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26128.4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大隧道开挖步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随掌子面开挖的进行,同时沿隧道断面开挖多个外设段;S2、在外设段内设置支护结构,第一钢拱架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围岩上,相邻第一钢拱架之间通过纵向钢筋连接;S3、在若干第一钢拱架上挂设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S4、按隧道施工设计沿掌子面作初期支护,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第一钢拱架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拱架;S5、按隧道施工设计进行二次衬砌;靠近二次衬砌的外设段与二次衬砌及仰拱的距离均小于安全步距,且相邻两个外设段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步距,从而扩大开挖步距,为各工序的施工提供充足的作业空间,确保围岩变形基本结束;S6、重复实施步骤S1‑S5进行施工,直到隧道完工。

    一种实测确定隧道围岩松动圈与极限位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479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83312.9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测确定隧道围岩松动圈与极限位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围岩初期支护稳定时,在隧道内预埋测斜管;沿测斜管长度方向上确定多个测点,通过对测斜管管口A点观测定位,确定每个测点的初始深度值;隧道正常施工,每循环进尺一次,则对测点的位移量监测一次;待掌子面通过测斜管的末端O点,且O点位移量稳定时,通过每个测点的最终位移量确定围岩内部位移沿隧道径向的累计位移曲线,根据累积位移曲线特征判定围岩松动圈,根据斜管管口A点的最终位移值确定极限位移值。采用本方案,能将常规的后置径向测量围岩内部位移,变为前置沿隧道纵向测量围岩径向位移,从而使围岩松动圈和极限位移值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一种高速公路桥隧之间短路基过渡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44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0355430.0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公路桥隧之间短路基过渡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结构包括:隧道洞口高程以下连接结构、轻质混凝土、桥梁连接结构、加固小导管和短路基路面结构;加固小导管露头施作在隧道洞口高程以下连接结构内,加固小导管露头部分在隧道洞口高程以下连接结构和桥梁连接结构之间的短路基空隙间,混凝土回填在隧道洞口高程以下连接结构和桥梁连接结构间的短路基空隙间,短路基路面结构施作在轻质混凝土上;通过对过渡段的短路基、路面进行特殊处治,使基层间易于压实,路基沉降均匀,减少跳车隐患;同时将隧道中央排水沟延长从桥台下穿出,隧道洞口设胀缝同时取消桥台搭板,系统的解决短路基段的排水、路基沉降等问题。

    一种风调式混凝土喷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1022821.0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调式混凝土喷射装置,涉及流体喷射装置技术领域,将压缩空气与混凝土稀薄流混合喷射;包括:喷头主管,所述喷头主管是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管道;以及,设置在喷头主管一端的气体扰流装置,所述气体扰流装置包括气体喷头和气体管道,气体管道与气体喷头连接;利用这样的一种风调式混凝土喷射装置,能够调整喷射混凝土稀薄流的形状,喷头主管外侧设置有多个气体喷头,利用额外的高压空气对稀薄流进行塑形,施工时能够针对凹槽调整气体喷头的角度,进而改变稀薄流的形状,使其匹配凹槽形状,有利于填满不规则凹槽,避免边缘堆积,进而提高喷射混凝土施工的效果。

    基于不同机动车排放标准车型统计的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00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04632.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不同机动车排放标准车型统计的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涉及隧道通风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方法中包含的设计目标年份CO基准排放量qCO与设计目标年份烟尘基准排放量qVI,均根据国家不同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车型的保有量、国家不同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车型的CO排放限值作为约束条件计算得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不同机动车排放标准车型统计的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国标车型的保有量、排放标准值进行统计、计算,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污染物基准排放量,由此计算得到的隧道通风设计可以减少目前普遍存在的通风设备闲置和通风能耗浪费问题。

    一种鱼骨状超大地下空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及支护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5607.8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骨状超大地下空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及支护体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导洞,并对导洞进行初期支护;S2,从导洞的侧壁开挖肋拱空间和基础结构空间,然后再制作基础结构和肋拱,所述基础结构、肋拱和导洞形成一个整体;S3,导洞、基础结构和肋拱养护合格后,对导洞和肋拱下方的地下空间进行开挖。使用鱼骨状超大地下空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开挖导洞,再从导洞的侧壁开挖并制作肋拱和基础结构,在基础结构、肋拱和导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位于鱼骨状顶部支护下方的地下空间进行开挖,使得鱼骨状支护体系承担顶部围岩压力,可减少使用大量的临时支护,降低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