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407341.6
申请日:2023-10-27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隧道锚的围岩力学参数以及锚碇体的结构设计参数:S2:将重力与夹持力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考虑,获取隧道锚计算模型;S3: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隧道锚自重提供的隧道锚抗拔力P1;S4: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围岩对隧道锚的夹持力P2;S5:根据P1和P2评估隧道锚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本方案适用于悬索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将重力与夹持力分别考虑计算隧道锚在倒圆锥台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得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82689.9
申请日:2022-02-25
申请人: 中铁十七局集团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钻爆法超长距离独头掘进施工通风净化系统,包括移动式基座、除尘系统、供氧系统、检测系统、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移动式基座设置在隧道的掌子面处,且可沿隧道的自由移动,除尘系统净化空气中的扬尘,供氧系统排出洁净空气,检测系统固检测对应位置的空气质量,动力系统为除尘系统、供氧系统、检测系统提供动力,控制系统的信号端与除尘系统、供氧系统、动力系统和检测系统的信号端电连接;本发明通过移动式基座承载除尘系统和供氧系统,并使其可以在隧道从内进行移动,通过检测系统检测隧道内的空气情况,最终通过除尘系统可以除去隧道内空气内的扬尘,通过供氧系统保证适当位置的氧气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37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615662.6
申请日:2021-12-27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公路隧道换气需风量计算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应用和装置,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耗氧主体、耗氧参数以及隧道参数,S2、分别基于汽油和柴油的组成成分计算每升汽油和柴油完全燃烧的需氧量;S3、基于每升汽油和柴油完全燃烧的需氧量,结合隧道参数构建隧道内机动车耗氧需风量计算模型;S4、基于隧道内高峰小时交通量和标准车满载人员数量,构建隧道内人员耗氧需风量计算模型;S5、基于隧道内机动车耗氧需风量计算模型和隧道内人员耗氧需风量计算模型构建隧道换气需风量计算模型。通过本发明构建方法构建的隧道换气需风量计算模型能够合理计算隧道需风量,避免按照现行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进行计算导致隧道需风量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1229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688152.X
申请日:2022-06-17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119/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钻爆法施工污水排量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全隧道正常涌水量Q’,其次,根据围岩级别、施工季节、施工步距计算受污染需抽排的地下水涌水量Q1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工艺引起的排污量Q2,最终得出单个掌子面施工污水排量Q。本发明在确保在施工之前进行相关人力、物力的准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大偏差,造成资源浪费。该方法填补了规范的空缺,改变了一贯的隧道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换水泵、水管、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使得在施工组织计划时就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及配套、材料和人力。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隧道施工的季节、施工机械配套、施工步距、围岩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对降低施工能耗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07341.6
申请日:2023-10-27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隧道锚的围岩力学参数以及锚碇体的结构设计参数:S2:将重力与夹持力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考虑,获取隧道锚计算模型;S3: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隧道锚自重提供的隧道锚抗拔力P1;S4: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围岩对隧道锚的夹持力P2;S5:根据P1和P2评估隧道锚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本方案适用于悬索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将重力与夹持力分别考虑计算隧道锚在倒圆锥台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得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7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1468244.9
申请日:2021-12-03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非机动车道路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可渗水底基层;可渗水底基层上依次铺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层和面板单元;可渗水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层和面板单元组成排水层,排水层内容置有若干根竖向立柱;竖向立柱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水段、不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实心承载段;第一透水段位于可渗水底基层内,可渗水底基层的厚度为15~20cm。本发明通过在面板单元下方依次铺设的水泥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可渗水底基层以及竖向立柱对地面积水进行有效处理,当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时,积水可由竖向立柱流入可渗水底基层中,增加排水系统整体的排水效率,避免路面产生积水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544994.8
申请日:2022-05-19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技术领域,隧道火灾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在哪座隧道发生火灾均不可预测,唯一能做的就是发生火灾时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短程排烟方法、排烟构造及其控制和施工方法,在不增加洞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车行横洞、人行横洞、救援通道顶部富裕的空间,将之作为排烟通道。在增加少许的工程造价情况下,大幅度缩短隧道内有害烟气流通的长度,降低烟囱效应发生的可能性,且能快速响应,能有效的降低隧道火灾情况下的损失率,提高隧道的安全性,特别是超特长隧道,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00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83337.4
申请日:2021-11-01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F16/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坡单、双隧道洞外逆坡排水系统,包括设于隧道高端洞口外路基上的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至少具有横跨于隧道洞宽的长度;至少含有一条第一排水沟的第一排水沟组,第一排水沟一端为疏水端并与横向排水沟连通,另一端为沿路基纵坡方向布置的积水端,积水端端口的水平高度高于疏水端端口的水平高度,且能够使第一排水沟内的积水由积水端自主排至疏水端,无须单独设计人字坡、抽水井或者将全部积水排向隧道内,达到逆坡排水的目的,防止隧道高端洞外出现积水严重的现象。本发明优点是:可在自然条件实现自主排水,无须额外设置抽水井或者设计人字坡来达到隧道洞外自然排水的目的,解决隧道洞外积水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76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68244.9
申请日:2021-12-03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非机动车道路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可渗水底基层;可渗水底基层上依次铺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层和面板单元;可渗水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层和面板单元组成排水层,排水层内容置有若干根竖向立柱;竖向立柱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水段、不透水段、第二透水段和实心承载段;第一透水段位于可渗水底基层内,可渗水底基层的厚度为15~20cm。本发明通过在面板单元下方依次铺设的水泥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可渗水底基层以及竖向立柱对地面积水进行有效处理,当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时,积水可由竖向立柱流入可渗水底基层中,增加排水系统整体的排水效率,避免路面产生积水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07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688161.9
申请日:2022-06-17
申请人: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1C1/00 , E01F7/04 , E01D19/00 , E01D19/08 , E01D101/30 , E01D10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间桥交通转换带及其设计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行车速度、左右幅间距和S型转弯半径的基本条件,来计算交通转换带的开口长度,进而优化交通转换带的长度,同时通过设置安全防护棚和落石缓冲措施等防护结构,确保转换带能抵抗一定的落石冲击,不仅能够确保隧间桥的运营安全,使得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还能保持道路的畅通,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废旧轮胎等废旧材料,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还降低了转换带路面养护成本,节能环保,并有利于降低碳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