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2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72151.5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IPC: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轴承故障非接触式电磁波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压电材料置入或替换待测轴承的滚子,并对压电材料置入或替换后的滚子进行极化;步骤2、旋转经步骤1处理的待测轴承,压电材料受压产生电场;若存在缺陷,压电材料受压程度不同,产生电场的大小亦不相同;产生电场的滚子自转且周转,电场进行旋转运动;旋转中的电场产生磁场,二者相互作用向外辐射电磁波;步骤3、将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放大电信号,对放大后的电信号进行A/D转换、数字滤波以及传输数字信号至上位机,在上位机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907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13973.3
申请日:2024-08-31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及其稳定控制方法,包括: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组件;低重心行走机构:包括一对行走轮,所述行走轮通过驱动轴安装孔安装在所述下壳体;行走轮传动机构:由同步带主动轮、同步带和同步带从动轮组成;行走轮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并通过联接键与同步带轮主动轮联结进行传动,通过定位销与同步带轮主动轮连接;惯性飞轮机构:由惯性飞轮、编码器电机、编码器电机座组成,和控制系统,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两轮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及其稳定控制方法,以解决目前两轮自平衡移动机器人结构稳定性差、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53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0759191.X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轮摆锤式自适应越障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两车轮、两伸缩悬臂以及位于两伸缩悬臂之间的中心车架;每一伸缩悬臂的一端均安装有主驱动电机,另一端均安装有姿态控制电机;主驱动电机与其对应的车轮连接,主驱动电机用以驱动其对应的车轮转动,并在车轮堵转时驱动与其对应的伸缩悬臂旋转;姿态控制电机与中心车架连接,用以驱动中心车架转动;每一伸缩悬臂均安装有伸缩控制电机与伸缩机构;伸缩控制电机通过伸缩机构驱动与其对应的伸缩悬臂伸缩。控制机器人在三种步态之间的切换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无需人工遥控切换,从而达到自适应越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164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010982319.4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分类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半监督深度学习算法的钢铁表面缺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钢铁表面图像,获得初始图像样本数据;B)对初始图像样本数据按预设比例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从训练数据集中选取20%进行人工打标,作为有标签样本集,其余作为无标签样本集;C)将步骤B)中的训练数据集输入模型分类器进行迭代训练,每迭代N步使用验证样本集中的样本进行验证,直到达到预设阈值;D)将新的钢铁表面图像输入模型分类器,获得钢铁表面图像的缺陷识别结果。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使神经网络模型能够适应具无标签的样本数据,大幅降低分类器需要的有标签样本数据,降低了分类器训练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4887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0279647.8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33 , G06F11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米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场效应硅基内腔成形的方法,本发明基于电场耦合温度场建立硅基总自由能方程,并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及仿真分析,通过C语言编程仿真与可视化处理,观察总结基于电场效应硅基内腔成形的变化规律,为硅基内腔成形的稳定性与可控性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解决目前硅基内腔在单一温度场作用下成形时存在形状大小不稳定,成形结构存在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12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83655.7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遮荫装置,包括固定桩组、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遮荫网,动力组件、传动组件和遮阴网设置于固定桩组上,动力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产生动力,驱动传动组件操控遮荫网的收展。本发明的自动遮荫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动力线带动滑环组使得遮荫网在可以在导轨上自由滑动,实现遮荫网的自动收展;并通过设置动力组件,使线轮转动的时候,动力线呈现出边收边放的回环体系,实现遮荫网的电机绕线收展遮荫。动力线松紧通过配重在重力高度上的改变而自动调节,确保了动力线始终被张的足够紧,这样多槽线轮的收放线会更加顺畅而不发生自缠绕。本发明还可以多个组合安装使用,能够实现大面积复合遮荫。
-
公开(公告)号:CN1099339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203517.3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基于表面能作用的三维光子晶体内部球形缺陷定量成型的研究方法,所述三维光子晶体的表面具有二维阵列圆柱孔,所述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三维光子晶体的相场模型;步骤二:建立系统表面能方程;步骤三:选定二维阵列圆柱孔的直径D和孔径距离Ds不变,不断改变圆柱孔的深度H,调整H/D的极限条件,以获取三维光子晶体的系统表面能与所形成的球形缺陷空腔的定量关系。本发明利用三维光子晶体介质粒子的热扩散运动,在系统表面能作用下实现对光子晶体内部球形缺陷定量成型的研究,建立系统表面能E与球形缺陷空腔数量N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三维光子晶体内部微结构的稳定成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30308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701502.7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A01D4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凹曲面的仿生优化茶叶采摘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滚动采摘机构,滚动采摘机构包括电机、滚动体、椭圆柱杆;滚动体包括两个平行布设的滚动盘,两个滚动盘之间连接数根所述的椭圆柱杆;机架上还设置有仿生微凹曲面底板,仿生微凹曲面底板处于所述的滚动体下方,仿生微凹曲面底板形成弧形凹面;所述机架还设置有递送夹紧杆;所述的电机驱动滚动盘旋转并带动椭圆柱杆旋转,同时电机还驱动递送夹紧杆作摆动以使茶叶进入机架内,进入机架的茶叶受到椭圆柱杆与微凹曲面底板的恒力挤压。本发明采用仿生结构,参考人手结构确定圆弧拟合,设计微凹曲面底板与椭圆柱弧面保持恒力断裂,极大地保持茶叶的完整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71536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738251.5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A01D4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茶叶嫩芽采摘机及方法。包括机箱、设于机箱内的茶叶提采模块、分别设于机箱两端上的导槽板、设于机箱一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机箱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有软质筛帘;所述茶叶提采模块包括设于导槽板上的底板和转盘、设于转盘上的提采杆和主轴;所述主轴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提采杆与底板之间留有用于采摘茶叶的间隙。本发明利用茶叶提采模块中的提采杆,带动茶叶与底板形成相对运动,基于提采杆与底板间的摩擦力差异,依靠静摩擦仿人工提采法实现茶叶嫩芽的采摘过程。本发明具有节约成本、操作简便、能够进行高效率机械化采茶以及能够更好的保护茶叶嫩芽不被破损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75838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698064.9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A01D4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茶叶嫩芽采摘装置及方法。包括采摘箱壳体、设于采摘箱壳体内的卷料器、设于采摘箱壳体上的若干个随控键、设于采摘箱壳体一侧上的电控模块和电机;所述卷料器包括法兰联轴器、法兰盘、设于法兰盘上的采摘杆和转动主轴;所述采摘杆与各个随控键之间留有用于采摘茶叶的间隙。本发明利用卷料器中的采摘杆将茶叶嫩芽揽到采摘接触底面,进而让采摘杆将茶叶嫩芽往采摘杆运动方向进行提采,依靠静摩擦仿人工提采法完成一次嫩芽嫩叶的采摘过程。本发明具有使采茶装置更加节能高效,能够更好的保护茶叶嫩芽不被破损的特点。
-
-
-
-
-
-
-
-
-