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U型公路立体交叉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84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711365.6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称U型公路立体交叉结构,涉及公路工程或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位于主路和支路形成的三岔道路的交汇处,其包括第一U型回头匝道、第二U型回头匝道、主路、支路、支路分流匝道和交通岛,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设在道路交汇处,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具有U型结构且第一U型回头匝道和第二U型回头匝道开口相对设置,支路分流匝道设在三岔道路结构交汇处的主路一侧;该结构通过将转弯和掉头的匝道设置到了主路上方或下方对应的区域,节省了弯道占用的面积,有效减少了整个立体交叉结构所占用的面积,同时该结构能够适宜于不同地形的高原山区,降低了投资造价和建设用地,扩展了结构的适用范围。

    一种隧道洞口段竖井贯通式塌方冒顶处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58396.7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段竖井贯通式塌方冒顶处置方法,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洞内塌方处回填至塌方形成的竖井底;S2:然后对竖井内进行回填;S3:竖井回填完毕后,在洞内竖井底向竖井壁内打入井底锚杆;S4:然后在洞内竖井口向竖井壁内打入井口锚杆;S5:锚杆支护完毕后,凿除竖井底的多余回填物,并洞内清方,重筑初期支护。所述步骤S1的具体步骤包括:在隧道洞内塌方处采用弃渣反压的方式回填至竖井底。采用轻质混凝土对竖井内进行回填,且回填需超出地表。回填需超出地表至少1m以上。采用本方案,通过回填和锚杆支护,实现了安全快速的施工,并达到了节约工期、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结构稳定的效果。

    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42265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20125932.X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位于隧道本体内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所述隧道本体包括拱顶、边墙,所述隧道本体预留变形量,所述变形量在边墙处的宽度大于在拱顶处的宽度;还包括设置在拱顶处的锚杆、设置在边墙处的锚管,所述锚杆、锚管均锚固至围岩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陡倾千枚岩隧道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陡倾千枚岩变形对隧道施工的难题,实现对千枚岩隧道大变形的水平位移进行限位、防止大变形继续发展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