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84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711365.6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苍溪县交通工程建设事务中心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称U型公路立体交叉结构,涉及公路工程或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位于主路和支路形成的三岔道路的交汇处,其包括第一U型回头匝道、第二U型回头匝道、主路、支路、支路分流匝道和交通岛,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设在道路交汇处,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具有U型结构且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开口相对设置,支路分流匝道设在三岔道路结构交汇处的主路一侧;该结构通过将转弯和掉头的匝道设置到了主路上方或下方对应的区域,节省了弯道占用的面积,有效减少了整个立体交叉结构所占用的面积,同时该结构能够适宜于不同地形的高原山区,降低了投资造价和建设用地,扩展了结构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221256806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0207471.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苍溪县交通工程建设事务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隧底深切溶洞动静荷载分离式拱跨结构,包括多座并排的拱桥,位于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个拱桥均为边拱桥,其余的拱桥均为中间拱桥,两个边拱桥分别连接在隧道左边墙和隧道右边墙的基底,中间拱桥置于隧道行车道底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简化荷载,减短工程工期、降低成本且便于分幅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5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9880.7
申请日:2025-04-1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5 , G06Q50/08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单位时间隧道内的不同季节隧道连接处对应的不同观测节点结构应力信息;获取单位时间隧道预设时间段内的裂缝宽度与发展信息;对不同季节隧道连接处,获取隧道连接处对应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预测模型、不同地质灾害下生命周期健康状况信息、材料老化与损伤信息和外部负载与环境影响信息,并将隧道连接处对应的不同观测节点结构应力信息输入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预测模型,得到隧道连接处对应的单位时间预测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得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本发明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114025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61398.5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及方法,包括隧道本体、位于隧道本体内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所述隧道本体包括拱顶、边墙,所述隧道本体预留变形量,所述变形量在边墙处的宽度大于在拱顶处的宽度;还包括设置在拱顶处的锚杆、设置在边墙处的锚管,所述锚杆、锚管均锚固至围岩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陡倾千枚岩变形对隧道施工的难题,实现对千枚岩隧道大变形的水平位移进行限位、防止大变形继续发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44707.2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钻进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钻岩取样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钻杆组件,所述钻杆组件包括内轴杆和外套杆,所述内轴杆外转动套设有外套杆;至少驱动所述外套杆转动的驱动机构一;与所述钻杆组件连接的钻头组件。本发明通过钻杆组件和钻头组件,钻头组件的取样构件和钻进构件通过活动棘齿组件与限位齿部的配合,可实现取样构件和钻进构件的状态切换,在钻进后钻进构件反向旋出时通过与取样构件相对转动便能够带动活动收紧件活动,并使得取样构件的活动收紧部能够收紧夹持住样品,以此可增加取样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样品不易脱落,结构更为简单且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717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47360.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七局集团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陡倾千枚岩地质偏压不对称的支护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初期支护,还包括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预留变形量,偏压外侧的预留变形量大于偏压内侧的预留变形量;偏压外侧的陡倾承装围岩的拱部处设置有注浆长锚管,偏压内侧的陡倾承装围岩的拱部处设置有药卷锚杆;偏压外侧和偏压内侧均连接锁脚锚管;该支护结构可以减少超欠挖,不对称不均匀的不设周边眼可减少偏压外侧的超挖,也可减少内侧的欠挖。可避免偏外压内侧和偏外压外侧预留变形量一样而造成初期支护侵限或预留变形量过多造成喷砼浪费;还可以减少仰拱开挖长度,使其快速封闭成环,进而限制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58396.7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铁十七局集团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段竖井贯通式塌方冒顶处置方法,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洞内塌方处回填至塌方形成的竖井底;S2:然后对竖井内进行回填;S3:竖井回填完毕后,在洞内竖井底向竖井壁内打入井底锚杆;S4:然后在洞内竖井口向竖井壁内打入井口锚杆;S5:锚杆支护完毕后,凿除竖井底的多余回填物,并洞内清方,重筑初期支护。所述步骤S1的具体步骤包括:在隧道洞内塌方处采用弃渣反压的方式回填至竖井底。采用轻质混凝土对竖井内进行回填,且回填需超出地表。回填需超出地表至少1m以上。采用本方案,通过回填和锚杆支护,实现了安全快速的施工,并达到了节约工期、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结构稳定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142265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20125932.X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位于隧道本体内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所述隧道本体包括拱顶、边墙,所述隧道本体预留变形量,所述变形量在边墙处的宽度大于在拱顶处的宽度;还包括设置在拱顶处的锚杆、设置在边墙处的锚管,所述锚杆、锚管均锚固至围岩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陡倾千枚岩变形对隧道施工的难题,实现对千枚岩隧道大变形的水平位移进行限位、防止大变形继续发展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